我有一个当过兵的父亲,他年轻时是一腔热血的报国男儿,退役后热衷于爱国诗词。他常常会让我坐在他身边一起读诗。
当懵懂无知的我读到了爱国诗词,我问父亲:“爱国是什么?”他慈爱地摸摸我的头,告诉我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不知道这里面有着怎样的壮志与情怀,只知道当我读起这句诗时,胸中有一股激荡的浩然之气。
我知道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壮,我读过王瀚“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激荡豪迈,我听过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的气吞山河。我仿佛领悟到一种情感,朴素但力量强大,不仅仅是个人对国家的热爱与依恋,更是一种先国后家,为国家的发展而拼搏的责任与使命。
在诗词中,我看到的不光是盛世繁华,更是不加修饰的、真实的、伟大的情感。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一颗颗无比炙热的爱国心一直被传承了下来。从古至今,保家国平安,护百姓安康,都是每个中国人最为真挚的心愿。
多年来,我一直喜爱读诗。后来,我有了更深的思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教会我的,并不光是感悟古代文人死生无惧的爱国境界,而是应该付诸行动。红日初升,其道大光。青年时期正是人生中最应该奋斗之时,今日之中华也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吾辈应不负前人所托,效时代楷模,学先人精神,圆千年中华梦,保万里好河山!
诗歌教会我,将一腔热血投入祖国建设中,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黑暗的夜
黑暗的路
黑暗的梦 我其实并不孤单
昂起胸膛 路就在脚下
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勇敢的向前走下去
或许会跌跌撞撞 或许对这虚伪的人生感到失望
当这一切早已不在重要
因为有些事物就像时间没有人能够挽留
向前吧 向着明天前进 向着梦想前进
向前进吧 让我无怨无悔的前进 就像我们逝去的青春
我已无法挽回失去的一切
如果有一些人 注定要被遗忘 那么这些遗忘就是生命中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一部分
尽管结局早已注定 尽头总会抵达 我注定会被遗忘
但这一切早已不在重要
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真正的赢家 如果有足够的光阴 我会好好享受这个世界
为何要钩心斗角 尔虞我诈 难道这就是我们的生命吗 如果是我为你感到悲哀
向前进吧 在有限的生命 向前进吧在余下不多的光阴里
生命伟大却又卑微
就像人们只看到了盛开的花朵 却忘记了凋零
我们就像花朵会盛开 也会凋零
我们不像花朵 即使凋零了也会再次绽放 等待蜜蜂的呵护
因为我们的生命只有前进
身不由己的前进 悲哀的前进
不论成败 不问结果
因为前进 注定前进
落叶,是秋天的使者。
一阵秋风吹过,一片泛黄的银杏叶飘落。又一阵风吹过,那泛黄的银杏投入风的怀抱。银杏随着风的脚步,开始了一段新奇的冒险。它要去告诉世间万物,秋天,来了。它走过田野,玉米爷爷长满了胡须,大豆宝宝赛起了跳远,高粱笑红了脸……它悄悄地告诉农民伯伯:“秋,来了。”望着那张苍老的脸,它偷偷的笑了。它走过果园,柿子树上缀满了小红灯笼似的柿子,沉甸甸的,把枝头都压弯了;苹果羞红了脸,如同娇小的新娘。它轻轻地告诉馋嘴的孩子:“秋,来了。”闻着果香,它陶醉其中。它又走过了森林,告诉小动物们:“秋,来了。”听着动物们奔走相告的脚步声,它满脸幸福……真是“万物已惊秋”呀!
落叶,是秋天的礼物。
一阵秋雨过后,落木萧萧。走上大街,街上满是树叶,越积越多,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这些落叶,大到如蒲扇,小到如细针。有的呈水滴状,绿的深沉,绿的苍翠,仿佛可以看出它们饱受风霜;有的像一把小扇一般,披上了一件黄袍子;还有的如同那耀眼的红星,火红火红的,像一簇簇正在燃烧的火焰……走上去,沙沙作响。真是落叶满金陵呀!
落叶,是秋天最美的花。
秋风里,枫叶如花。那变幻莫测的枫叶正由青变绿,由黄变红,远远望去,灿烂一片,红色中夹杂着点点金黄,金黄中夹杂着碎碎的新绿。那红星一般耀眼的颜色,照亮我们前进的路。古人云:“霜叶红于二月花”真是一点也不错!
落叶,是饱含深情的。
阵阵微风吹来,落叶紧紧地抱住它们曾经最温暖的家——大树,可弱小的身躯毕竟比不过强大而又有力的风。它们离开了它们曾留下欢声笑语的家。在风中,它们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它们正在给大树献上最后一曲。落身芬芳的泥土,那曾经的点点滴滴浮上心头,一滴晶莹的泪水滚落……“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秋叶如诗,秋意正浓。
秋天在哪里?在湛蓝的天空里,在金灿灿的树林里,在瓜果飘香的果园里,也在古人的文笔下。
秋天的天空真蓝,“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你看天上的白云变幻无穷,有的白云像一匹彪悍强壮的骏马,在天上自由驰骋;不一会儿,又变成了几只温顺的小绵羊,在低头吃草;还有的变成了几只可爱又活泼的小白兔,正在啃手中抱着的几根胡萝卜,天上的白云真是瞬息万变!这时,一群大雁一会排成人字形,一会排成十字架,向南方去过冬了。
秋天的树林里,树叶真是一片金黄,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我不禁想到了晋代陶渊明写的诗句“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树林里的落叶,有的一半黄一半红,在树上摇来摇去,被秋风吹了好久,才落到了大地上,就这样离开了大树妈妈的怀抱;还有的树叶全黄了,被风一吹,就垂直地落了下来,好像夏天就跟大地约好了,秋天要跟它一起玩耍似的。
秋天的果园里五彩斑斓,真不愧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呀!苹果嚷着冷了,涨红了脸,像红了脸的小姑娘;葡萄也嚷着冷了,披上了紫色的外套,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石榴裂开嘴笑了,露出了石榴籽,那石榴籽像玛瑙一样,好看极了!
秋天的田野也是一片繁忙,不禁让我想到毛爷爷写的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田野上的稻子都成熟了,露出了饱满的'麦粒;高粱也弯了腰,向人们打招呼呢!农民伯伯们看到了这丰收的景象,心里真是兴奋不已,激动万分呀!
秋天如诗一般,真美!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在众多伟大的诗人笔下,让祖国气势磅礴的山河和诗情画意的田园更加熠熠生辉。
在活动期间,我学到了许多读诗的方法。比如“入情入境揣摩诗的意境”,在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我用到了这个方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在反复诵读之后仿佛看到了一幅明月清风的夏夜画面。我还学习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的境遇,懂得诗人是怎样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这个方法。在学习《天净沙?秋》时我了解到白朴不愿在朝廷做官,画面中的“一点飞鸿”暗喻作者本人。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的乐土。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
诗歌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今年的清明节,我忽然发现,诗格外的火。
网上,殷之光、方明、王刚,这些名家朗诵的名篇,令人心潮起伏;“清明节,母亲在喊我”,作为“春天读诗”的第一个视频,余光中的名句令人一次次动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这首不朽之作,有朗诵、有解读,自开春以来,反复传播不绝。同学、同行组成的微信圈,用格律诗彼此唱和,将我们带进多少难忘的岁月。短信往来,借诗传情的也不少,有的朋友早就因此获得了“手机诗人”的美誉。最近,我还应远在四川的熟人之邀,加入了一个“群聊”,进去一瞧,原来聊友们身在天南海北,互不相识,却一概以诗对答。
以诗缅怀先烈、悼念故人、咏景抒情,在清明节里,可以说,成了流行的文化,当然,反过来也为清明节增添了文化的内涵,让扫墓、踏青,不再单调、不再那么没文化。
十几年前,多少人感喟诗歌在衰落。在一个浮躁的环境里,大概最先被淘汰的就是诗了。写小说、写剧本、写音乐,连过去“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歌词,都可以赚钱,唯独写诗是绝对赚不了钱的。既然赚不了钱,当然也就变得冷冷清清。
其实,诗的动力从来不源自市场,而是亘古不变的人情。只要有人情在,诗就永远不会沉寂。仍以清明节为例:
清明,这是个祭奠追思的日子,自古便有诸多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更是千古传唱。每遇清明,我们用什么来寄托哀思呢,说来说去,诗才是最佳选择。而自从有了网络,网上祭奠迅速普及,在无数的纪念帖子中,诗的感染力沉郁且震撼。
清明节气,春意正浓,春天是抒发情怀的好时光,苏轼就吟唱过:“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如今,清明节是假日,踏青、赏春已经成为旅游大潮,一路上,见到盎然的春意,只要胸有点墨,谁不诗兴大发?
近些年,诗歌在复苏,复苏不在专业诗人里,而在众人的心中。或许他们没有结集,但U盘里早已车载斗量;或许他们没有付梓,但在自媒体的年代,一点击便是发表;或许他们没有成名,但诗与书法、国画一样,本来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怡情养性的所在,是私人的事情。
我国曾经是诗的大国,诗的历史悠久,只要有点文化底子,谁不作诗?诗,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也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渠道,作诗,几乎伴随着文化人的一生。大多数人都不会因写诗而成名,也没有人想着靠写诗维持生计。今天,人人都识文断字,在这样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最需要恢复的传统就是诗书画,这些,曾经都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回首前尘,每次历史转折关头、文化振兴肇始,诗最有底蕴,也最具号召力。
书法正在普及,是个场合就可以看见有人在那里当众泼墨挥毫;绘画,在各种老年、少儿培训班的教育下,也不再是极少数人的事情。而诗歌,说难很难,说简单也很简单,既可以不花钱,也无需上培训班,自古都是自学成才,不成才也无所谓,求其舒心而已。至于偏爱新体,还是钟情格律,那完全因个人情趣而定。
无比发达的网络,诗的位置应该更重。古往今来的佳什名篇,经过视频和多媒体制作,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诵,有条件有魅力成为网络文化的重头。诗的字数可以很短,所以,多少见解都不妨凝聚在短短的几行之中,在以简取胜的网络文化里,以诗为帖、以诗为微信,比那些直白的发泄更有情有力。
文学是文化的中心,诗是文学的核心,一个诗歌被发扬光大的时代,文化才有无限的希望。世界如此,中国也如此。
穿着薄雾轻烟,
告别秋的缠绵。
带着一身凛冽,
迎来银装素裹。
光秃的树木如此可怜;
清冷的冬夜,
寂寞的狂风浮走呼喊,
留下了阵阵空荡的回响。
冬游遍各地,
将世界染成白茫茫一片。
顽皮的孩子,
堆起座座雪人。
冬瞧见了,
不禁喜笑颜开,
想和孩子们一起嬉戏。
这下可糟了,
吓跑了一个个金童玉女,
只留下刺眼的串串脚印。
冬失魂落魄的遥望着,
那片寂静的苍白之地;
正在他绝望之际,
一个弱小的身影,
浮现在他眸前。
冬很害怕,
这位“白雪公主”会拒绝自己。
可是小女孩的行为,
出乎他的意料。
她微笑着、轻轻地,
挽起他的手臂。
邀他一起,
去高山上看美丽的风景。
冬注视着白茫茫的一片,
竟发现嫩绿的一丛身影。
冬恍然大悟,
原来她是春。
冬热泪盈眶,
他紧紧地拥抱着春。
他感受着她的温情,
一起度过了最后一个绵绵冬夜。
待到黎明之际,
到处春暖花开,
冬之恋,
悄悄地,
划上了句点。
山雨欲来,雾尽空蒙。
笔墨透骨,汉书秦简未休。
——题记
不知是缘从何起,自与笔墨相识,我的青春便可极尽绚烂之态,灵巧之姿。仿佛注定的,我要与诗文一同在雨季笑瞰烟波,在花季中静沐暖阳。与它一道坐在夕阳的潼关,与它相伴回望梦中的桑梓……
我诞生在一个西南小镇,小镇有很纯的酒,很美的花,很老的树,也有很纯情的人。而我却异常喜爱孤独,我似乎早已经厌倦了时不时争吵的父母;厌倦了叫卖声激起的风浪;厌倦了运矿车荡起的烟尘;厌倦了灯红酒绿下掩埋的空虚与暗淡;厌倦了一张张笑脸下隐藏的疲惫与心酸。也许我看起来是那么不经世事,但逝者斯夫,我已慢慢把这个世界看的清晰。于是乎,在压抑与抗争中,我从容选择了顺从,而诗歌,文墨便来到了我寂寥的生活。自此,我与诗歌相恋。
我爱诗,爱各种不同风格的诗,我可以在灵均的“悲莫悲兮伤别离”中慢慢学会对抗生活中那些不安与惶恐;我可以在孟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浩瀚气势中领略气吞山河的豪情。长路漫漫,所到处即为梦乡,我抬头便见“横绝峨眉巅,飞湍流水喧”。“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稼轩持一柄轩辕,疾步在窗外的沙场。“美人自刎乌江岸”“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元曲吟咏着遗国之恨,怀乡之愁把我的思绪抽取。“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明清闲诗,渲染征战之苦,戎马之争。康桥一别,雨巷一分,新诗让我的审美与思想得到滋润。诗仿佛是我《罗马假日》初见的安妮公主;《窗边的小豆豆》里日日陪伴的电车;《呼啸山庄》里一同冒险的埃德加;《简·爱》里默默守护的罗切斯特…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给了我无限的精神营养,赋予了我无尽的想象,感谢诗歌,也感谢文学,让我能在大千世界中找到自己最真实的灵魂,让我可以在世俗之外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宝塔,它盛装驾到,自带光芒。我爱这个世界,也爱着诗歌。我感谢真主赋予,也感谢文学洗涤。
自是难相忘,夜夜灯烛时。
今天我们班举行了诗歌朗诵会,只见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信心十足的样子,不过也有些同学忐忑不安,好像缺少了自信。过了几分钟老师才宣布:“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首先上场的是第一组同学,可是他们朗诵得不怎么严肃,也不怎么好。
接着轮到第二组了,哎呀我在第二组呢我心想:“如果我上去我忘记了要背的内容怎么办呢?”我越想越害怕,突然老师叫到了我的名字。我只好忐忑不安的上去了。当我站在讲台上,我的心一直怦怦直跳,用着那颤抖的声音,《一句话》这首诗,可当我背到一半的时候早了我却忘记接下来那句话是什么?我感觉到我全身都很沉重,就像一下子掉进了深渊底下。我心想:“我会不会就这么完了?”突然从我耳边传来同学们的提示,我这才被从深渊里拉了出来,当我轻轻松松的吧下一段背完之后,只听见同学们在台下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又一轮到了陈舒扬,当陈舒扬在朗诵诗,还加上了动作,使我们坐在台下的同学都笑的合不拢嘴。
最后一位朗诵的同学是林宇宁,他要朗诵的是,而且还朗诵得比以前有感情,坐在台下的同学都听得如痴如醉。
到了颁奖时间,一等奖的同学都让我们大吃一惊,这个同学就是林宇宁。
在这次诗歌朗诵会中,虽然我没有得奖,当我却非常开心,因为这也是对我们学习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