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专业实习的观察3000字报告

马振华

对大学生专业实习的观察3000字报告

  眼下,我省数万名大学生正在省内外进行专业实习,对大学生专业实习的观察。不少学生喜笑颜开:不久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现在正好当作“预就业”演习。有些学生却抱怨:本打算好好展现一下,没想到实习分明是“打杂”。而实习单位也传来不同的声音。

  这些矛盾,构成了大学生专业实习中的困惑与碰撞。

  学生:希望一展所长

  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有的高校将专业实习安排在大三暑假里进行;有的安排在大四,相当于毕业实习。对学子们说来,这既提供了一个在实践中检验4年所学知识的机会,也向社会迈出一大步,预先感受毕业后即将面对的职场环境。“大学里只试讲过,现在才走上了真正的讲台。”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2002级学生周灿很兴奋。她来到大冶实验中学进行教育实习的第二周,该校老师就安排她带初中语文课,还教她怎么写教案、怎样把课讲得更生动。

  虽然要写毕业论文、找工作,华中科大新闻学专业的李平仍认真地进行着毕业实习,采访、写稿。暑假里他已完成专业实习,丰富了“准记者”的经验。他笑言:“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多一点实习机会,才能找到感觉。”

  有些学生却陷入了烦恼。武汉某高校学生小肖已在一家企业实习一个月了,每天做的只是一些杂事,这令他很失望:“原本我以为进这样的单位实习,可以学到不少实用技能,没想到至今还没做过一件实事。”

  在机关实习的小杨也同样苦恼不已。他本想所学的公共事业管理知识能派上用场了,谁知做的全是体力活。“有一天我到各办公室发文件,10多层的楼爬下来腿都软了。”小杨说,自己经常得打电话、发传真,同样一件事要做几十遍,创业实习《对大学生专业实习的观察》。

  “我不同意‘打杂’一说。处处留心皆学问。”湖北大学2002级学生苏海前不久在某媒体总编室实习,也做过不少接电话、发传真、送文件之类的事。他认为,从别人眼中的“体力活”,自己学到了不少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如打电话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送文件可锻炼人际交往,而整理文件则可获悉内部信息,还可培养做细活的耐力。对好新闻评选、报纸出版流程甚至集团运作,也有所了解。

  单位:应从基层做起

  武汉博力特科技公司刚接收了6名来自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的学生。该公司办公室主任余宏林说,虽然这些实习生所学专业和公司业务对口,但毕竟缺乏工作经验,必须安排他们从最基本的.业务做起,这绝不是让实习生“打杂”。

  “我们接收过不少优秀的实习生,既能干,也肯干。但的确也有部分实习生怕吃亏、怕吃苦,不肯从小事做起。”另一家企业负责人感叹,有的实习生试探毕业后能否留在公司,一旦觉得希望不大,顿时失去工作劲头,甚至走人。“想一展所学是好事,但过于心急,容易表现出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毛病。”省文化厅的一位处长说,实习的目的是在实践中学习,应该从打基础做起,注意积累。如果连基本的公文都不会写,今后怎么能当好一名公务员?

  一家大型超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安排实习生做服务工作,结果几天后就有学生表示不愿干这样的体力活,离开了。其实超市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基层干起的,只有了解基层,以后才能有效管理。

  也有一些单位坦率地说,实习生一两个月后就会离开,所以没让他们接触核心业务。

  记者还了解到,少数大学生不太重视专业实习,特别是在忙于考研或找工作时。甚至有学生找到熟人,在实习鉴定上盖个单位公章,便称已完成实习。

  学校:保障实习质量

  一项关于大学生实习困难的调查显示,自身水平及实践能力欠缺的占54.17%,实习单位条件与自我期望值不符的占18.56%,实习单位不配合的占16.19%,学校提供的帮助和支持不够的占11.08%。

  武汉理工大学一位老师说,的确有部分单位不想让实习生过多参与核心业务,实习内容可能与专业关系不大。但更多的时候,实习生应当考虑到自己欠缺经验,乐于从小事做起。另外,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不少学生把找实习单位当成找工作,非好单位不去,而没有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实习本身,这也值得反省。

  他建议,各高校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专业实习环境,尽量联系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

  湖大教育学院陈礼志老师认为,一些大学生觉得在实习单位“没事做”,是因为事先没有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双方权益。实习应该成为学生今后就业的演习,所以实习协议的签订是保证大学生实习质量的举措之一,高校应在此方面加强工作。据了解,相对于就业协议,实习协议至今尚未得到实习双方的认同和推广。

  上半年,武汉市建立首批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该市与华工科技、武钢等11家企业签订协议,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基地名单将在网上公布,并不定期发布需求信息。我省各高校也积极为大学生实习拓展渠道,如湖大建立121个教学实习基地,华中农大的实践、实习基地已遍及全省各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