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太安诗歌赏析
多年不接触诗歌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诗风早被世风捆绑,滑向庸俗与无奈。含金量替代含“真”量,假大空淹没真善美,道德评判和艺术评判双重滑落。所以与其说是诗歌远离了人民,不如说是人民抛弃了所谓的“诗歌”。可是没想到在诗歌受冷落、“诗人”遭鄙视的时候,竟然在“平湖社区”读到一首叫做《风情太安》的好诗。
何以为好诗?我们都知道好诗是情感胎生的文字,这文字是血液里流出来的。《风情太安》自始至尾都在对沧海沉沦、桑田变迁的一部中国历史反复咏叹:“我试图在蝴蝶身上/解读箭楼。”“错过六百次花开。六百次的香,几个朝代轻而易举在枝头/换了姓氏。”凑巧的是,读这诗的时候恰恰适逢十八届一中全会闭幕,深谙人文社会学的'*在他的“就职演说”中,也对中国社会的衍变和中华民族的苦难做了深沉的情感表述:“这个重大的责任,是对民族的责任。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习氏风格语音,深入国人之心。看来无论是人民领袖还是人民诗人,如果不用感情对人民说话,是很难得到高分的。
一格精于此道,看看《风情太安》,诗中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倾注的情感是怎样的深沉:“想一次/就消瘦百年”!可以断定,作者很灵感。而这灵感又是付托于情感的。她是诗歌的催生婆,只要与生活中的物象轻轻一触碰,就会诞生一个胴体鲜亮的太阳。
说《风情太安》是好诗,另一亮点是它的语言。诗歌语言不在于华丽而在于质朴,不在于拼凑而在于运化。轻轻一喊“采茶妹”/离我最近的那朵野紫菊/俯下了腰身。这样的句子分列开来,可能人人心中都有,但那不是诗的语言,只有在特定的情景和精巧的构思中,才能转化为诗的个性语言。“那里的剑矛刀戟/已经开成一朵透明的莲/它用清朝的腰肢说话,水袖随便一舞/就是半部野史”,在当代诗歌里,读这样的佳句,真享受!
湖北老一辈诗人曾卓生前多次疾呼“当诗歌不能养活诗人的时候,诗人必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养活诗歌!”读一格的诗,我很欣慰,不仅分享了一首好诗,也看到具有时代担当,“养活诗歌”的一批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