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社实习总结

李盛

  杂志社实习总结 篇1

  一、前言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实习过程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三、实习内容

  杂志的发行,第一步当然是约稿。没有一定量的供稿,一本杂志是没办法发行的,一个杂志社也是办不起来的。之后才能对约来的稿件进行分类处理,进行编辑。再经过排版、绘图、彩编等才被最终发行。因此,我的第一项工作,即第一个实习项目便是约稿。

  (一)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与细心,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在网上查询全国的各种青少年科技大赛,并将获奖名单打印下来,以便约稿时使用。因为这本杂志主要是介绍全国青少年的小发明,小创作的,因此,那些在科技大赛中获了奖的便成为了我们主要的稿件来源。

  2、对获奖名单进行筛选。保留下获过奖但其发明创造尚未被刊登的。将小学与中学区分开来。我的具体操作是将小学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将高中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以便操作。

  3、查询电话。我的查询方式很原始,就是拨打全国各地的电话查询服务台114,再具体查询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老师的电话,以此来联系有发明创造的小学生。这一步工作量较大,而且还要做好记录,哪个打通了,哪个没打通;哪个有老师电话,哪个留邮箱了,哪个发稿了,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4、约稿。在约稿时,要向各地老师详细介绍杂志社的情况和供稿的酬劳,方式等问题。

  5、回访。即在收到稿件后对供稿者的回复;在稿件被录用后对供稿者的通知,寄稿费等工作。

  约稿的工作顺利完成后,我便进入了下一个实习项目,即编辑。

  (二)编辑

  这项工作,不再像约稿那样繁琐,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应高许多。一件稿件在手,先要筛选,看它合不合适运用。如合适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工作。

  处理即编辑,它的主要内容是:将篇幅长度编辑成所需的长度;词语的应用、、文章的趣味性等方面也要附和刊物的特色。之后,细细校正文章格式、错字标点等。如有需要,添加“教师评语”。

  这是我在杂志社的最后一项实习内容,也是较难的一项实习内容。这些具体工作说起来容易,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太简单。在编辑过程中,我也曾出现过一些错误,但在翁老师的帮助下,都已一一改正,并顺利完成编辑任务,在此过程中也学习许多知识。

  四、实习收获

  通过在学校期间的实习,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能够把学到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关于约稿,编辑,校对,排版,彩编等方面的知识,逐渐熟悉了文化传媒方面的一些知识,并进一步知晓青少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想法。我学会了怎样同单位的其他同事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强烈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素质,不仅要有广博得知识,高超的技能,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且要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

  这次实习虽不是我的正式工作,但却为我即将开始的工作生活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很感激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实习机会,很感激徐老师对我的帮助,同时,也很感激《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对我的培养。在将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不辜负学校,老师,杂志社对我的培养。

  杂志社实习总结 篇2

  作为新闻系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可能就是去当记者了,当记者的要求就是要写出一些好的文章,这并不是难事,新闻系的同学文笔一般都不错。那么剩下的就是去报社实习了,其中有包括实践方面的,也需要有采访方面的,只是需要很多的方面的。

  这次寒假实习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却让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甚至在家里学不到东西。相信都猜到了,就是书本上的知识和平时的实践相结合,这也得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平时上课的空乏被洗刷得一干二净。

  由于我实习的报社是属于广州市呢某区的政府机关政党报,所以经常要和领导还有*上的人打交道,所以首先要学习的就是*上的交际。别看平时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每个都是板着脸,一副招人嫌的样子,但是,他们私底下可都是面带笑容,和蔼可亲的大人,举止言谈间都带有大将的风范。和蔼归和蔼,可以有很多地方要注意的,一般比较涉及隐私和公务的我们都应该避忌不谈,又或者绕个弯子提问。刚一开始就问到主题,他们都不会友善待你,要在拉家常或者琐碎的事情中找到突破口和切入面,才能引导大家更好的发挥,表达淋漓尽致。有一方面要注意的是提防他反过来“咬”你一口,反问一些冷问题,让你措手不及,由于我们开始都没什么经验,这种尴尬的场面会出现不足为奇,主要是缺少锻炼。

  采访固然重要,可是找新闻材料和线索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般来说,一个成功的采访和新闻要看记者是否能抓住有价值的`新闻材料,以此为线索来展开你的思路发言提问。平时,老师要是找材料,除了每个单位和政府里的固定通讯员外,还有其他各个镇的特派员跟“线人”,也就是广州人说的“针”,我们的针插得越广,范围越宽,获得的信息和内容也就相对越多。但是这些“针”不是随便能插的,要经过领导的批准和赞同才能安家,再一个就是,“针”的消息和线索是要用钱买的,这就被我们看做是有价的新闻,自然而然的就。那从哪里能网罗来那么多的“针”呢,其实这也是一个学问,就是书上经常说的要多接触社会上各方面人士,建立尽可能大的人际网,消息才能来得快来得准确来得及时。

  除了在采访技巧和找寻消息方面学到了不少东西以外,还学到了不少书本和学校老师不会教给的东西,就是作为一个新闻人,首先得衣着上要大方得体,举止大方温文,说话要有学问和内涵,知识面广,所以平时的积累是不可缺少的。除了熏陶和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外,就是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周围正在发生发展的新生事物,留意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微妙变化。其他就是不能随波逐流盲目跟随潮流,但又要有先瞻的目光,可以事先预知事情和潮流的动向趋势。这些细节方面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学好的,在生活和不断的实践中慢慢积累才会有所领悟。

  再一个就是在现在的时常经济的利诱下,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侵蚀,导致其笔下的文章与事实有所偏差,连最基本的职责都忘记了,在报社我看到了有些不负责任的记者为了小利益而不顾廉耻和尊严,后来才得知,在今天这种工作和生活氛围里想要远离尘埃,不食人间烟火是基本不可能的了!

  我知道现在社会环境就是这样的,我不去适应也是没办法,我知道以后的路我也会慢慢的适应社会中的一些很繁杂的东西,这是很重要的事情,这是最难适应的东西,我会逐渐的适应。

  以后当记者的路也许会很漫长,不过我已经想好了,我会慢慢的适应,做好一个记者,起码要和他们有所区别,这就是我,我会一直正直的走下去!

  杂志社实习总结 篇3

  能进自己早前就向往的媒体实习我感到十分幸运,这次的经历也让我收获良多。在这里不敢说给大家介绍经验,只是对自己实习到现阶段以来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可以获得大家的共鸣和互勉。

  一、实习不完全等于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一定是实习的一部分

  在没有实习之前就有所耳闻:实习无非就是做做卫生端端水,如果进报社就是看报纸看新闻。这并不完全正确,首先,服务产业发展到现在,卫生已经不需要实习生代为操劳,其次,看新闻不仅是实习记者的事,每位记者编辑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浏览新闻,那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这些事时的角色定位和心态。比如看新闻,职业记者看的不是新闻,更不是寂寞,而是新闻后的新闻。我实习的媒体是杂志,因此更注重记者思考事件的角度与深度。

  我们实习生,资历浅经历少,思维的厚度也够不上老记者。再者,一个体制的固有状态不可能被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打破,因此刚开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过程。为此我也没少心里不平衡过,但是当后来忙碌的时候反而回过来羡慕冷板凳时光了呢!呵呵。

  二、新人第一次。访,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获

  做记者。访是家常便饭,不管是电话。访、面谈还是网络。访。我在这次的杂志社实习中并没有经常涉及。访,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经历和体会。

  首先是预约。访,其实挺难的,因为我第一次帮老师预约。访是联系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级健身中心,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加上那边的人员又特别盛气凌人,(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个个都是能说会道)几次下来我已经失去了信心,大规模的企业部门间又存在断层,我的电话时常就被一转再转,到后来我也不知道与我对话的人是什么部门什么职务了。第一次的预约。访失败告终,还好老师并没有过多责怪我,而表现出一种师长特有的语重心长。

  接着是外出。访,次数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为了不因“学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个成熟记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于。访地点距离估计错误,我一路走了过去,到了那边就发现脚底两个水泡。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出门。访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动的距离,不在双脚支撑范围之类就不要选择步行,而所有会发生的可能性都要考虑到。

  三、意外的收获只给有准备的人

  我进杂志社之初并没有“带的老师”这一说,这点可能比较报社、电视台有所不同,因为周刊的性质所致,关注的事件没有那么繁多和平白,编辑们有自己明确的分工,记者也都很少到单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选题,每周选题会的那天是单位里上座率最高的时候。后来总编仁慈地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于是才有了一些记者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机会往往是很罕见的,因此有时间多和记者编辑说说话就是机会垂青于你的前期保证了,当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凑上去,那只会适得其反。

  其次,“准备”不单单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哦,踏实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才是老师器重你,放心你交给你任务的最终保证。

  以上一点点经历不够借鉴,我也只是暑期实习生这个浩荡人群中的一小份子,班级博客是同学、同志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感触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才是真是的快乐与充实,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