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事迹600字一
历史是一部长卷,再怎么博大精深,也终究要翻过去的。然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汰尽英雄。“历史上英雄屈指数来,实在不胜枚举。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金戈铁马,驰骋边疆,或运筹帷幄,旗开得胜——这些无不在漫长的历史长卷上描绘出一笔笔英雄本色!
然而,有一位英雄定格我心中,他便是公瑾周瑜。
其实,周瑜大家并不陌生,赤壁一战,足见公瑾不愧为一代英雄。东坡有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我追随这惊天动地的气概,走进三国去领略这位风流豪杰。
江南初定,曹孟德便率领百万虎狼之兵,乘大破荆襄之势,挥师南下,直冲东吴,举国上下,人心惶惶,将领们各执已见,孺将周瑜自告奋勇,挺身而出,慷慨陈词:”国耻家仇系千钧一毫发,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宁死而不做曲膝之臣。“愿亲自统率水陆大军以抗曹敌——这是何等觉沉着镇定与有勇有谋。
决战在即,大将程普倚老卖老,对周郎此等”黄毛小儿“不屑以顾。假装告病在床,欲给公瑾以下马威。身为大都督的周瑜却毫不计较,亲自登门拜访,以自已的诚意赢得:”老臣心“。随后周瑜又召集群英聚会。巧借曹操之刀铲除心患蔡瑁、张允。又棒打黄盖演出苦肉计。对于蔡中、蔡和两个曹兵心腹卧底,沉着不慌,暗中与之周旋,使二人如”笼中之鸟“——这又是何等的任人为贤和机智过人。
东风南下,千军万马雄心万丈,浩浩荡荡齐到江南。灰甲寒光辉映,兵戈相拔,公瑾银甲素袍,健步登上点将高台,尚方宝剑在腰,手拿杏黄令旗调兵遣将,誓踏曹营。倾刻间,火光四起,曹军哭天喊地,更笑曹操烂头焦额。抢来劣马,狼狈而逃。而此时,周郎则已是立于冽冽风中,笑看风云——这又是何等的豪迈和挥洒自如。
”爱江山更爱美人“。周瑜的事业尚且光辉灿烂,爱情更是甜蜜有加。脑海里不由浮出这样一幅画面:”明月千里,花胶月下,周郎与小乔相携散步于花园之中,才子佳人,同扶摇琴,夫妻共奏《汉宫秋月》“。乐声如行云流水缓缓流淌。这是何等等浪漫温情。
杜牧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我觉得宝钗的”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来形容更为恰当。但是”人生自古谁无死。“对于周瑜的英年早逝,我深表痛惜。还是孔明说的好:”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便无知音。“——一颗崛起的星就这样过早的陨落!
古人青梅煮酒论英雄,今日,我来于台前,抒发劣见,颂出对周瑜千年的祭奠!
中国名人事迹600字二
刘备,字玄德,涿县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刘皇叔,在三国乱世之中自始至终被颂其仁义,而且其匡扶汉室的大业,也是由仁义所成。
刘备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并以自身的仁义,“锁住”豪杰为自己所用。其实我们仔细阅读,可以发现刘备,除了仁义还有个能力——笼络人才。没错,刘备不甚好读书,没知识,也不是以一敌百的好汉,为何那么多人才都投向他了?文有龙凤,武有五虎。除了仁义,也有聪明。刘备并不是个简单的仁义之士,其中还有头脑。
举个例子,新野战败后,刘皇叔带领百姓一起逃亡,但这速度,怎能不被追上?曹军赶上,只有千余人逃出。这时,赵子龙又杀回敌阵,只因不见了主母和小阿斗。赵云一路杀进来,又单骑冲了出去,见了刘备。刘备直接扔了阿斗,真是“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试想,刘备飘荡半世,可不像曹操那么多儿子,只有这一个亲子,安敢狠摔?何况刘备双手过膝,扔的话再一弯腰,和置于地也无太大区别,但群臣看就不一样了,能不“肝脑涂地”?
虽刘皇叔仁义,但也并不永久。如吕布被缚,向刘备求救,以为皇叔面子大,刘备点头。但当曹问如何处置时,刘备却欲杀之,具体原因不明。
还有吕蒙用计夺荆州杀云长后,刘备欲起兵报仇,不听苦劝只是为了昔日桃园结义之义,但对天下之仁却忽略。终导致大业不成,三国归司马氏。
观全书,人人道皇叔仁义,在我看来,也许只有兄弟之义,“犯我兄弟者必诛”,缺少了几分对天下的“仁”。皇叔称得上义气深重,但并不有多“仁”,大仁和小义间皇叔选了小义,也许就是这导致他大业不成。
我看刘备,他的大业成于义,亦败于义也。他算得上英雄,但绝不是一代枭雄。
中国名人事迹600字三
“要是刘备没有来呢?”读了《三顾茅庐》,在赞叹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的同时,我又不免为诸葛亮担心。公元207年,刘备被曹操追杀,屯兵新野。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冒着严寒两次拜访他,但都被拒之门外。第三次终于见面了,并坚决邀请他出山。这是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值得庆幸的是刘备终于第三次来拜访了。否则,中国的历史上是否还会记下“诸葛孔明”这个名字呢?
诸葛亮是幸运的,他终于等到了刘备。使他的才华得以发挥,成为一代风流人物,没有被埋于草庐中。但是,世界上又能有几个刘备呢?又有多少人能像诸葛亮这样幸运呢?加入刘备果真没有来,诸葛亮又会怎么样呢?恐怕职能怀着满腹的韬略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怀着生不逢时的慨叹死去。如此看来,这种等待是多么渺茫,又是多么危险呀!这种等待的做法是不足取的,特别是在今天。
今天是一个崇尚知识、人才济济的时代。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大都习惯于含而不露,“隐居于草庐中”,既渴望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又不敢脱颖而出。其结果常常是自己的才华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而社会则失去了一份宝贵的财富。如果毛遂不自荐,他的才能几时能被大家承认呢?而平原君又怎样于楚国达成协议呢?所以我们不能等待“刘备”的到来,过分寄望于“伯乐”。应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岳阳市黄秀乡有个年轻的党委书记,本是岳阳氮肥厂的后勤干部,在小青年中有“小诸葛”之称。他想:“在厂里,我还派不上大用场。但我不能等待,我要去闯,去干一番大事业。”于是他自荐担当任何一个乡的党委书记。岳阳市委批准了。他工作很出色,成了岳阳市的新闻人物,《黄金时代》杂志报道了他的事迹。如果他也像许多人一样在那里等待,那么“刘备”再求贤若渴,识人善任,恐怕也不讳发现一个后勤干部具有党委书记的才干。
诸葛亮等刘备自有他的原因。当时昏君当道,诸葛亮在等圣贤之君。这种等待还是可以理解的。而今天则不同了。今天我们有幸生长在一个充满生机的文_革时代,在一个百端待举的用人之秋,为什么还要等待呢?让我们打破旧观念的束缚,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主动进取,去显示自己的才能,让社会对自己做出选择吧!
中国名人事迹600字四
虽然最终刘备一统天下作汉帝的抱负未能实现,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称“帝”——影帝。
要说刘备的演技,全在一个字“哭”上,并且,玄德泪下时机之精准,效果之惊人,连琼瑶剧中各路美女的未语先泣、梨花带雨,都不能望其项背。
在三十回至四十回,短短十回中,刘备已有三次分量不轻的“哭戏”。
第三十六回,徐庶母亲被曹操挟制,刘备无奈,只得亲送徐庶入曹营,先是“大哭”,继而“二人相对而泣,坐以待旦”。送至长亭,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于马上执徐庶之手:“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说罢,泪如雨下。见英雄再度落泪,徐庶亦不禁涕泣。
这一哭与之前惜别赵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既提高了自己的“大仁大义”形象,也同时收买了人心。唯一不同的是,刘备这次的眼泪还有了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徐庶举荐了一位旷世奇才——诸葛亮。
在三顾茅庐之后,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但诸葛亮一开始并不答应出山,刘备便大哭起来,“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诚”,于是答应出山,刘备马上转为“大喜”。
其目的再明白不过了:我说不动你,还哭不动你吗?你不出山,我就哭到你出山。这一哭,使得诸葛亮竭其整整半生心力,投身蜀汉政权的建设中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没有这一哭,就没有诸葛亮出山;没有诸葛亮出山,蜀最终也无法与魏吴三国鼎立,互相抗衡。
如果说前面这两哭都带有强烈的目的性,或多少有些虚伪的成分在里头,那么此十回中的另一哭,就是完全真情流露的哭。
三十四回中,刘备如厕,因见自己髀肉复生,不觉潸然流涕。刘表问之,备叹曰:“日月蹉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此处的哭,没有观众,没有目的,仅仅是慨叹、伤感。这样真情的哭在后文关张遇害时亦有出现:“泪湿衣襟,斑斑沾血”、“放声大哭,哀绝于地”……
总结全书来看,刘备为立业而哭,为求才而哭,为兄弟而哭,还为求生而哭。刘备性格的两面:重情重义、虚伪,造就了这些或相似、或迥异的哭;而这些哭,也使得刘备这个人物更丰满,更立体,也更值得揣摩。
所以,凭借这些哭戏中极具层次化的表演,刘备获封“影帝”可谓当之无愧。那么,是不是也该给作者罗贯中颁一个“最佳编剧奖”呢?
我想,绝对有这个必要。
中国名人事迹600字五
我眼中的刘备是一个性情温和却寡言语,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的人。他虽然出生低微,但是他十分有谋略。为什么呢?就让我细细道来。
有仁德之心的刘备
徐庶原本是刘备身边的军师,曹操想把徐庶捉来给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就把他的母亲抓来做人质,以此来要挟他。当时就有人劝刘备,不能让徐庶去曹营,因为他对刘备的军队了如指掌,难免会泄露机密的。但是刘备为了让他们母子相见,还是让他去了曹操那儿。徐庶对刘备发誓:我一生都不会为曹操献计的。正是刘备的仁德,赢得了徐庶对他的敬重和忠心。
求贤若渴的刘备
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关、张弟兄就去请诸葛亮出山,去解救天下百姓。第一次,他们骑马去拜见诸葛亮。童子说诸葛亮去山中采药了,短则四五天,长则一个月。刘备听了,又行了一个礼便告辞了。过了一段时间,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便第二次去拜见诸葛亮。当时正下着大雪,马儿也不能走。张飞和关羽都劝他不要去了,刘备却顾不了那么多,还是走着去拜见诸葛亮。恰逢诸葛亮又不在家。童子告诉他:先生刚出去赏梅,短则三四天,长则两个月。刘备并不气馁,他留下一封信然后才告辞。到了第二年春天,刘备第三次去拜见诸葛亮。正好碰见诸葛亮在睡觉,他就在外面等了两个多时辰。等到诸葛亮醒来,他才进去拜见,并谦虚地向诸葛亮赐教,问他对天下大事的看法。由此便有了后来的隆中对。最后,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所感动了,决定出山相助他。正是刘备的惜才、爱才,才让诸葛亮一直辅佐他。
这就是我眼中的刘备,一个有仁德之心、求贤若渴、惜才爱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