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实习报告集合9篇

李盛

城市实习报告 篇1

  一、基地情况概述:

  小区位于长安区环山路北侧,沣河东岸,批准用地,南北长250m,东西宽159m,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基本平坦(见示意图1)。计划住户20xx户。此地位于南郊郊区,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周围旅游景点众多,居住环境优雅安静,是人们休息度假的好地方。

  二、设计理念、构思原则: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基于此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景观优势,将“自然”这一话题充分考虑到本次设计中,认真的思考了“人--建筑--健康--自然”这个四元体之间的关系,充分的利用和改造原有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些人工环境,让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使建筑空间更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强化院落空间,在追求合适开发强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物业管理与分期开发,并增强小区的安全性、趣味性、识别性。

  体现以“人”的设计理念,把科技先行、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设计全过程中。

  三、空间布局

  空间布置可概括为:多点、一中心。

  多点--即以住宅为主体围合的四个院落组群。

  一中心--即由小区中心内的集中绿地、水面、广场、雕塑及造型别致的社区公共建筑,构成了小区文化娱乐交往中心和纵横轴线交汇的空间构图中心。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小区四周分散设置了四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北向、南向、东北向各有一个次入口。小区内组团之间由循环双车道相贯通,组团内侧有单车道和尽端道路相连。小区主景观为中心的水景区和广场区,优越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依山就水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创新与特色

  动静态交通组织结合郊区公交站点、小区绿地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充分利用该地的丰富自然资源,布置合适的步行系统,增强了小区自然景观性,安全性及居民生活情趣。

  以安居工程为主体,融合示范小区,提高室外开放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率,体现了物业管理的整体统一。

  室外空间序列清晰开放,在注重功能的同时,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可识、可辩。

  住宅单体选型与布局,适合当地气候及居住行为特征,室内空间组合合理,管道设置集中。

  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新型管材等。

  四、功能分析

  住宅--分为a、b、c、d五个组团,以及沿街商业组团;亲子乐园、架空层、中心庭院,休闲区域、运动区域、

  景观区域--由中心绿化广场区、中心景观区,以及道路两侧和院落内若干片状绿化带组成;树阵广场等,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每个区域的合理划分及有机联系,功能区景观特性鲜明,与主题呼应统一。中央景观区:结合建筑规划设计,以一条自然流动的休闲步道贯穿全区,由架空活动平台、运动休闲区、住宅中心花园组成完整视觉景观,满足小区中心区域功能需求,静态水景、喷泉、流水曲径点缀缤纷绚丽多姿的生活景象。

  公共服务设施--由会所、幼儿园组成。

  分析过程:整个规划区以水景与广场为中心,各住宅组团分片布置在周边。因地制宜,与地形、自然环境相结合,丰富了小区内的绿地系统。绿地以"点、线、面"相组合的原则,使绿化空间更有层次感。中心广场和水景区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聚会、活动、健身等场所,作为小区的中心它不仅是供人们居住的居住区,而却是人们的交流区、生态区,"人-居住-休闲-健康"的体系更充分的体现了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方便居民我将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在小区的中间位置(主入口两侧),由于小区的规模的限制,幼儿园只考虑设置3班;会所内有供人们参观和集会的场所,还有为整个小区服务的业务部门。

  总结:各个住宅区域、景观区域、公共设施区域有机的组合形成整体,并各自发挥各自的功能特点为整个小区服务,延和了小区内部各类用地充分"为居民服务"的规划设计宗旨。

  交通组织:

  规划区内道路分为五类:

  主入口道路红线宽度

  次入口道路红线宽度

  小区内道路(双车道)红线宽度

  小区内道路(单车道)红线宽度

  小区内道路(宅前道)红线宽度

  道路系统犹如人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可以将相关的器官、组织有机的联系起来,然而,道路系统也可以将各个功能、性质和用途不同的用地联系起来。

  小区内部以双车道为主,并形成回路,是连接各个组团的主要交通;单车道是连接区内各栋的直接交通;宅前道路是进入各单元的交通。

  区内设置两条相对独立的机动车道,中间设特殊通道相连,以保证南北片区的机动车交通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机动车道和各地块之间均有方便的联系,各地块设有独立的机动车出入口。

  小区主干路顺应与地形南北走向,小区道路形成中部环路,组团级支路均开口于环路。小区设北、西、南三个出入口,主入口位于北侧,综合考虑景观、交通的缓冲加设停车广场。

  注:1个公交站点为假设规划已存在,为本小区和周边居住区服务,并为小区提供了便利的对外交通。

  公共建筑布局:

  公共设施布置围绕“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主要公共设施包括幼儿园、会所及相应的卫生、商业等设施。

  其中,为了更方便居民我将幼儿园、会所布置在小区的主入口出;商业设施北向沿路布置。

  绿化景观规划:

  在空间上以"点、线、面"的设计手法,并与水景、水系相结合。

城市实习报告 篇2

  2月19日,我在盐城市明达中学开始了实习教师的生涯。一个多月的实习,我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主要是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既然是实习教师,语文教学自然是重点。

  我实习的班级——高二(10)班,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他们的语文老师,也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同时还是校长办公室的主任,颇受关注,他们使用的又是我所不熟悉的新教材,这些都让我颇感压力,因为我作为他们的实习老师,总是要给他们上课的。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教好他们,正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入手。既然指导老师教的这么成功,学习他的方法、吸收他的经验自然是一条捷径。实习开始的两周,我便专心听指导老师的课,揣摩他的教学风格。指导老师也很负责,很热心地告诉我怎么听课,在课堂上如何观察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呢,指导老师的教学风格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就是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至于如何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主要就是采用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在听课的同时,我也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进行了调查。通过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显然,指导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适合他们的。

  新教材也是我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改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无疑,新教材的指导思想肯定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指导老师在课余还教我如何去研究教材,如何去备课。他要求我先熟悉课本,然后在课本中挑选几篇我认为对学生有帮助,或者与高考相关的文章,去编写教学案。要挑选对学生有帮助的,或者与高考相关,这就要求我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高考的要求和趋势,工程量可谓浩大,但不可否认这是必须的。好的教学当然是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这种需要可能是现实的参加高考的需要,也可能是解决学生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迷惑的需要,而满足后面一种需要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前一种需要也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不是单单一个“应试教育”的指责所能逃避的。了解了学生的需要,高考的形势之后,便开始着手编写教学案。指导老师告诉我,教学案是教师和学生一起使用的,不同于一般的备课,除了要体现教学思路,还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学案中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对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写作意图起关键作用的。教学思路不是大问题,这些启发性问题的设置就大有学问了,不仅要对教材十分熟悉,有透彻的理解,还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十分地费脑筋。

  在备课方面,指导老师也给了我讲述了一些注意事项。备课时,不要巨细无遗,那样在上课的时候可能很难找到要讲的东西,最好只是提纲挈领的一些东西,再补充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具体的用到的知识,自己应该十分熟悉,记在脑中。上课的时候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根据课堂的进展情况,适时调整教学。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在语文教学这个方面的实习可以说还是成功的。

  班主任工作也是实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也是一个班级的设计者,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负责沟通协调好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谓任重道远。班主任的工作真的是十分烦琐的,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早上要很早到班级检查早读情况,还要做好考勤工作,在别的老师上课期间,还要不时到班级外面转上一圈,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有时候还要帮助任课教师维持班级秩序,这些都是班主任每日必修的

  功课。此外,班主任还要指导班干组织班会活动,指导班级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起着沟通学校和学生的桥梁作用。在实习期间,我除了学习、实习那些每日的必修课,也曾指导组织过一次班会活动,主题就是“感动中国20xx”。首先是让大家观看cctv“感动中国20xx”的视频录像,然后由学生发言,谈谈他们的感想,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感想写成文章。看着他们交上来的作文,我想这次班会是成功的,每个同学都得到了一些感动,受到了触动。

  因为指导老师是校长办公室主任,我的办公桌也被安排在校长办公室里。没课的时候,也会帮忙做一些工作,比如复印、传达一些文件,办公室里没人的时候帮着接接电话,遇到工作繁忙的时候,也帮着接待来访的人,布置会场等。虽然都是很琐碎的,没有什么实质技术含量的工作,但我却在这些工作中学到很多实际有用的东西,可以算是我实习的意外收获吧。

城市实习报告 篇3

  第一章:实习目的

  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

  3、通过毕业生产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4、通过毕业生产实习,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5、巩固、深化、拓宽所学过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锻炼自己识图能力;

  6、掌握普通住宅楼的施工程序以及概预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即内部施工的延续性、施工组织的合理性;

  7、在熟悉资料的同时锻炼自己搜集有效资料的能力;了解我国有关的建设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本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熟悉想应的预算软件性能及其操作使用方法;

  8、熟悉目前建设工程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及当地的取费标准,掌握标志施工组织设计和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

  9、将学习运用到实际中来,了解住房就等于了解了当今的经济,也就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速度,以便确定将来怎样我们的住房条件和品位,为住房发展建立最基本的信息。为以后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第二章:邵阳学院专家楼25#楼简介及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邵阳学院专家楼25#楼由湖南现代建筑公司承建,全楼占地面积53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678.23平方米,建筑总高度为20.21米,全楼工6层,属于二类多层建筑,该楼主体结构实际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裂度为六度。

  结构类型:砖混结构

  设计标高:本集资住宅工程为6层砖混结构建筑,建筑物占地面积536.5m2,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261.400m。室外标高低于架空层地面0.15米,卫生间楼面低于室内楼地面30mm各层标注均为建筑完成标高屋面标高为结构标高。卫生间,阳台均在内墙下部楼板处浇200高c15素砼,并做15厚聚氨脂涂膜防水层没墙反起400高,应进行闭水试验.

  屋面: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按两道防水设防进行设计采用保温隔热,屋面均采用100pvc白色塑料雨水管有组织排水。

  所有预埋件预留孔均须按图所注部位进行预留,不应后凿。

  第三章:实习内容及心得

  一:熟悉工地

  本工程25#楼坐落在邵阳学院七里坪校区,流动人员较多,要保证安全施工与文明施工;工程毗邻207国道,交通方便。

  二:熟悉图纸

  在实习第一天,指导老师林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施工图纸的基本识图方法,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的毕业设计就是这栋楼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预算,再加上我们随身携带03g101-1图集在手上,因此对施工图纸并不是很困难,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一个我们不懂的标注:jql-1:表示基础圈梁1号。

  三:现场施工

  测量工程

  采用水准仪、经纬仪和钢尺。具体操作:

  1)、主控制轴线的测量

  根据工程特点,当±0.000以上主体施工时,先将基础轴线引测至±0.000地面建筑物周围的自然地面,为方便施工及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拟定建筑物横向五条主控制及纵向两条主控制线,在主控制线两端延长线的地面上弹好墨线并用红色油漆作好标记,在施工阶段应对墨线和红色油漆标记保护完好,发现油漆脱落或墨线不清时应重新弹好并复核。们在14层楼面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把下面的标准控制线引上来。具体操作:(1)、沿下两层控制线吊线上来在楼层两侧各打一点,再连接,面积较小因此纵横各一条;(2)、以这两条线为标准,向两边放开,横向轴线离最近梁距离为500。(3)、木工根据轴线装置模板。发现问题:梁位置偏移问题,在施工中由于测量员的疏忽加上模板安装上面的配合出现不协调,导致相邻两层楼框架柱之间出现偏移的现象在小高层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是比较常见的。在青城国际的3#楼实习中就与这个问题,在b部分的8-10楼就发生向外偏出6厘米的情况再到上面有人工调整强扭近来6厘米,然而到15层楼面时候ll12(2a)号梁的悬挑部分中轴线于发生了4厘米的歪曲。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在施工中引起高度重视,现在施工虽然讲究效率,那么质量应该放在首位才对,我们的测量员与模板安装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2)、楼层轴线引测

  基础梁及承台施工完毕后,将控制轴线引测至±0.000地面;待正负零层施工完毕后,可将主控制线轴弹至外框架梁的外侧面,并用红油漆做好醒目标记;上部楼层施工时,可用吊线锤或经纬仪逐层引测并放出主控制线,纵横主控制线放出后,应用经纬仪在两条十字交叉的主控制线交点复核其垂直角,若不垂直应检查或重新引测主控制线;在主控制线校正无误后,用50/30米钢尺放出各主要轴线;测量定位时,对主控制线原则上从外框架梁外侧引测,但结合本工程具体特点,为方便施工,在各主控制线上埋设若干200×200吊线孔,以方便吊线及数层轴线复核。

  3)、构件细部尺寸测量

  从各主要轴线用5米钢尺放出各构件细部尺寸;要求所有构件均应放出20cm控制线,对墙、柱能放出边线的均应放出边线,对钢筋偏位的部位及时通知有关人员予以校正;对梁必须在板上放出轴线或中心线;在放线的同时,还应采用“五线控制法”予以较核,即在每层梁及外框架梁外侧弹出中线、两角20cm控制线对中及两角予以定位控制。

  4)、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采用水准仪配合50/30m钢尺进行,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国家水准点及±0.000以下施工时已测定的三个高程点进行标高传递。施工至±0.000后,应将标高标注于建筑物四角角柱外侧,用钢尺和水准仪将各层标高逐层上翻。浇筑梁板混凝土前必须在墙柱竖筋上抄好控制标高,在抄控制标高前,必须引测三个角柱传递标高点并取平均值作为楼层控制标高;在架管搭设好梁板支模前必须在梁两端架管立杆上抄好标高以便梁板底标高控制;同一楼层标高用水准仪引测,在用水准仪引测标高时,要注意前后视的最长距离不超过50米,且前后距差不超过10米,这样可以减少误差、提高精度。

  模板工程

  1、柱模板

  矩形柱的模板由四面侧板、柱箍、支撑组成。构造作法有两种:其一是两面侧板为长条板用木档纵向拼制,另两面用短板横向逐块钉上,两头要伸出纵向柱边,以便拆除,并每隔1m左右留出洞口,以便从洞口中浇筑混凝土。纵向侧板一般厚25~50mm,横向侧板厚25~30mm。在柱模底用小方木钉成方盘,用于固定。其二是柱子四边侧模都采用纵向模板,则模板横缝较少。

  柱顶与梁交接处,要留出缺口、缺口尺寸即为梁的高及宽,并在缺口两侧及口底钉上衬口档,衬口档离缺口连接距离即为梁侧根及底板的厚度。为了防止在混凝土浇筑时模板产生膨胀变形,模板外应设置柱箍,可采用木箍及钢管箍等,柱箍间距由柱截面大小确定,一般不超过100mm,柱模下部间距应小些,往上可逐渐增大间距,设置柱箍时,横向侧板外面要设竖向木档。

  安装柱模板时,应先在基础面或楼面上弹柱轴线及边线,同一柱列应选弹出两端柱轴线及边线,然后拉通弹出中间部分柱的轴件及边线,按照边线先把底部分盘固定好,然后再对准边线安装柱模板。

  构造柱柱模的支撑方法同上。

  2、梁模板

  梁模板主要由侧板、底板、夹木、托木、梁箍、支撑等组成。侧板用厚25mm的长条板,底板一般用厚40~50mm长条板,均加木档拼制或用整块板。在梁底板下每隔一定间距用顶撑支设,夹木设在梁模两侧板下方将梁侧板与底板夹紧,并钉在支柱顶撑上。支撑梁模的顶撑(又称支柱),其立柱一般为100×100mm的方木或直径为φ120的原木,帽木用断面50×50mm方木。为了确保梁模支设的坚实,应在夯实的地面(即支柱底)垫厚度不小于40mm,宽度不小于20

城市实习报告 篇4

  一、 实习目的与任务

  (一)实习目的

  通过几个月的设计院的实习,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了解城市规划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加深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联系,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以便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发展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检验在校的学习所获得的成果,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提高综合设计的技能,以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

  (二)实习任务

  1.全面深入的了解城市规划相关工作的意义,熟悉现行业单位方案设计方法和规划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对城市规划相关工作实践有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2.进一步消化和掌握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检查我们对学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也检查了我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应变能力。

  3、培养实践中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计算机绘图技能,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今后较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提高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踏实、谨慎、认真的工作态度,给帮助我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观念。

  二、 实习内容

  1. 了解设计院的工作程序,规划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了解设计院的不同工种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合作方式。

  2.了解有关城市规划的法规、规范、标准,结合实习工作,在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的具体安排下,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规划设计方案的绘制。

  3.指导老师检查指导实习工作。

  三、 实习时间

  20xx年8月20日——20xx年10月20日

  四、 实习地点、单位

  地点: 单位:

  五、 实习过程

  从陌生到熟悉,从理论到实践,从简单绘图到参与方案的设计,一次次的认识,一次次的检讨,不断认识,不断实践,最终达到两者较好的结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所经历的整个实习过程。

  对于学习了差不多四年城市规划专业的我们,可以说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所有有关城市规划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基本也都有所涉猎。但是,由于刚开始,不论是对环境还是实际项目的陌生,使得自己无从下手,在实习的前几天,所做的只是辅助工作,仅作一些简单的电脑绘图,随着一步步的熟悉,也开始多多向别人请教,学着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方案中,同时,随着不断地磨练,我的方案设计水平有所提高,除此之外,也学会了一些快捷键绘图。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规划设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计算机绘图能力比较熟练,设计也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规划设计时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那么,当一名合格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城市规划设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与实际紧密结合性和可操作性。离开现场实际情况,其它一切都为零,设计不只是一味的绘图,更不是一味的照抄照搬。

  进入公司后,是在规划设计部以实习生的职位在岗工作。在了解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后,对城市规划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接触,也使我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六、 实习心得与体会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自己对环境不熟悉且对规划实务不是很了解,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刚开始的工作进度是比较慢的,但是在总工的带领指导下,同事的帮助下,很快的对需要做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实习过程中,由于工作经验少,现实中操作性不强,所以,我所接触的项目主要是新农村规划等一系列相对较简单且又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将理论知识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从刚开始的仅做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绘图,到参与实际项目的调研,再到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一步步积累。

  刚进入公司时,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用计算机修改图纸和把其他的一些手绘图纸的矢量化。这样,不仅巩固了之前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而且还学会了运用快捷键,进行简便快捷的完成图纸的工作任务。同时,在做平面图时,不仅能够快速的完成任务而且还学会了色彩的搭配以及对于建筑小品、绿化等景观的平面布局。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并且将多门学科综合运用,使之协调统一。

  随后,又有机会跟着工作组去进行现场调研,然后,对地块进行充分的前期分析。调查研究也是对城市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过程,调查研究所获得的基础资料是城市规划定性、定量分析的主要依据。由于城市的情况十分复杂,进行调查研究既要有实事求是和深入实际的精神,又要讲究合理的工作方法,要有针对性,切忌盲目繁琐。

  于是又较全面的切身体验并掌握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方面。调查研究一般有三个方面:首先,现场踏勘。以便对城市的概貌、新发展地区和原有地区有明确的形象概念,了解地块现状中重要的工程。其次,对于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主要同当地的城市规划部门进行协调,同时获得其所积累的资料和有关主管部门所提供的专业性资料。

城市实习报告 篇5

  目录

  1实习概况

  2实习记录

  3分析与讨论

  4实习心得

  5参考书目

  6对实习的建议

  1实习概况

  1.1 实习目的:

  增进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发现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1.2 实习时间以及内容:

  时间:XX年4月5日

  路线:从北大地学楼出发,沿着燕南园,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到蔚秀园,穿过承泽园到海淀公园,经六郎庄,直至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到万寿山北坡。沿途观察当地的建筑,植被,动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动,并向遇到的人展开一些调查,获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1.3 实习效果和教训:

  1.3.1实习效果:

  总结实习的所得,实习的主要目的都达到了。这次实习使我对于城市中人与环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了感性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因此使得自己以后思考问题能站在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 。

  1.3.2实习教训:

  但由于是第一次实习,实习经验还不是很足,特别是到了颐和园后,由于颐和园的秀丽风光并且有些累了,有些放松,所以遗漏了许多细节,使得这次实习并不是很圆满。同时这个教训也应该谨记,争取在下次实习时能做得更好!

  2 实习记录

  本部分将以路线和我所见所闻为线索,详细的概括在实习中所见到的各个方面。

  2.1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的“世外桃源”,我们去时正好是在春天“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时候,燕南园一片绿色。其中的楼房大都建于50年代,带有西方建筑的风格。在一个垃圾周围,我们看到了一种叫做车前草的耐践踏的植物。在燕南园里我还看到了一片在这嘈杂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一片绿地,里面自然生长着的植物,说得出名的说不出得名的大概有十多种,这与我们在公园中所见到的人工的单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而在这绿地中我还同时看到了蚯蚓粪。在园中,我访问了一位正在修剪树枝的女士。当问及对住在燕南园的感受时,她的语气充满了自豪,她说到:“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多的古树,这么多的植物,有时候还有许多小鸟,在哪找的到?!”同时她还表示在燕南与别墅中,她愿意选择燕南。也许别墅中也会有树,然而她认为那里的环境过于人工化远不及燕南的自然环境舒服。在离开燕南的时候,我回头看到这处于一片碧绿的楼房中有些的墙壁上爬满了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与这古香古色的建筑形成了对照,给人以一种古朴之感,这的确是一个“世外桃源”!

  2.2 静园及其附近:

  静园的草还带有些黄色,静园原来是一片苹果园,因为修盖新图书馆而将这苹果园该成现在的样子,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静园中的人并不多,不大的静园反而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静园后面的园子到是已经呈现出一片绿色,高大的雪松形成一片绿荫,给人一种与静园不同的感觉。然而很遗憾的是,由于是人工草坪所以不许践踏。在南北阁的屋檐下,我们发现了小鸟以及它们所筑造的窝。

  2.3 未名湖及其附近:

  从静园出来,我们沿着小山坡间的路到未名湖。这条路很安静,偶尔可以看到一两个人在这静谧的山坡上大树下看书。未名湖边的柳树已经发芽,随风飘舞,给人以“杨柳依依”之美感。粉红的桃树也已经开花,夹杂于万绿之中。在未名湖旁,老师带我们去看了在翻尾石鱼旁边的一块小沙滩,沙滩上有着许多小草,中间有一条路。这个沙滩与翻尾石鱼连成一体,是未名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老师告诉我们小沙滩上原有一块介绍翻尾石鱼的碑,是后来才移到沙滩前面。

  2.4 蔚秀园:

  我们从西门出直接进入蔚秀园。进入蔚秀园,我看到的是有些萧条的景色,还有一个充满脏水的河,河边有些野草。在这小河旁边,我访问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告诉我,她还是喜欢住在这里面,虽然水很臭。在臭河的一边,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然的小山包,上面有一个亭子。走上小山包,便看到了一幅在城市中及其难见到的画面,一群老太太在剪野菜,还有两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亭子中是一对情侣在看书。此时大概已经9点半,太阳已经有些大了,然而,由于山包上的大树遮挡了阳光,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极好的乘凉之地。那两个小男孩告诉我,他们觉得挖野菜挺好玩的,觉得住在这里面有这么一个其他地方没有的小山包,他们玩的东西玩的花样比其他人更为丰富。当我走近这些老太太时,却诧异地发现她们竟然是将这些野菜连根拔起,而她们并不认为这会对这小山包造成破坏。而矛盾的是,这些老太太告诉我们她们都很喜欢这个天然的而非人工的小山。

  2.5 万泉文化公园:

  进入万泉文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儿童游乐场以及其后的一片草地。因为是周末,玩的小朋友比较多。但是,也有不少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在草地上玩。一对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父母告诉我他们经常带他们的孩子来这玩,因为这视野开阔,空间大,空气新鲜,而他们更为喜欢带孩子在草地上玩,因为游乐场的器械容易使孩子摔伤,而他们的孩子也更喜欢在草地上玩。但让他们不满意的是,广场中的树太少了,亭子也很少,在夏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乘凉的地方。告别了快乐的一家子,我却发现在离他们不远处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勿践踏”四个大字。

  接着,我到了公园的广场。从上向下望,广场并非很大,有着不少人在广场中滑冰。广场中央有一个喷水池但并不喷水。在广场的左边,设计师们刻意搁置了一些横放或者竖放的大石柱,让我觉得有些冷峻,石柱上坐着一些老人,其中有的用书遮挡着太阳。在广场的周边,等距放置着一些美观的圆球,广场的外围有着一弧形的比广场地面略低的“河道”,但其中并没有水。我访问了一对坐在广场右边的老年夫妇,他们觉得这个广场树太少,以致于没有一个乘凉纳荫的地方。在提及有人在草地上玩耍时他们认为那些在草地上玩耍的人素质太低,既然已经是不允许了,就不应该这样做;这种不遵守公共道德,应该给予指责。这个回答让我感到很惊讶。

  2.6 到颐和园的途中:

  途中,我看到的是一幅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的建筑没有了城市的现代化和整洁,有些凌乱,肮脏,带有些乡土气息,应该是处于城乡过度带。同时还看到一片正在建设的工地,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著名的京西稻区。后来因为北京缺水,而农业又是耗水最大的用户,所以将农田除去了,而代之以正在建设的绿化隔离带。

  2.7颐和园:

  在颐和园南如意门前,昆玉河的两旁是用水泥铸成的堤坝,看起来很干净,然而却没有了河流的弯曲美和自然美。在桥上,我们访问了一对中年夫妇,他们告诉我原来昆玉河的两岸是自然的河堤,但是由于没人管理,很脏,而现在好多了,如果以前也有人管理的话,也如现在一样干净的话,他们还是更喜欢以前自然的河堤,有着自然美,不象现在显的有些生硬。

  颐和园中有条西堤,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建的。在西堤旁的湖中,我看到湖水有些儿脏,似乎是被污染了。然而走近一看,才发现,那不是污染物,而是湖旁大树落下的枯枝败叶堆积而成。这枯枝败叶,对怎个湖泊生态系统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样堆积究竟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呢?

  顺着西堤向前走,在老师的指引下,我看到了昆明湖旁的湿地,据老师讲解,这片湿地是有芦苇和茭白所构成,生物产量很高,对净化水质起着关键的作用。湿地是否还有其他的作用呢?

  最后的一站是万寿山。老师带我们看了一个几百年前的保持水土的工程。这儿的山并非如其他一般呈一坡状,而是一层一层的呈阶梯状,感觉有点象梯田。这样做加强了雨水下渗,减缓了沙下流的速度,从而使得山坡上的水土得以有效的保持。在山的另一边,我们看到了侧柏。侧柏适应于碱性环境,耐干旱,能够自己生长无须人工管理,然而现在由于人工的干预,已经使的它的生长受到影响。

  3 讨论与分析

  本部分将对2中所描述的情况和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3.1 人对自然的需求: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动物有着一种亲近自然的本性,这些自然环境带给人的愉悦之情是那些人工环境所不能替代的。环境心理学家们认为,“对自然环境的美好体验可以减轻人们的精神压力,产生一种美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体验”(1),因此在2.1部分对燕南园的采访中,如我们所料,被采访的女士对燕南园感到很满意。而作为修建于50年代的燕南园,生活条件并不如条件极为现代化的公寓,有如此大的魅力也正是因为燕南园有着极其好的自然环境,有着让人心旷神怡的绿色,和悦耳的鸟鸣。而同样在万泉河文化公园,喜爱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也正是因为他与生俱来的天性,因为这自然的绿对人所产生的吸引力。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公园竟然剥夺的孩子的这种权利,在草地上打出了“请勿践踏”的牌子。2.2中的静园后的草地也是不许践踏的.也许,设计师们是出于保护植物的目的,才这样做的。然而,

城市实习报告 篇6

  城市生态实习报告

  xx

  20xx.4

  一、实习概况

  1. 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 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 实习路线及内容:20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 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

  1. 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

  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2)自己在园中的观察:

  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3)同园内居民的交流:

  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

  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

  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3.静园:

  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4.未名湖:

  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5.蔚秀园:

  主要是同居民进行交流。大家似乎还是抱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居民的观点似乎与老师自然即是美的观点有些矛盾,这种情况在燕南园中也有发生,人们还是需要整齐的草坪和人工栽种的花朵。是因为我们访问的都是些老人家,她们见了太多的荒芜与嘈杂,现在渴望一种整齐的美吗?

  6.海淀公园:

  还是以自己观察和同别人的交流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近,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

  我观察到,这里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其实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

  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年人健身区,区内都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设施。而且每区的地都是用橡胶铺的,软而不滑,这是在很多小区或公园里面被忽视掉的。

  7.去往颐和园的路上:

  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

  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认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认识到它的珍贵之处,树就更危险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

  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

  8.颐和园南如意门:

  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路线。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

  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仔细观察河水,发现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边处还有垃圾。

  9.颐和园内: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构成,两者均为自然形成。

  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欢这里的风景,觉得“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

  湖边老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造福环境。我夏天来游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当时不了解它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态功能。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此次实习的一大收获。

  公园中正在进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游览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仔细看,简直无法分辨。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更让人觉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延伸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围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还是将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还是情有可原的。

  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几百年前的水土保持工程,很不显眼,老师不讲,我是不可能发现的。工程对山体的改变不大,只是将山坡改造成鱼鳞状,有点象阶地,这样可以加强下渗,减缓水流的速度,从而预防了水土流失。但我想这只适用于水量不大的时候。

  在山上还看到一些丢了脑袋的佛像,对取走佛祖脑袋的人颇不理解,这是一种亵渎,也是一种低素质的表现。

  约下午两点在山上解散,实习结束。

  三、分析与讨论

  注意到这次实习中不论是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还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部分想着重探讨周围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习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对环境进行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则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老师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觉得舒服,使人产生深刻的体验呢?研究表明①,首先,要看人是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其次,要看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例如,一片矮树林旁边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人们从矮树林中一条小路穿过,坐在草地上玩耍,会产生一种摆脱都市枯燥、乏味、紧张工作压力的感觉,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无法通过的灌木丛,这类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对人类的吸引力。

  因此,我想整齐修剪过的草地,花园,还是有它们存在的心理基础的。我们在学这门课之前不也是对一些人工修剪,设计过的园艺作品赞不绝口吗?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坛,绿地,在心理学上,能够有较高的清晰度,更能够吸引人。当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

  老师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自然生长的植物有诸如,种类丰富,无需太多人工管理等优点。

城市实习报告 篇7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2.实习路线及内容: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2.“世外桃源”——燕: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认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认识到它的珍贵之处,树就更危险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8.颐和园南如意门: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路线。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仔细观察河水,发现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边处还有垃圾。9.颐和园内: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构成,两者均为自然形成。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三、实习报告

  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欢这里的风景,觉得“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湖边老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造福环境。我夏天来游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当时不了解它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态功能。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此次实习的一大收获。公园中正在进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游览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仔细看,简直无法分辨。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更让人觉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延伸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围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还是将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还是情有可原的。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几百年前的水土保持工程,很不显眼,老师不讲,我是不可能发现的。工程对山体的改变不大,只是将山坡改造成鱼鳞状,有点象阶地,这样可以加强下渗,减缓水流的速度,从而预防了水土流失。

  但我想这只适用于水量不大的时候。在山上还看到一些丢了脑袋的佛像,对取走佛祖脑袋的人颇不理解,这是一种亵渎,也是一种低素质的表现。约下午两点在山上解散,实习结束。三、分析与讨论注意到这次实习中不论是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还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部分想着重探讨周围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习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1.关于居民对周围植被看法的问题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对环境进行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则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老师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觉得舒服,使人产生深刻的体验呢?研究表明①,首先,要看人是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其次,要看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例如,一片矮树林旁边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人们从矮树林中一条小路穿过,坐在草地上玩耍,会产生一种摆脱都市枯燥、乏味、紧张工作压力的感觉,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无法通过的灌木丛,这类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对人类的吸引力。因此,我想整齐修剪过的草地,花园,还是有它们存在的心理基础的。我们在学这门课之前不也是对一些人工修剪,设计过的园艺作品赞不绝口吗?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坛,绿地,在心理学上,能够有较高的清晰度,更能够吸引人。当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老师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自然生长的植物有诸如,种类丰富,无需太多人工管理等优点。从城市整体的角度来讲,还是要以自然植物为主,这样对资源和环境都有益处。但处处都是这样,未免让人产生荒芜杂乱的感觉。居民的不满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当然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是人们的心理需求重要,还是环境生态重要?设计要以人为本,又要以环境为基础,两者兼顾似乎很有难度。如何处理,改变人的观念?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寻求一种合适的立足点,将二者有效的调和起来。但,这立足点在哪里呢?2.关于路边种植杜仲树的问题前面提到,在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对路旁种植穿“铠甲”的杜仲树不理解,回来后特意查了一下该树的特征,发现自己当时的看法过于简单,是错误的。当时看到的树,因为是刚移植过来的,树干很细,也没有枝叶,再加上那圈铁衣,觉得不是很美观。

  其实,据查得的资料②,杜仲干形直,枝繁叶茂,树冠多呈圆形或圆锥形,遮萌面积大,且树体抗性强,病虫害很少,不需喷洒农药,是城市园林绿化非常理想的树种。北京、南京,杭州、洛阳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树或进行公园、庭院绿化,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而且由于杜仲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也是广大山丘地区理想的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树耐旱,耐寒,耐碱,却不喜湿热,在北京种植非常理想。杜仲树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尤其是它的树皮,这也是给它穿衣的原因。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杜仲树的树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使对主干某一区段树皮进行全部环剥,只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短期内在剥掉皮的木质部上又可长出新的树皮,3~4年后即可赶上未剥皮部分树皮的厚度。通过环剥皮还可以促进树株直径的生长。杜仲不管幼树或老树都存在树皮再生能力,但其中以幼、壮龄树再生能力最强。所说的保护措施,简单来说就是用有网眼塑料薄膜包裹树干。我想,既然剥皮不会给树造成太大的损伤,反而在一定意义上说还对树有好处,何苦要把树围起来呢。而且我看那铁圈很小,没有给树留生长的空间,不如没有。希望这是因为树还没完全长好,进行保护的缘故,以后能看到小树解脱枷锁。那我们要怎样选择种植的植物呢?

  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以及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不能将人的意志强加给环境。正如在实习中看到的,针叶树的落针有一定酸性,会使周围的土壤酸化,因此树下的植被很少,我们强种上草也没有用;还有在颐和园山坡上看到的侧柏,它本是一种耐旱,耐碱的植物,所生长的地方往往植被不多,公园如果片面的追求绿化效果,铺上草坪,为保养草坪又浇灌很多的水,反而会对侧柏的生长不利。还有前几年,北京提出要给杨树做“节育手术”,因为每年一到春天,杨絮就铺天盖地,无孔不钻,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这是当初种植时所没想到的。这些都是由于设计者不了解植物的习性造成的。形式不是我们追求的一切,和谐才是基础。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乡土植物的应用。所谓“乡土植物”是指未经人类作用引进的那些植物。“在乡土植物中包括不少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材料,它们生长繁茂,管理粗放,无需对土壤作特殊的处理,可供选择用于公园、娱乐场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池塘及喷泉花坛等处的镶边栽种。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应用乡土植物种植可为城市居民区提供一个近似于自然林地和开阔田野的环境。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攀爬树木,摘取花朵和进行其他活动,而这正是现在很多设计没有考虑到的。乡土树种还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季节变化,而引入的外来树种却不能反映季节的特点。

城市实习报告 篇8

  一、实习目的

  本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投身到城市规划的实践工作,使我们建立起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直观认识,深切体会城市规划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与重要性。同时,扩大我们的专业视野,丰富我们的专业阅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实习内容

  对于各种形式与性质的城市规划项目进行全面的接触与了解;同时对城市规划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如经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等进行深入了解;

  (1)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的完整过程;

  (2)城市详细规划:包括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完整过程;

  (3)其他形式与内容的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园林绿地景观规划、居住区规划、旅游区规划设计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等;

  (4)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5)熟悉常用规划制图软件:GPCAD、 photoshop、3DMAX等。

  三、实习安排

  ①参观大连市总体规划布局;

  ②参观大连市道路系统布局;

  ③参观大连市园林绿地景观;

  ④参观阜新市五洲御景园小区;

  ⑤熟悉规划制图软件GPCAD;

  ⑥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汇总,得出相关结论,完成实习报告。

  四、实习总结

  俗话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这次实习收获了很多,寄托了我们无限期待的大连实习之旅结束了。首先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了起来,其次我还看到了更现代更发达的城市的美丽风貌。

  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到了很多地方,在美丽的海边,休闲的广场,还有幽静的校园。优秀的规划随处可见,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也把我所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进行了有效的衔接。为我以后的学习进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参观实习的内容包括了道路规划设计、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功能区规划设计、小区规划设计四个方面,现将所了解的内容分这四个部分报告。

  (一)、大连市的道路规划设计

  大连市全市共有71条主干路街以及400余条6米以上的道路。为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共规划调整单行路10条,目前大连市的单行路达到103条,总长度54公里,接近全市道路总里程的10%。

  (1)、优点:

  大连市区主干路以三块板和两块板隔断为主,绿化分隔带较宽,中间的绿化带设计形状和色彩变化丰富。道路都是依地形而建,起伏和坡度非常多,一条道路的左右两块机动车行道有的也是错开布置以适应地形使道路平整。设计新颖,道路较宽,排水设施较好,各区与各区之间交通联系方便。

  (2)、缺点:

  十字交叉路口较多,特别是次干路和主干路的交叉口,交叉口与交叉口之间的距离较短。行车高峰期间路段堵车较严重。个别路段路面有损坏的坑洼积水影响交通。

  2、大连市综合交通规划

  与大连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以便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畅、节能环保为发展方向、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动态交通需求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功能布局的优化,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1)主要内容:

  规划首先对基本背景进行概述,然后对现状及未来城市及交通发展进行分析,对交通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制定了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在其指导下进行网络相关研究(包括枢纽、道路网、轨道网、公交网、对外交通和停车等规划)及专项研究(物流、旅游、需求管理、应急、科技发展、交涉项目库等),最后对本次交通规划所有规划方案的近期实施进行了设计和规划。

  3、大连市中心城区分区路网规划

  分区路网规划范围为大连是中心四区,为城市道路专项规划,其综合考虑了原分区规划及新一轮总体规划路网格局的要求,综合用地布局,使道路系统和交通出现相协调。

  1)规划构思:

  力争使道路网系统可持续发展,方便生产生活,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统一、并兼顾现状、经济适用。

  2)主要内容:

  规划完善了中心城区道路网络系统,根据用地及地形条件等条件调整道路红线,同时增加城市支路系统,范围内共分为七个分区;绿山区、星海分区、梭鱼湾分区、机场分区、婌金山分区、泉水分区及大连湾分区,规划快速路总长约18.9公里;主干路总长约120.0公里;次干路总长约107.7公里/平方公里。

  4、开发区交通概况

  随着大连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区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道路货运从最初的以普通货物个体运输为主,现已发展到集装箱、危货、特种车辆运输等多种运输形式并存的经营机制,初步建立了规范的运输市场。座落在区内的大窑湾和北良港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集装箱转运港和粮食进出口储运主通道。水上运输由建区之初的以渔业运输为主的乡镇运输船舶,到现在已拥有集装箱船、杂货船、散货船、客船、客货滚装船、旅游船、拖船、吊船等多种类型的运输船舶。各类客、货运输车辆、快轨运输车辆、船舶和布局合理的客运站(场)设施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并与沈大、大庄高速公路相连,保障了人流、物流的畅通。

  (二)、大连市绿地规划设计

  大连市的绿化规划设计是非常成功的,绿化覆盖率高,各种绿化形式交错搭配构成城市中最亮丽最清新的风景。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滨海路上的绿化带,采用了各种线形和颜色,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非常美观。

  “人性化”场所——大连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从大连市特定的文脉结构切入,从城市道路景观与城市交通、用地规划协调发展;凸显自然景观、体现文化传承;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共生”三个方面分析了大连城市道路景观的“人性化”。最后指出,城市道路景观不应仅限于纯物质景观的秩序美,而是要形成能包容城市流动人群相关活动的、符合人们心理和生理需求的“人性化”场所。

  3、大连市绿化规划

  规划提出,到20xx年大连市绿地系统规划目标为,通过实施“山海相依、森林围城、花园城区”的绿地规划目标,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筑与绿地协调发展的城市建设模式。近期争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城市绿地建设的现有水平,远期争取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建设生态城市。

  按照高标准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规划至20xx年,大连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5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城市绿地率39%、城市人均公园绿地14.5平方米的指标。大连市将建设沿黄、渤海海岸线水系生态轴线植树造林,尽快形成“山、海、城、湾”等多种地形地貌为一体的环绕城市半岛的生态围廊。

  按照《规划》,到20xx年,大连市将全力打造中心城区与旅顺口城区之间228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园、中心城区与金州区及新城区之间7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走廊带、金州城区与新城区之间生态保护区的绿化建设。

  在公园建设方面,新城区计划开工建设大黑山风景区、南大山风景区、东山风景游览区,建设小窑湾带状公园、港东游园、小鱼沟森林公园等,尽快形成新城区绿化系统;金州城区计划开工建设北大河、红旗河两侧的滨海公园,建设城区生态长廊;旅顺口城区将新改扩建白玉山公园、黄金山公园、英雄公园等10余座公园。

  中心城区绿地将划分为绿山、星海、梭鱼湾、椒金山、机场、泉水和大连湾7个分区。逐步建设大连南部海滨至旅顺口风景区的城市公园群,新改扩建大连湾植物园、梭鱼湾公园、森林动物园等。

  结合城市道路改造,在港湾广场沿人民路、中山路、旅顺南路、旅顺长江路至老铁山;港湾广场经疏港路、迎客路、机场、旅顺北路到旅顺口城区;老虎滩经八一路、东北路、振兴路、新城区长春路、五号路到金石滩以及中山路沿线等4条道路两侧规划25米——50米的绿化用地,形成4条绿色景观长廊。将在中心城区中部、西部、北部地区新建22个城市广场,以中山路、东北路、华北路为主轴有序分布,形成新老和谐的城市空间布局。

  大连市城建局绿化处处长乔春生说,大连市上次制定《大连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在1993年,由于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已远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此次编制的新规划融合了《大大连规划建设纲要》的思想,重点加强了城市组团隔离带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

  三、城市功能区规划设计

  规划核心是为大连在全新的时代和区域背景下,确立市域整体统筹发展的目标途径和行动计划,为市域内部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导。

  范围:大连市行政辖区,期限近期至20xx年,远期至20xx年。

  市域发展总体定位:

  1、远期: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环渤海经济圈生态最优、人居住最佳的现代文化名城,东北地区的国际性滨海城市,综合性中心城市。

  2、近期:东北地区航运中心和门户,电子信息产业和软件基地,石化基地,北方造船基地和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文化、信息、金融、服务中心城市、宜居城市和生态城市。

  致力于总体发展定位的实现,市域在规划期进行“组团型全域都市化”发展战略。

  1、全部行政管辖区域统一构建以第四组团、生态郊区为基底、空间要素分工一体化发展的组团型单一城市------大连,实现全域城市化。

  2、现状大连市区、县级市区规划分为“有机专业分工、紧密协作融合、新市区组团”的8个都市组团,分别为中心城区组团、新市区组团、旅顺口区组团、瓦房店组团、普兰店组团、庄河组团、长兴岛组团和长海皮杨组团。

  3、组团间通过市域快速交通网络,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分别形成0.5小时、1小时和1.5小时交通圈,并随城市重心向新城市区方向逐步迁移,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区和新城区为中心的1小时城市通勤圈。

  城市的规划建设对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客观地优秀条件,结合着城市的自身优异的自然条件,使城市的经济建设始终保持着动力与活力。

城市实习报告 篇9

  经过一周的实习参观,我对城市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城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指导老师为我们深入浅出地剖析城市,我当时顿感茅塞顿开。对城市的认识有了新的标准。

  城市规划应从整体、长远的角度出发城市是人们工作和居住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低矮,破旧的棚房被大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随着房地产商加紧开发的脚步,城市的面貌被一天天地改变,直到面目全非,步入城市只能感觉到钢筋混凝土的森林。我国几千年来发展的城市文明一下子湮没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之中。城市应该是时间,历史的见证,在我国大多数城市里几乎很难找到历史的痕迹,这不能不说是现在文明发展的一大遗憾。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城市的一些领导,一心只为了经济的增长,GDP的稳升,大肆鼓励房地产商开发,而缺乏整体规划,而房地产作为规划的实施单位,也没有规划意识,一味蛮目的开发,毫无章法。导致现在诸多城市的杂乱无章,给城市带来了很多不便。另外,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如福州中州岛的开发,就引来许多人的指责,在一个交通繁忙,拥挤的交通主干道两侧开发商业性建筑,丝毫没有考虑其对交通的影响。由于交通的不便,到现在为止,都几乎没有商家愿意入住,以致开发的建筑空置,是对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若能在此建设一个公园,让被繁忙工作压得透不过气来的人们有一个放松的地方,也给城市一个透气的空间。另外,在现在城市建设中,还缺少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以致历史正在一点点被抹杀。如北京的紫禁城,被高楼大厦给团团围住,周围的高楼远远超过了紫禁城高度,昔日的辉煌,高耸威严,已丧失在混凝土森林中。

  现在,我们应该认真做出城市今后几年的发展规划,严格控制开发力度,我们必须从长远的利益来看,着眼未来,才能真正做出优秀的,成功的规划。城市道路建筑与交通系统是构成城市的主要元素,交通是人们完成社会与经济活动的前提。城市道路不仅是城市交通的通道,而且是城市居民活动的重要空间,是组织城市景观的骨架,它应该成为居民观赏的重要场所。同时城市道路又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成为体现城市景观和历史文脉的宜人的公共空间。道路按其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城市快速路一般与原有路网分离开来,是高层的道路系统。快速到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城市长距离快速交通运输的动脉。因此,在快速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如福州的二环路也属于快速路,但快速路在承担城市长距离交通运输的同时,也吸引了附近的大量车流,机动车都试图通过快速路达到提高速度,节约时间的目的。不想适得其反,快速路成为移动的停车场。快速路的建设带动了两侧土地的升值,公共建筑拔地而起,可远离快速路的土地价值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包。快速路两册往往建有大型的公共建筑,是人流集散中心。大量人流的出入给快速路的使用带来了不必要的影响,这和快速路的建设初衷是完全背离的。因此,应采用辅路与主路分离的原则,将辅路单独设置成双通行路。并与主路平行且保持一定距离,可以和城市次干路或城市支路结合使用。这样原来的线性空间就变成了交通网络化的空间。城市道路的网络化避免了快速路对城市龙件连续性的破坏,也为城市用地的内向型原则提供实现的可能。道路两侧建筑不能沿着道路开发,而应沿着干路网络内向发展。从而突出干路交通功能,而快速路两侧的空闲用地可以配合绿化,下面还可以用做社会停车,实现快速路与城市空间的融合。福州城市总体规划“东扩,南进,西拓”作为福州新世纪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全面推进新区建设,努力实现城市的滚动发展。

  金山新区,鼓山新区,江滨板块,洪山,快安等新区均快速发展,城市品质日益提高。福州市区发展的新格局是以中心城为依托,以空港,海港为导向,沿江向海东进南下,有序滚动发展形成一城(中心城),三组团(马尾,长安,琅歧)的布局,市区规划面积161.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0万。福州市规划理念是大力开发城市新区,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加强经贸城市功能,调整城市用地结构,改造中心城,二环线以内工业用地,发展第二产业,重点建设仓山,盖山,快安工业区,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开发鼓山新镇,金山新区,快安儒江居住区,疏解旧城区的过高人口密度,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加强外围组团见者,激素马尾开发区,快安工业区,以长安港区,带动长安组团,以建设琅歧大桥客货码头,鼓山旅游,带动琅歧组团发展,实现福州市区沿江东进向海发展战略。

  我们在做城市规划时必须贯彻规划的基本原则: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并贯彻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始终。城市建设用地应充分挖掘现有用地潜力,有效利用非耕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城市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协调。要确定分地区和分阶段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控制目标,并严格按此实施。从现在到XX年是福州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三步发展战略的关键时刻, 二十世纪基础打好了,二十一世纪发展才有后劲。近期建设应为远期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市域、市区、中心城都应选择条件具备的几个片区,集中项目、集中投资、集中力量,建设一片、成效一片、收益一片,形成设施配套齐全、高起点、高标准、环境优美、达到一定规模的新型发展地区,成为世纪之交福州发展的“龙头”。发挥机场和海港优势,加快周边地区开发,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抓紧建成几项关系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加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新一轮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加快建成水口电站、大目溪水电站, 缓解城市用电紧张状况。建成福泉高速公路,提高104、316、324三条国道和三条省道福州段的等级,并建成国道之间的联络线,形成便捷、畅达的对外公路交通网。整治闽江口航道,扩大闽江口内港区规模,配套建设长安港区,重点发展外海港区。建成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已于1997年6 月完成),并抓紧实施机场专用道路工程, 使城市与机场的交通更为安全、便捷,使机场能更好地为福州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成为城市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部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继续保持福州中心城邮电建设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建成15个电信母局及3个模块局,使市话容量增加到58 万户,主线普及率达到40部/百人。新建、扩建4处邮政枢纽、7个邮电分局、6个邮电支局,基本满足城市对邮电事业的需求。新增供水能力3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25万吨/日。实行环境综合整治,使城市环境得以改善。建设红庙岭垃圾处理场及日产能力150吨的堆肥厂,处理能力 50吨的特种垃圾焚烧厂。建设城市绿化环,沿江、沿河绿化带,以及城区十个以上公园,使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 平方米以上,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 建设城市形象工程,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完成四个城门改造工程。 进一步拓宽改造福马、福古、福厦、福飞等四条主要对外交通道路,对四个城门进行成片综合开发,使进入城市的四个通道都形成现代化的面貌。完成闽江北港北岸防洪堤路(江滨大道)工程。 增加城市东西通道;提高市区防洪能力,使之达到200 年一遇标准;结合建设沿江绿化,开发建设江滨地区;改善福州城市沿江形象。建成几个大型公共设施工程。重点建设省革命历史博物馆、省博物馆、福建会堂、省体育馆新馆、福州市电视中心大楼、国际会展中心、市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市体育馆等省会城市标志性工程,提高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含量。完成内河整治工程。建成大腹山、新西河引水冲污工程,加强对流入河道的污水进行处理,全面改善市区43条内河水质。建设市区周边的绿化生态圈和公路两侧绿化带。集中建设闽江北港两岸,特别是江滨大道的绿化。继续建设温泉公园、金牛山公园、高盖山公园、西河公园、东湖公园、黎明公园、浦下公园、金鸡山公园等。福州软件园规划在我们参观园区之前,园内工程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园内的整体规划。福州软件园地处福州市西北隅风景秀丽的五凤山麓,规划面积为3.3平方公里,1999年2月经科技部评审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并被列入福建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和福建省产业化基地重点项目,同年3月破土动工。

  XX年6月,园区“创业楼”迎来了30家首批入园的软件企业。XX年12月,软件园产业一期建成并交付使用,与之配套的公寓楼、园林景观等工程也全部完工,便利店、中西式快餐店、公交车站等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与此同时,省市及周边地区的优秀软件企业不断涌入,达到入园企业150家,入驻企业42家,并在当年创下技工贸收入15亿元的业绩。XX年9月,经福州市政府批准,“福州市研究生培训服务工作总站”在园内正式挂牌成立,由此,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人才吸纳与培养问题得以缓解。

  XX年6月,“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福州基地”项目申报通过科技部专家组的评审,并获立项。XX年12月,软件园产业二期全面竣工,同时规划用地1700亩的产业三期工程开始建设,至此,园区已开发面积1.1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XX年12月,福州软件园被信息产业部、人事部授予“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标志着福州软件园已经跻身全国软件产业强手之列。

  截止至XX年4月,福州软件园已有入驻企业176家,福建省4家列入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全部入驻软件园,福州软件园的产业集聚效应已基本形成。另外,他还为我们讲叙了在规划中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些问题,具体地讲解了规划的整个流程,他还告诉我们规划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