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习目的
GPS静态测量
本次GPS静态观测实习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运用理论及计算能力,并对GPS静态观测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熟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Sounth、Trimble、ashtech三种GPS接收机的使用掌握GPS网的网形设计。熟悉GPS静态测量的步骤。学会南方测绘 Gps数据处理软件的简单使用。
1.1 实习安排
准备好理论知识,掌握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以及仪器的使用规范及过程,协调好分组的搭配。
仪器调度表
(略)
第三组组长:
第三组组员:
项目与内容
时间安排(天)
任务与要求
实习动员、领仪器工具、仪器效验
1作好测前准备工作GPS静态观测
1熟练掌握观测方法、要领
实习总结
5整理成果、编写实习报告、归还仪器
1.2实习任务
以各个班为单位建立测量实习队,10人一组(第三组为11人),分3组。每组领取GPS一套(包括主机、脚架、基座、连接线等)、记录板一块、对讲机、记录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和石桥子经济开发区的具体情况,建立E级GPS网。
E级GPS网的精度要求如下表:
级别
固定误差(mm)
平均边长(km)
比例误差系数(mm)E≤100.2~5≤20
每小组利用各组领取到的接收机对两个控制点进行观测,观测时段为一小时,观测3个时段。
1.3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xx)。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 73-97)。
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1.4测区概况
本测区为本溪市石桥子经济开发区辽宁科技学院周边地区,测区内大部分为丘陵,公路,测区开阔高侧建筑少,选点都在路边或者山顶,多路径效应相对较小。点位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基本没有),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同时点位设在交通便利,有利于其他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地面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
1.5 GPS网的布设
GPS网设计的出发点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努力降低成本。因此,在进行GPS的设计和测量时,既不能脱离实际的应用需求,盲目地最求不必要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也不能为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而放弃对质量的要求。
二、实习内容
2.1.网的布设
本次实习精度要求为E级,
2.2实习内容:
2.2.1选点情况
20xx-7-4上午召开了GPS实习动员大会,大会上范海英等几位老师作了讲话,给我们分析了测区情况,实习的注意事项,确定了分组情况和我们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下午由实习指导老师刘广春带领我们进行选点
(1)为保证对卫星的连续跟踪观测和卫星信号的质量,要求测站上空应尽可能的开阔,在10°~15°高度角以上不能有成片的障碍物。
(2)为减少各种电磁波对GPS卫星信号的干扰,在测站周围约200m的范围内不能有强电磁波干扰源,如大功率无线电发射设施、高压输电线等。
(3)为避免或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发生,测站应远离对电磁波信号反射强烈的地形、地物,如高层建筑、成片水域等。
(4)为便于观测作业和今后的应用,测站应选在交通便利,上点方便的地方。
(5)测站应选择在易于保存的地方。
2.2.2外业观测情况
测量时采用的是南方灵锐GPS接收机3台, Trimble GPS接收机两台, ashtech GPS接收机2台一共7台GPS接收机。采用同步观测的相对定位方法,可求得21条基线向量其中有独立基线向量6条,从而保证了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误差、电离层延迟等误差的强相关性,通过差分的方法来消除这些误差。观测时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时段长度规定为60分钟。按照静态定位的测量原理,测量时观测的最少卫星数位四个。
外业观测时需要对GPS接收机进行以下设置:
(1)调度安排,确定每台接收机观测的测站,开机时间,搬站情况。
(2)观测组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
(3)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量取天线高高,并及时记录测站名、年月日、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校核,两次量取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手簿。
(4)仪器工作过程中,作业人员对照指示灯工作状况说明,判断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5)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开机;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
(6)观测院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收到震动,防止人或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7)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不应在接收机旁使用对讲机;雷雨天气过境应关机停测,卸下天下以防雷击。
(8)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
外业观测小结
结束采集时,对数据进行存储,查看文件状态,然后关机,准备下次观测。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记录测站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天线高,电池电压,卫星号,信噪比,故障情况,以及开始和结束时候卫星高度角,PDOP,整点时候卫星情况,卫星故障情况。天气等等。我们总共观测了3个时段,设站数为15。
2.3数据处理情
各测站天线高:
(略)
动态GPS定位测量GPS接收机一套、写字板一个、钢卷尺一把
2、实习地点:辽宁科技学院
3、目的:熟悉熟练掌握GPS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GPS仪器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GPS RTK技术的基本原理
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技术就是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在完成初始化后,一方面通过数据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另外自身也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再经过坐标转换和投影改正,即可给出实用的厘米级定位结果。
5.GPS测得的大地高属于WGS—84系统,因此必须采用高程拟合的方法,来求得正常高。而高程拟合的精度高低取决于参与拟合的水准点的个数及分布的均匀程度。对于公路放样来讲,路线两侧布设的水准点足以保证中桩高程的拟合精度。
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需要一台基准站接收机和一台或多台流动站接收机,以及用于数据传输的电台。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接收机,借助电台,将其观测值及坐标信息,发送给流动站接收机;流动站接收机将自己采集的GPS观测数据和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组成差分观测值,利用静态相对测量处理方法对基线进行实时求解,然后推算出其三维位置(XK,YK,ZK)。RTK定位系统基本配置包括三部分:
(1)基准站:由GPS接收机、GPS天线、数据发送电台、UHF天线、电源等部分组成。
(2)流动站:由GPS接收机、GPS天线、数据发送电台、UHF天线、电源、掌上电脑、对中杆等组成。
(3)软件包:支持实时动态差分的软件系统和各项工程测量应用功能。
6、RTK定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实时动态软件可以通过下列基本步骤和功能获得流动站的精确坐标:
(1)利用三差模型求出流动站的初始坐标。
(2)利用OTF方法动态解求模糊度。观测条件恶劣时具有模糊度重复性检核功能。
(3)根据相对定位模型,实时解算流动站的WGS-84坐标。
(4)根据给定的转换参数,进行坐标系统的转换。
(5)测量结果的实时显示,坐标解算精度评定。
(6)还应包括失锁后的重新动态初始化,选择不同的作业模式,定位、放样、导航等功能的选择和转换等。
这样,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便可监测基准站与流动站观测成果的质量和解算的收敛情况,从而可以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的可靠性。只要能连续锁定不少于5颗卫星信号,并且有必要的几何图形强度,则测程在10 km以内的流动站可实时得到厘米级精度的定位成果。
7、野外放样作业流程
(1)设置参考站:在已知控制点上架设好GPS接收机和天线,打开接收机,将PC卡上室内设置的参数读入GPS接收机,建立配置集,输入参考站点的准确的北京54坐标和天线高,参考站GPS接收机通过转换参数将北京54坐标转换为WGS-84坐标,同时连续接收所有可视GPS卫星信号,并通过数据发射电台将其测站坐标、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发送出去,待电台指示灯显示发出通讯信号后流动站即可开展工作。
(2)流动站工作:打开接收机,新建工作项目,建立配置集。流动站接收机在跟踪GPS卫星信号的同时也接收来自参考站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流动站的三维WGS-84坐标,最后再通过与参考站相同的坐标转换参数将WGS-84坐标转换为北京54坐标,并实时显示在流动站的TR500终端上。接收机可将实时位置与设计值相比较,指导放样到正确位置
三、实习结果
3.1静态测量
(1)静态测量时要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
(2)网形布设时应注意外围不能有豁口,至少留一个通视方向。
(3)静态观测过程中,即使发现长水准管不居中或者仪器不严格对中了,也不要重新调仪器,观测时不要重新开机,开机关机听从调配。
(4)观测时,接收机周围不使用干扰卫星信号的通讯设备,以减弱误差,接收机周围应当视野开阔,削弱多路径误差。
(5)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件上,应该备份一份确保观测数据不应人为疏忽丢失。
(6)数据处理时,一定要改天线类型、天线高,去除浮点解的记录。
3.2 RTK-GPS 放线
(1) 定位精度高
在良好环境下平面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在大多数环境里平面定位误差都能保证在0.2m以内,能满足公路放样的精度要求。
(2) 作业效率高
采用RTK-GPS采取单点定位的方法寻找控制点极为便捷,它直接以厘米级(或分米级)精度实时定位放样并能保持工作连续稳定,比较适合于林地等困难地区作业。
(3) 节省费用
采用RTK技术进行公路放样,无须沿途布设图根控制点而且作业时间短,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减少砍伐工作量,降低了工程成本和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4)架设参考站的点位周边要开阔,无电、磁场干扰,上空无遮挡,并尽量避开山体对电台通讯的阻挡,这样移动站才能较快获得RTK(厘米级)精度并保持稳定。
(5)在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如枝叶繁茂的山林地、松树林等),采用RTK-GPS与全站仪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及成果质量。
(6)在当前高等级公路逐渐向山岭重丘区发展的形势下,由于这些地区地形条件的限制,实施常规的测量比较困难,采用RTK-GPS进行测量(控制测量、实地实时放样、中桩测量、点位测量等)无凝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3.3问题分析
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初步掌握了GPS控制网中控制点的布置、选址和标记,掌握了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全过程的程序与方法,包括资料的搜集、野外观测记录、测量内业数据处理、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等。同时理解了GPS静态测量的方法,包括卫星预报,测量计划编制,实地测量等。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和内业的数据处理,巩固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实践能力,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于GPS仪器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虽然还有很多不足和缺陷,但是今后定会更加努力地改正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在内业处理过程中,经过自动化的基线解算和平差,通过删减卫星调整基线来提高精度让我懂得了如何去“精益求精”。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过程中,空间卫星技术和其他的测绘技术将更加长远发展,那么就对我们现在还未走入社会的测绘人要求而且要求更高,数学计算和协调能力是测绘的显性要求,而编程能力和英语能力将是测绘的隐性要求而且将会越来越突出。
3.4建议与意见
我感觉本次实习内容的安排大体上是不错的,老师们的指导和讲解也是尽心尽力;但感觉内业数据处理部分老师应该讲得更详细一点,这样更有助于同学对软件的熟悉与对书本知识的消化。其次,感觉这次外业数据采集同学们还是比较空闲,所以建议学院在今后GPS实习中可以增加适当的项目,比如专门花一两天来学习接收机的电子手簿,或者是能够交换仪器进行实习操作,使大家既能掌握天宝接收机的操作也能掌握莱卡接收机的操作,这样我们才能够从中学到的知识。所以希望学院对GPS实习更加重视一些,能给学生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
四、实习体会
本次GPS实习虽然仅仅只有二个星期的时间,主要包括两大部分——GPS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其中静态测量包括现有资料的收集(包括武大地图、已知点数据资料等)、实地勘踏选点并进行标记、调度方案的确定、正式外业数据采集、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内业处理。动态测量包括利用GPS RTK技术进行RTK地形测量用于绘制等高线图以及利用RTK进行放样操作。实习过程中我们收获还是十分丰富的。对GPS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有了深刻的理解,将之前停留在书本知识阶段延伸到了实际操作阶段,实习过程中,不仅对原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还在操作中熟练了步骤。整个实习的过程虽然时间紧迫,但是通过班里同学,各测组间的通力合作,严谨的钻研态度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查阅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且成果进过精度的检验也完全符合地形测量的要求。通过时间不长的工作,我班同学又一次展现了出色的团队合作力,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然,出现问题也是不少的,实习之后更要认真总结,我相信这也必将成为我们日后工作和学习中的宝贵财富。
最后,感谢指导老师的耐心和理解,感谢学院给予我们这样难得的机会,以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
1作业过程
1.1GPS静态测量
GPS静态测量首先要选点并布设网型,点要选在开阔、无遮挡物、无电磁波干扰、交通方便的地方,以保证对卫星的连续跟踪观测和卫星信号的质量,并且便于以后的观测作业和应用。GPS网的布设应尽量覆盖整个测区,不要过密或者过疏,GPS网三条边边长应相差不大,夹角应介于25度到135度之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GPS网设计应尽可能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接下来就是进行外业观测,实习中我们采用同步观测相对定位的方法,三台接收机同步观测采集数据,观测时间为40分钟,按预先设定的GPS网依次推进。安置仪器是应注意将仪器安置在测量点上,高度适中,踏实脚架再对中整平,量取天线高时量测点位表面到天线护圈中心的高度。接收机正常工作后不能触动仪器,也不能在仪器旁使用对讲机和手机,避免无线电干扰卫星信号。
外业观测完成后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内业处理,实习过程中我们采用HGO软件进行基线解算。
1.2三等水准测量
三等水准测量我们沿GPS网点布设附合水准路线,测量时应注意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要量距使其相等,每站按规范读数并记录所需数据,随即进行各项计算,填写记录表进行各项检查,满足限差后才能搬站。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2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测量工作完成后进行平差计算。
1.3RTK测量
RTK测量时应将基准站接收机架设在开阔并且相对较高的地方,架设好电台和天线后连接电缆并开机,启动基准站后用手部与其连接,在手部中新建项目并配置坐标系,然后再回到主界面选择平滑,设置电文模式、差分模式和天线高。再将手部与移动站连接,回到主界面设置数据,与连接基准站的数据一样。设置完成后即可选择两个已知点进行基线解算,解算合格后就可以移动移动站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可将数据导出进行内业处理。
1.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需要预先准备调查范围的遥感影像,通过目视判读影像在图中选取分布均匀、遍布全区的特征点,利用RTK测量方法对选取的特征点进行测量,再根据测量的数据遥感影像的矫正,导出高分辨率图像。在南方CASS中打开矫正后的图像,选取特征点对影像进行配准,完成影像配准后,选择主菜单中的土地利用/图斑/绘制图斑,在图上,通过目视判别把同一类地物沿边界画出来,完成土地利用分类。然后带着导出的图像到实地考察,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标注,回来后又更改修正。
2平差报告
2.1点连式三维自由网平差报告
基线条数:33平差点数:23
基线标准差置信度(松弛因子):10.00σTau检验显著水平:1.00%单位权中误差比:0.0359x2检验值:1.1855
x2理论范围:15.8154-57.6484x2检验结果:False
1.输入的基线及标准差
2.控制点坐标
3.平差后的基线及标准差
8.基线最弱边和平面最弱点
基线名中误差_DX(mm)中误差_DY(mm)中误差_DZ(mm)中误差(mm)相对误差
GP221682.zsd-GP231681.zsd2.655.602.946.861:25633
站点名中误差_N(mm)中误差_E(mm)中误差_U(mm)中误差(mm)
GP133.403.598.579.89
2.2边点混合式三维自由网平差报告
基线条数:51平差点数:23
基线标准差置信度(松弛因子):10.00σTau检验显著水平:1.00%单位权中误差比:0.4846x2检验值:42.1618
x2理论范围:56.7769-124.7177x2检验结果:False
1.输入的基线及标准差
2.控制点坐标
3.平差后的基线及标准差
4.基线改正数及标准差
8.基线最弱边和平面最弱点
基线名中误差_DX(mm)中误差_DY(mm)中误差_DZ(mm)中误差(mm)相对误差
GP221682.zsd-GP231681.zsd8.8718.749.8222.941:7665
站点名中误差_N(mm)中误差_E(mm)中误差_U(mm)中误差(mm)
GP227.458.4725.0327.46
2.3高差赋配表
3RTK测量结果
点名
(略)
4土地利用调差图斑分割结果
5实习心得
时间转瞬即逝,为期三周的GPS测量实习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短短的三周里我体验到了测绘工作的艰辛,但更多的还是收获与感悟。
在我们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小组按要求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虽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问题,但最后都通过大家共同探讨、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解决了。通过此次实习我认识到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因为之前理论课上的知识理解得不是很透彻,很多问题在实习过程中就暴露出来了,例如GPS网的布设方法和静态测量的原理我都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认为在此后的学习中我应该更用功,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此外还要多找机会进行实践,多操作仪器以适应以后的工作。
除此之外我还在此次实习中认识到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认真谨慎的态度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测绘工作本身就不是轻松的工作,如果不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将无法胜任,而且测绘工作中强调精确,在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不认真对待都会对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可见严谨的态度在工作中的必要性。
这次实习,实习成果如本报告第一到第三部分所展示,从整体来说,通过静态测量建立了武汉大学一校区到三校区的的国家C级GPS控制网,而通过动态RTK地形测量获得了武汉大学三校区友谊广场的等高线图。其中在静态测量的内业处理中,通过基线解算、独立环闭合差检验、三维无约束平差、二维约束平差等过程可以很容易的得到重复基线长度较差、无约束和约束平差后各点的大地坐标和空间直角坐标。
这次GPS实习包括两大部分--GPS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测绘gps实习总结。其中静态测量包括现有资料的收集(包括武大地图、已知点数据资料 等)、实地勘踏选点并进行标记、调度方案的确定、正式外业数据采集、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内业处理。动态测量包括利用GPS RTK技术进行RTK地形测量用于绘制等高线图以及利用RTK进行放样操作。
实习体会与收获
在这次实习中,我深刻体会了现代的测绘在空间卫星技术下的发展和GPS在各方面的领域的广泛运用。也深刻的理解了现代社会对内业处理工作者的高知识水平的要求。
在内业处理过程中,经过自动化的基线解算和平差,通过删减卫星调整基线来提高精度让我懂得了如何去"精益求精"。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过程中,空间卫星技术和其他的测绘技术将更加长远发展,那么就对我们现在还未走入社会的测绘人要求更多而且要求更高,数学计算和协调能力是测绘的显性要求,而编程能力和英语能力将是测绘的隐性要求而且将会越来越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静态测量实习过程中由于其中一台GPS接收机因为电源耗尽无法正常开机而使我们第二天的数据采集不能按照计划的调度方案执行。因而需要临时调整调度方案,这对我们而言是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一开始各组长和队长都有点慌,因为这样会导致我们原先的计划全被打乱,而且要重新安排调度计划。一方面我们需要按照国家C级网的要求进行观测(每个点得观测至少2个时段,每个时段至少观测60分钟),但另一方面由于接收机数量上会减少一台,加上电池的工作时间有限,以及老师要求我们每个时段得观测一个半小时左右。这样便出现了一个问题,对于剩下的任务我们如果依然按照规范和老师的硬性要求去做一天绝对完成不了任务。最后请教老师,发现老师很快的对剩下的任务进行了规划,也就是说,只要观测网能够反应大致的区域,可以让部分点只观测一个时段,这样就能在一天内顺利的完成任务。从最后内业处理的结果来看,老师的布局还是比较不错的。我想可能是我们所观测的基线不长(平均就几百米的样子),因而基线处理的结果基本上是固定解。这次突发事件对于我们队来说是弥足珍贵的,这样的一次外业数据采集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团队精神,而且从这样一个比较小的突发事件中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建议与意见
我感觉本次实习内容的安排大体上是不错的,老师们的指导和讲解也是尽心尽力;但感觉内业数据处理部分老师应该讲得更详细一点,这样更有助于同学对软件的熟悉与对书本知识的消化。其次,感觉这次外业数据采集同学们还是比较空闲,所以建议学院在今后GPS实习中可以增加适当的项目,比如专门花一两天来学习接收机的电子手簿,或者是能够交换仪器进行实习操作,使大家既能掌握天宝接收机的操作也能掌握莱卡接收机的操作,这样我们才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希望学院对GPS实习更加重视一些,能给学生更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
1.1 实习目的
(1)掌握利用GPS技术进行导航、数据采集、控制测量、放
样等测绘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加深对GPS相关概念和新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
(2)熟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以及南方GPS接收机的
使用;掌握GPS网的网形设计并独立设计出校园GPS控制网的布网方案;学会“南方测绘GPS数据处理”软件的简单使用。(3)掌握RTK的测量原理和作业流程;学会RTK手簿的使
用。掌握利用GPS技术进行导航、数据采集、控制、放样等
1.2 实习内容
(1) GPS静态测量及内业数据处理分析:采用GPS 静态测量技术,
在华北水院花园校区布设一个控制网,包括技术设计、选点、外业观测计划、外业观测、数据传输及格式转换、基线解算、网评差、成果质量控制、技术总结。
(2) GPS动态测量:
① 单机准站式RTK:放样点坐标上传、基准站设置、流动站设
置、坐标系建立、外业放样、数据检查。
② 网络RTK测量:学会网络TRK的具体操作步骤;会用手簿蓝
牙连接主机,会利用移动站接收机接收CORS中心的数据进行定位。
(3)GPS导航:利用导航GPS76接收机进行导航,会存储并查看导航点坐标、方位,以及航点在航
迹线或数字地图上的实时位置,最后利用导航方法计算某一区域的航迹面积。
(1) 地点:花园校区南大门及北环路;
(2) 点数:每人3 个以上;
(3) 点间距:大于5m。
1.3 实习原理:
(1) 静态相对定位原理:GPS静态相对定位也称为差分GPS,采用载波相对定位观测量以及相位观测量的线性组合技术,消弱各类定位误差。作业时用两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线的两端,同步观测4颗以上GPS卫星,以确定基线端点在WGS-84坐标系下的相对位置。GPS相对定位是通过测量GPS卫星到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的时间,测定站星间的伪距。
(2) RTK原理:在两台静态型测量仪器间加上一套无线电数据通讯系统(也称数据链),将相对独立的GPS信号接收系统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由流动站和基准站组成。基准站把接收到的所有卫星信息(包括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和基准站的一些信息(如基准站的坐标、天线高等)都通过通讯系统传送到流动站。流动站本身在接收卫星数据的同时,也接收基准站传送的卫星数
据,在流动站完成初始化后,并将基准站的载波观测信号与本身接收到的载波观测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基线),同时输入相应的坐标,转换参数和投影参数,即可实时求的实用的未知坐标。 (3)GPS导航原理:利用GPS76接收机首先利用GPS星系再全球的分布,只要有四颗卫星能覆盖的地方就可以精确定位一个点的经纬度坐标。将GPS定位模块得到的经纬度信息,反映到地图相应的点上,也就是当定位完成后,你可以再导航仪的电子地图上看到你当前的位置,然后定位芯片每秒中进行多次刷新定位,从而在你的位置运动过程中不断的定位到你的位置,这时你在导航仪上就能看到你的位置再地图上的运动变化。当然导航软件除了电子地图外还有一套路径引导的计算软件,根据你的需要,当你指定某个目的地时候它帮你规划出一条行走路线,然后引导你向目的行走。可以建立航点,航迹,求相应的航迹面积。
1.4 实习器材:
莱卡GPS接收机3台套,每套包括:天线、控制器、电池、钢卷尺、电缆、脚架、电瓶、背包和仪器箱等。对讲机3台,
动态测量,导航用Trimble R8和南方灵锐S86接收机,手持GPS型号GARMIN GPS76,计算机及数据处理软件。
1.5 人员组成
本班实习各成员职责如下:
班长陈福亮:与实习指导老师进行联系,汇报
步巩固、深化。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数据处理的使用方法.
一 实习目的与意义
(1)通过实习,熟悉并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及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
(2)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3)地形图的野外认识及填图,图形绘制和面积量算,并对资料的检查与整理。
(4)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对gps数据的处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二 实习内容
1.gps数据采集的方法
(1)手持gps的设置:按menu键,进入“系统设置”,选择“地图单位”后,可进行以下设置:
a.导航单位设置:设置为公里米公里/小时
b.北参考选择:选择真北
c.坐标投影:纬度/经度设置为度/分/秒,自定义坐标系选择“横向墨卡托”后,进行以下设置:原点纬度:00.00000n,原点经度:105.0000e,设置好后进入下一页设置比例因子:1.00000000,通用米单位:1.0000000,原点向东偏移:00500000.0,原点向北偏移:00000000.0,按“完成”即可。
d.参考椭球:选择“用户”后,根据所要测的坐标系及3°或6°带进行da,df,dx,dy,dz的参数的设置,再进入下一页设置“自定义基准”,x旋转:+00.00000,y旋转:+00.00000,z旋转:+00.00000,比例因子:+01.00000,则完成好设置,最后按esc键直到显示要测数据。
(2)手持gps定位测定方法:手持gps站于待测点,等到精度达到要求时,按下mark键,则显示出已设定好要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显示出的数据后可按esc键进行下一测点的测定。
2.图上坐标高程的量算
如果所求的点刚好位于某根等高线上,则该点的高程就等于该等高线的高程,否则需采用比例内插的方法确定。
如上图所示:e点位于高程
为51m的等高线上,则e点的
高程就为51m,而f点位于48
与49这两根等高线之间,可以
通过f点作一大致与两根等高
线垂直的直线交于这两根等高
线于m,n点,从图上量得距离
mn =d ,mf =d1 ,设等高距为h,
则f点的高程为:
hf = hm + h*d1/d
3.面积量算方法
面积的计算方法,可根据不同的目的、用途和精度要求而定。规则的图形通常可采用几何图形量算法和坐标解析量算法;不规则图形通常可采用网点法,平行线法,计数器编程法,cad法和求积仪法等。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量算:
(1) 格网法
使用以毫米为单位的透明方格纸或透明塑料模片蒙在欲测图形上,首先读出完整的方格数,然后再用目估方法将不完整的方格凑成完整的方格数。最后累加出图形轮廓线内的总方格数。用总方格数去乘每一方格代表的实地面积,即得欲测图形的总面积。若整格数为n,不满整格的一律以二分之一格算,得到方格总数,乘以每个方格所代表的面积,得到图形的面积。
(2) 格点法:图形范围内的点数a,与轮廓线接触的
点数b,每个点代表的面积s,则图形面积为:
p = ( a + b/2 )*s
(3)平行线法
将图形分割成高为h的梯形,然后利用求所有梯形的面积之和用平行线法求面积的精度取决于平行线之间的间隔大小,平行线间隔愈小,则面积量算精度愈高。 4.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时不定时多地点的实习,主要是手持gps进行测定,并量算和地形图的野外认识及填图。
XX年12月14日上午,各组在林学楼305听老师讲解实习内容及任务,并领取各组的仪器,之后,在我小教学区进行gps的设置及应用,找到教学区布设好的点,用gps测一些点,学会及熟悉使用gps;下午,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在篮球场集中以待出发,目的地是我校后的刘家山。在出发之前,老师进行了指导,设定了各组的gps参数,一却都准备好后,我们就沿路勘测选点,并测定、记录。到刘家山后,老师带我们测定许多点,这些点组成一个闭合的布控区域,目的是进行野外认识地形图,并在图上绘出行进路线,量算闭合区域的面积。
次日早晨,我组8点半在a6集中,安排好测量任务,对我校教学区已经布设好的22个点进行测定。下午进行东三环勘测选点,布设测点,并沿东三环向世博园方向测定各点的坐标、经纬度、高程,我们们组轮换工作,测了各点的北京54-6°、北京54-3°、西安80-3°带的坐标。
5.本人完成情况
我在这次实习过程中,主要是负责本组的相关事情和相应的测量,组织本组的组员一同完成本次实习内容。由于gps仪器较少,实习中,合理安排小组工作,实习的各项工作每人都有机会参与,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得到锻炼。
实习之初,我进行了gps的设置,学习如何使用gps,并教不会设置和测量的成员。在校园里测点时,我主要跟同本组成员进行记录,并设置gps为西安80坐标系测定一些点,协助本组成员一同完成了校园内的22个点的测定。在去刘家山的过程中,我测定了从篮球场至林学院饮水池之间的点,测定东三环时,我指导测量,也亲自测了一些点,测完之后,我整理好数据,并描绘在地图上,写好本次实习的实习报告。
三 地图比较与分析
从实习报告书上的三张不同时段拍摄的地形图可以看出,XX年6月航拍的西安80坐标系3°带地形图上地物符号,地貌符号和注记符号都比较详细(在同一比例尺下)。
从西安80坐标系3°带的西林地形图上可看出,现在的东三环,我校的工学楼,图书馆,林学楼,标本馆等地物符号都没有,说明当时这些都没有建造。在现在的东三环路上及沿线两侧,由于修建而拆迁了许多建筑,现在世博交易中心、市儿童福利院、市第一、二看守所等在其他两幅图上没有,而校门口下面的农场在西安80坐标系3°带的西林地形图上已经没有,说明XX年后已经不存在或搬迁走了。
四 数据分析
gps测量的优点相对于常规测量来说其特点明显,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这样就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但测站上空要求开阔,以使卫星信号不受干扰。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全天候作业成为可能。观测时间短。
gps测量灵活,方便,能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减少野外的工作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过渡点,gps由于接收卫星信号,在直接收到卫星信号的同时,还可能收到经天线周围地面物反射的卫星信号,多种信号叠加就会引起测量参考点的位置变化,gps测量还存在卫星传播信号误差,电离层折射误差, 对流层折射误差,人为误差等等。
gps采集到的各点的高程为大地高程,其精度非常低,而在图上量算高程时,比较麻烦,要进行计算,容易出错,也有一定的误差,精度高于gps采集到的。在地形图上量算时,由于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密度,高程标注及明暗程度等使得量算困难。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通常将误差分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在测量时,都存在仪器误差,而且gps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测定结果有一定的误差。采用方格法量算面积,误差来源于所数方格数的多少,描点,连线时线条的粗细以及对不满整格的处理等等。
采用计数器编程法计算面积,误差来自点的输入,程序的编制,但程序正确,则精度高于方格法所求的面积。
通过多次测定取平均值可以削弱偶然误差的影响,但不能完全消除偶然误差的影响,系统误差通过正确的操作可以消除。
使用方格法求面积,简便易行,只要操作认真,精度可以得到保证,缺点是比较费工费时。
方格法量算面积为了保证量算精度,首先必须保证使用的方格纸或模片的方格大小合乎要求。另外,为提高量算精度,最好将方格纸或模片放置不同方向,进行两次量算。
五 实习体会及建议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此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而且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为了能尽快地完成任务,我们小组分工进行测量,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的困难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我在测量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没有感到辛苦,反而从中能自得其乐。
测量是一项精确的工作,各项都要达到一定的精度。测量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 、“先控制后碎部” 、“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
但就整个实习过程来说,此次实习的每个步骤都不是那么的困难,只要我们亲手去做过,就不难掌握,同时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我们的工作能力,并对地形图及填图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