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阅读的诗歌

阿林

有关于阅读的诗歌

有关于阅读的诗歌1

  彼此阅读着心事

  一个季节接着一个季节

  直到地老天慌

  从平缓的春天开始

  生命无数次轮回

  内容散乱却不失章法

  无论是夏的火热

  还是迷离的秋的高潮

  甚至寒冷慢慢侵入骨髓

  那起伏不定的情节依然

  即使漫天的白雪迷离了双眼

  阅读

  远或着近

  在彼此的视野里

  三月飞絮是我满腹的心绪

  六月榴花似你深情的笑脸

  九月的红枫一如你我无语的誓言

  一地的落叶铺满了我们烂漫的情感

  阅读你我春夏秋冬

  陶醉在属于你我的生命季节里

  百读不厌

有关于阅读的诗歌2

  《理想》(节选)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

  理想是闹钟,敲响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 ……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扬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1、为什么诗人认为“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中的“大写的人”指的是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流沙河的《理想》,也许你对理想有新的理解,作为一名初中生,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呢?请谈谈(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理想的人会获得为理想奋斗的幸福感和理想实现后的喜悦;但这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为前提的。

  2 、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3 、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略”。

有关于阅读的诗歌3

  把自己放逐得很远

  看秋风一天凉似一天

  心里的温度点滴成冰

  驿路看枫

  点燃十指的灼痛

  在一批纷沓的叶子里

  寻觅久违的归路

  异乡人啊

  此生注定要漂泊成

  一只穷头皓首的芦花

  痴痴等候……

  谁的声音拦腰淹没

  我的孤独

  梦醒

  往事很远……

  陌路的风声

  响过碧波千尺的心湖

  在一脉草茎上寻觅慰藉

  常常忘了

  孤独的萨克斯吹奏离愁

  眼泪

  是昨夜肩头的一场秋雨

  淅淅沥沥

  打湿想要衔枝筑巢的情怀

  驿路太远

  秋天太凉

  异乡人啊

  我的帽子

  怎能抵挡

  那不甘即来的冬天

  孤独比秋风更长

  留下音乐的耳朵

  翻马拮花

  菊花是一柄利刃

  割开乡愁的伤疤

  纷纷扬扬的大雪

  即将迷失我的归途

  寒风萧萧

  声如裂帛

  吹不开

  我忧郁的眼睑

有关于阅读的诗歌4

  又是一年的落叶黄,

  迎来了每年一度的中秋节。

  中秋节的来临带来了月圆的美丽,

  月圆却让美丽成为了回忆。

  秋天的脚步正在渐渐的离我们远去,

  留下淡淡的一缕秋意。

  也给我留下了一丝淡淡的愁,

  淡淡的忧,思乡的愁,思念的忧......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

  伫立于茫茫天地之间,

  感受着匆匆岁月无情,

  如果说春天带来的是生机,

  夏季带来的是躁动,

  冬季带来的是萧索,

  那么秋天带来的则是无奈了。

  岁月如此痴长。

  曾经在朝阳中埋下的种子,

  却要等到黑夜才开出小花,浅蓝色的,

  淡淡的.在微风中摇曳。

  心头的原野蔓延成一片蔽径的幽草,

  心中时常感到落空,

  像一片沙漠,不知为谁荒芜着。

  情绪浸没在每一粒沙里,

  温婉的如水,

  然而心也如水一般无止尽的流淌。

  那种寂寞也许只能用飘萍不定来形容。

  犹如这深秋的一片落叶,

  悄无声息的用悲惨的弧线写下了临终的遗言。

  谁能读懂她的遗言,

  谁是一个悲伤的人。

  她因为爱而来,又因为爱而去,

  义无反顾,找寻独自的清宇。

  于是,梦里面都是关于泥土的回忆。

  凋零。就这样孤寂死去。

  不留,一点痕迹......

有关于阅读的诗歌5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

  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诸葛四郎和魔鬼党

  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

  隔壁班的那个男孩

  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

  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

  心里初恋的童年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

  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的日子里

  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

  这么孤单的童年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

  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

  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

  一寸光阴一寸金

  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盼望长大的童年

有关于阅读的诗歌6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迴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释:作者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这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

  (1)联系全词及写作背景,你从“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中读到哪些隐含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解析] ①园林富丽,春色迷人,但“似此”二字却流露出这好风景已与自己无关的感受。因为词人遭遇贬谪外放,虽然重回汴京,又到旧时园林,但已物是人非,词人临老,妻子过世,再无欣赏“好风景的心情了。②“流落归来”看似轻轻一笔,却内涵丰富,概括了词人七年的迁谪生涯,包蕴无穷的辛酸。

  (2)把上下阕对照读,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

  [解析]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以上阕的乐景反衬下阕的哀情;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赏心悦目,令人留连;但词人对之只是“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境况凄凉孤寂,苍茫暮色与垂老之人,令人悲徊不已。情景之间形成强烈反衬。(或“写景设色愈是富丽,就愈反衬出词人心情的黯淡凄凉”)

  其他答案:象征手法(或比喻手法)。首句写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象征(比喻)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天晴虽可喜,但夕阳黄昏义可悲,这又比喻了被贬之人被召固然 可喜,但人生已垂暮又可悲的现实。

  [诗词简析]

  此词借景抒怀,表达了词人流落异地之悲、老大无成之慨,以及无幸遭贬的苦闷、压抑,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凄苦之情。原词之墨迹保留至今,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

  起笔“小雨初晴迴晚照。”富于象征意味: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暗寓作者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终见天晴固然可喜,可是夕阳黄昏,亦复可悲。这亦喜亦悲之情,全融于这初晴晚照之中。接下来“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二句更需玩味。楼台本已巍峨壮观,叠下“金翠”二字状之,气象更加富丽堂皇。如此金碧辉煌的楼台,沐浴于晚照霞辉之中,其倒影又映现于荷池之水面,楼台本身与其倒影,遂构为一亦实亦幻的庄严景观。难怪《宣和画谱》称王诜“风流蕴藉,真有王谢家风气”。“杨柳垂垂风袅袅。”词人更以如画之笔,渲染出池塘上一片春色。杨柳垂垂,原是静态;风袅袅,则化静态为动态,姿态具动静相生之妙。“袅袅”二字极美。从其手迹可见,此二字真是姿媚无限,笔意之美,与词情相得益彰。“嫩荷无数青钿小。”歇拍承上文芙蓉沼而来。时值春天,初出水面之嫩荷,宛如无数青钿。至此,盎然春意触目萦怀。

  过片“似此园林无限好。”将上片作一绾结。园林如此富丽,春色复如此迷人,确乎可说无限之好。应知此园林非指别处,就这位驸马之府邸。王诜词中曾一再对之加以描绘。句首“似此”二字,已暗将此美好之园林与自己之间推开一段距离。“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流落”二字,写尽七年的迁谪生涯,所包蕴的无穷辛酸,又岂是“归来”二字所可去之以尽。重到了旧时园林,已物是人非,经此重谴,词人临老,妻子下世,园林纵好,也只能是“心情少”了。韵脚之“少”字,极含婉厚重,有千钩之力。词情至此,由极写富丽之景一变而为极写悲哀之情,真有一落千丈之势。“坐到黄昏人悄悄。”黄昏遥承起句晚照而来,使全幅词有绾合圆满之妙。更重要的,还于以时间之绵延,增加意境之深度。坐到黄昏,极言其凄寂况味。更应添得朱颜老。结句纯为返观自己一身之省察,词情更为内向,悲感尤为深沉。园林依旧,朱颜已改,人生到此,复何可言。

  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皆可喜之景,亦皆可慰人心。然而词人却只是“心情少”,无法摆脱悲哀。而写景设色愈富丽,则愈反衬出其伤心怀抱之黯淡。中间具一大跌宕、大顿挫,笔势变化有力,是此词又一特色。抒情结构的巨大转折,与情景之间的强烈反衬,都是表现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足可玩味。苏轼《与子由论书》诗云:“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此词以流丽之景伤心怀抱,以婉约之笔寓硬转之势,正是具有东坡所论之一种特美。

有关于阅读的诗歌7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⑴请从情与景结合的角度分析词的上片四句在全词中中的作用。(3分)

  ⑵请结合全词内容对赏析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一句的艺术手法。(3分)

  阅读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6分)

  ⑴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1分)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以乐景衬哀情:春色虽美,但词人远谪他乡,孑然一身,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2分)

  ⑵双关: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1分)

  借代,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1分)

  比喻,愁如海,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1分)

  【试题阅读】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

  答案: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2分)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1分)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2分)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6分)

  答案:春去也运用双关。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指出任意两种手法,并作分析即可。6分。)

  (3)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一句中乱和碎,用词极为工致,乱写出了花的 ;碎写出了莺声的 。

  (4)近人夏闰庵云: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全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如海之愁有哪些内涵?

  5、有人说,花影乱,莺声碎一句中乱和碎用词极为工致,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6、秦观朋友孔毅甫读到镜里朱颜改之句时惊呼:少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怆如此?请结合下阕简要赏析秦观是如何表达这种心情的?(5分)

  参考答案:

  (3)乱字写出花的纷繁、摇曳;碎字写出莺声的清脆、杂乱。

  (4)飘零疏酒盏一句,他乡逢春,因景生情,亲友离别,产生飘零憔悴之愁;忆昔西池会一句,抚今追昔,政治风云变幻,同僚好友多被贬谪,天各一方,有忆念故人之愁;日边清梦断一句,青春年华消逝,政治理想破灭,有抱负难伸之愁;春去也一句,暮春时节,落红无数,感叹岁月流逝,良时难再,有惜春伤己之愁。

  5.乱字写出花的纷繁、摇曳;碎写出莺声的间关、杂乱,形象生动,描写精当。(2分)眼前花影乱,耳边莺声碎,乱、碎实际是写失意飘零的词人内心的烦乱,以乐景写哀情,给人凄迷之感。(2分)

  6、虚实结合,回忆过去,感慨今天的遭遇坎坷,词人两次被贬,遭受了沉重的挫折和打击,他自觉再也没有伸展抱负的机会了。日边清梦断,可见他对朝廷不敢抱有幻想了;朱颜改,指青春年华消逝,寓政治理想破灭,飘泊憔悴之叹。(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将飞红比喻成海,不满当前流离生活又深知前途无望的双重感情,使词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因而憔悴愁苦。孔毅甫理解这种感伤所以要惊呼。(2分)(答借景抒情也可给分)

  【赏析】

  该词一起句就标明了作者身处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水边沙外。地点:栖霞寺外的沙洲上,瓯江边,面对青田县城(后文再作补叙)。时间:暮春季节。以外字连带城郭,正是城郭轻寒退的时候。城郭:孟子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如青田水南村,石郭、平堰(平演)、西门外、后山等周边地区。这里已是绿意盎然。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言不论水边沙外还是内城外郭,已是一片暮春气息。春寒退,春天即将归去。这种恋春、惜春之情,也正是词人惆怅失意的感情流露。花影乱,莺声碎,写花影,可见阳光明媚;写莺声,可见境界清幽。花影、莺声相互照应,应是一派明柔春景,加上乱、碎二字,联系上文的惆怅之情和下文的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两句看,则乱者情也,碎者心也。春光虽好,但已入暮,身世如斯,怎不令人心碎意乱。这就自然地引起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的怀人之情。飘零是说自己遭受贬谪,酒盏是指与朋辈把酒共话。一个疏字,写出词人仕途坎坷,半生飘零,因而久已未和好友同游共饮、谈诗论政了。对这种友情的无尽相思,使人衣带渐宽身渐瘦。离别宽衣带所说的离别,不是普通的离别,而是因政治原由各遭贬谪,天各一方,前途未卜的离别,所以其痛苦更甚。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词人明知相见不易,却又无时不产生强烈的愿望。但翘首远望,昔日挚友又在何处呢?看到的只是在寂寂暮色中渐渐聚合的天空碧云。思念、失望、孤寂、苦恼,在人不见、空相对里得到深刻地表露。

  下片忆昔西池会,鵷鹭同飞盖两句,这里的西池,即指金明池;鵷鹭是两种鸟名,因其飞行有序,故常用以喻班行有序的朝官;盖,车盖,指车。这两句是追忆当年与同僚友好,飞车赴会的盛况。这次盛会,参加者三十六人,皆当时名公文人,他们纵谈阔论,宴饮畅游,从早至晚,极尽欢娱。但,俱往矣!如今朋辈星散,各贬他乡,抚今追昔,不能不使词人发出携手处,今谁在?的凄怆悲呼。日边清梦断,日边指帝京,词人越是忆念昔年帝京携手共游旧事,越意识到既往之日不可复回。本来,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往往可在梦中寻求,但是清梦断,词人清醒地认识到重返帝京、旧友重聚已不可能。这种不满当前流离生活又深知前途无望的双重感情,使词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因而憔悴衰老,以至镜里朱颜改。难怪孔毅甫见镜里朱颜改一句时,惊道:少游盛年,何为悲怆如此。春去也呼应开篇春寒退,且在感情上表现得更沉重,无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而飞红万点愁如海,以落花飘零衬愁情,其悲怆绝望的心情更令读者惊心,以海喻愁乃词人内心深处的断肠泪凝聚而成。

  此词为怀念友人而作,更沁透着词人贬谪之怨,因而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上片主要写离情和思念之苦,下片则抚今追昔道出了如海愁情。在语言上不脱清丽俊逸本色,虽有仿用前人诗词语意之处,但却自成格调,情韵天然。

有关于阅读的诗歌8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6分)

  咏赤壁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

  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

  赤壁诗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①。

  【注】铜雀:铜雀台,建安15年曹操建于魏国都城。二乔:乔公之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1)下面对两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3分)

  A.这两首七绝都是怀古诗,咏叹的都是周瑜以火攻破曹的史实。

  B.李诗宏观地描写了周瑜火攻的气势及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结果。

  C.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操军剑断戟折的苦战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D.李诗客观地述说了瑜胜操败的历史,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性。

  E.杜诗则暗含对操军兵败的惋惜,慨叹偶然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2)就杜诗的后两句,写一段鉴赏性文字。(3分)

  答:

  (1)C E (C杜诗中未表明剑断戟折的是操军,且没有“苦战场面”的“展现”。E 杜诗没有“对曹军兵败的惋惜“)(3分,对一项得1分,两项全对得3分)

  (2)示例①从假设角度反思历史,指出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历史可能改写。见解虽不一定正确,却表现了诗人的智慧与才情,使全诗深沉而有韵味。示例②末句用典兼以借代,将没有偶然因素、历史可能改写的抽象思考表现得形象生动。(3分,抓准角度1分,结合诗句1分,效果分析1分)

有关于阅读的诗歌9

  格调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前者是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后者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这两个字起初是并举而非连用的,连用之后,有时也还分而论之。

  皎然《诗式》中说谢灵运的诗其格高,其调逸,这里的格是就内容整体而言的,是谢灵运特立独行的人格转化成的精神境界;调不单指音调,是就形式整体而言的,指英音调和谐而自由,遣词造句纵心任情。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论格而不论调,如说郑谷诗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此格指的是诗的境界。又说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此格是诗人胸怀、境界赋予作品的总体风格。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前三者大体对应于格,后二者则是对应调。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照;范围。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包括思想要求和艺木要求、内容与形式关系以及整体上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的古今之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故而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人。

  格调在诗文评中的连用标志着格调论正式出现,但其含意不固定,有时偏于格的含义,是就内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时偏于调的含义,是就形式而言的审美性。因为格指诗歌体制、是观作品整体,所以就有了格局、境界的意思。概括明代的格调论,格是诗歌体制、整体格局,是知觉层面的诗歌内容,指代作品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则是听觉层面的音节声调,与视觉层西的诗体四、五、七言、长短句等相应,关乎情绪和感觉:不一一定涉及意义。二者的结舍,是形式美与或高远或深沉境界的一体,只是在具体.的诗文评论申可能偏于采一方面的意义。

  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与境界外,还展开了两个具有一般性的文论问题,一是崇古还是创新;二是重内容还是重形式,主情还是主理。

  值得重视的是,当格调论涉及古今之争、情理之争、内容与形式之争时,道德与审美、人格与文风的关系问题就凸显出来。从孔子、刘勰到韩愈,都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要求文章传播正确思想,培育健全情志,同时也对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品位提出了高要求。明清学者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将人格与文章、艺术风格统一起来。作为格调论的总结者的沈德潜在《说诗啐语》中说,六朝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至唐诗格律工整,兴寄和诗教则有所缺失,他要求不仅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追溯古诗的思想境界。现当代学者论及格调时,同样是:肾人格和文风统一起来。评说一个人、一部书,一件艺术作品及其他审美对象之格调有无、高低,可能是道德评判,也可能是审美评判,可能是就内在精神境界而言,也可能是就外在风范而言,当然更可能是兼而有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格调要求诗既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又具有美的形式,前者由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后者由调的审美含义决定。

  B.论述诗歌时,刚开始格调是分开用的,后来两个字连用正式出现了格调论,但其含义不同定,有时偏于格,有时偏于调。

  C.欧陌修论述郑谷诗格不甚高的格是指诗歌的境界,论述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铬的格指诗的总体风格。

  D.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诗歌思想和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以及整体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等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格调连起来用是诗形式美与高远或深沉的境界的结合,标志着格调论的正式出现,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

  B.明代用格调论评论诗歌时,格指诗的格局、体制问题,指代诗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是音节声调,关乎情绪和感觉。

  C.沈德潜认为不仅要学唐诗的声律美,更要学六朝的古诗,因为其不仅具有形式美、音乐美,而且在兴寄、诗教上要唐诗好。

  D.现当代学者论述格调时,把人格和文风统一起来,可能是道德评判也可能是审美评判,可能涉及精神境界、外在风范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皎然《诗式》中从格调角度讨论了谢灵运诗的内容和形式,从内容上讨论其诗歌的精神境界,从形式上体会诗人的随性。

  B.严羽把诗法概括为五类,体制、榜力、气象对应格、兴趣、音,节对应调,后世探讨诗、文法都在此范畴。

  C.格调论讨论的崇古与创新、重内容与重形式、主情与主理的问题,涉及到道德与审美、人格和文风的关系等问题。

  D.古代很多人重视文章的传统道德与艺术品位,要求文章不仅要有正确思想、健全情志,而且要使人格与文章、艺术风格统一。

  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错误,原文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

  2.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于文无据。

  3.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后世探讨诗、文法都在此范畴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