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 单元第 。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 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
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难点的依据: 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5,布置作业。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课堂作业: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教师:×××中学 ×××
一、 说教材
《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是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写人为主,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典范,体现了第二学段到第三学段的过渡,既是对学生学习简短篇章的提高,又是为以后学习长篇文章打下基础。课文选自著名的作家苏叔阳的《理想的风筝》。课文由春天的风筝引出对小学历史老师的回忆,从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的情景来刻画了一个热爱生活的幽默乐观敬业的老师形象,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深深的敬佩之情。本文是一篇很好的身残志坚的教育文章。整篇文章充满激情,文笔优美。正印证了作家本人说的"作家要有能点燃别人心灵的激情之火。"正是他的文章也点燃我们学习的激情之火。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阅读和习作要求,品读文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运用于习作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有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我制定了以下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
1 复习巩固生字词,并随文理解。
2 通过品读探究重点段落,感受老师的人格魅力,激发我们对老师的敬佩。
3 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的顺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并进行片段练习。
三、。 说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老师的人格魅力和作者情感。
2 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进行片段练习。
四、说教学方法:
课文本身激情飞扬和文采优美,那么演绎激情与心灵碰撞将成为本课堂的主旋律。
1、激情品读法:情发自心,只有心灵产生火花才有感情流露,阅读是情感的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
2、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结合法。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探究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是合作探究的基础,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也体现学生的合作性,也演绎了学习的激情。
3、角色体验法:只有真实的体验得到的感情才是最真切的,通过角色互换体验,让学生实现真正和文本对话,和人物对话,和作者对话。
4、片段训练法:语文的工具性就是要通过阅读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安排片段训练,正是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学以致用。
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恰如其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激情,和学生一起演绎作者的激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上节课我们从课堂上认识了一位残疾的历史老师刘老师,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这问题的设置目的是复习上节课感受的刘老师的形象。学生通过回答朗读,温故而知新,为本节课堂做感情铺垫。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上课 幽默 乐观 敬业
2、回忆上节课感悟老师形象的方法,并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归纳为:
抓住重点词句激情品读
角色互换体验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总结归纳方法是理论知识的提高。
3、"这样一个残疾的老师,他却演绎了生命的激情。今天我们将和同学们再次走进他的心灵,却探询老师内心世界。让我们再次读课题——我的老师".
我用充满激情的导入将学生带进文本,这样的设计既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对老师在外貌上有个初步的印象,为后面品读课文打下感情基础。而且还检查了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学情而可以作出适当的调整。
(二)、品读课文,感受老师形象。
1、同学们,看春天来了,引读课文描写春天的语段(用课件展示:北方的冬季漫长而又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在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感受引出刘老师放风筝的部分。
朗读优美文段是对语言的积累,也是享受祖国文字的优美,使语文真正姓"语".
2、"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放风筝的部分。说说你心中的刘老师是什么样?"
这是引领整堂课的线索,我牢牢抓住这条线索,带动学生去品读,去感悟文章内容,和刘老师一起放风筝,和作者一起走进课堂,真正实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把书读厚,读透。
A、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运用学过的批读课文的方法,把你独特的感受批注在课文中。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也体现语文新课标的要求阅读要有自己的感受的目标,也体现阅读的层次性。
B、 同桌交流,感受老师形象。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训练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感受老师的形象。
C、合作探究,感悟老师人格魅力。
六、说板书:
上课 敬业 乐观
我的老师 敬佩
放风筝 热爱生活
好的板书是课文浓缩的精华,使人一眼就明白文章的主题和这内容。我的板书从三个方面概括老师的形象,一目了然。
七、说作业设计:
1、写片段《我的老师》
2、读苏叔阳的《理想的风筝》
3、魏巍的《我的老师》
4、读"跪着教书36年的老师"的故事。
【教材分析]】
本模块的话题是我的地区,本节课的话题是欧洲农村的问题。该节课的内容是Cultural Corner,该内容是讲述欧洲农村由于面临一系列问题而陷入困境的故事。文章主要就描述了青年人由于喜欢喧嚣热闹生活搬迁区城市,农村工作机会少,城市人口来农村买房带动农村房价上涨导致本地区人买不起房子,以及农业赚钱利润不多这四个方面问题。由于教材对cultural corner这个部分的定义为“借助于篇章阅读的形式,介绍丰富详实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农村问题也正好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这促使我通过文化扩展的方式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对中欧农村的异同的文化意识。
[学情分析]
这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新生,他们应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意和细节,但在寻找到有用信息并再加工上还需磨练。在语言表达方面,学生有能力大致回答我设计的课堂问题,但在文化话题的表达上比较吃力,需要用框架和一些句型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并扫清障碍。
[核心任务]
阅读cultural corner并对比中国的农村,谈自己对中欧农村异同的观点。。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细节内容对文章进行理解和加工,并通过与文章相关的中国农村的阅读,开展话题讨论并能流利的表达自己对中欧农村异同的观点。。
2. 语言技能
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并能有效获取有用信息。
2)帮助学生正确拼读单词。
3. 情感态度
通过讨论和小组竞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篇章阅读帮助学生提升对中欧农村异同的文化意识。
4.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的大意和观点;
2) 帮助学生扩展视野,了解中欧农村的异同。
5. 教学难点
通过篇章阅读帮助学生提升自己对中欧农村异同的文化意识并表达出来。
6. 教学方法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cooperative learning.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三节——《去商店》。
教学设想
前两节课已经学习了元、角、分及其相互间的简单换算,而且也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为此,本节课创设一种购物的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数学活动。
教学要成功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玩”是儿童的天性,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完成了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这节课一共设计了三个紧密联系的活动。
1.活动一,到小精灵购物广场去买东西。
这个活动由小淘气带领大家到小精灵购物广场去买东西,通过购物这个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学会计算的思考过程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
2.活动二,到游乐场去。
恰逢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根据学生的喜好,创设了到游乐场去玩的情景,用20元钱去游乐场活动,你想做那些游戏呢?这个题目是在20元这个范围内,让学生进行有关元、角、分的计算。通过这个情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
3.活动三,合伙开百货店。
这是在以上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合伙开百货店,这个活动是一个综合运用的活动。
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如: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动脑算一算,合伙开个小商店等。运用这样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数学。
三、注意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在购物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并且能与别人进行思想交流,所以在设计时应重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比较完整的认知状态,如:合伙开百货店时,店里面有售货员,还有顾客,当顾客买东西的时候,售货员和其他同学都要进行核实,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流程
今天这节数学课呀,我们的好朋友小淘气也来了,请看。(课件出示:我是小淘气,我要和大家一起到小精灵购物广场去买东西,你们愿意吗?出示第72页的图。)
1.活动一:
(1)小朋友,这里的东西可真多,老师都看得有点眼花缭乱了,这里有你需要的东西吗?你需要什么东西?买这些东西一共要用多少钱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价钱,并且注意指导他们对计算过程的思考,提示大家,相同的单位相加,即元和元加,角和角加)
(2)该怎样付钱呢?请小朋友拿出你们准备好的钱来试一试。还有不同的付钱方法吗?
(3)小组内讨论,互相说说自己要什么东西,一共要用多少钱?并且付钱。
(4)刚才在购物广场买东西的时候,大家表现得非常好,小淘气心里非常高兴,他现在给大家出了6道题想考考大家,看谁写得又对又快。请打开课本第72页填一填。(放一段音乐。)
购物 教师说课,标签: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填空后大家对题,并且注意纠正错误。
2.活动二:
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淘气要到游乐场去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一段录像,内容是小朋友们在游乐场玩的欢快场面。)
碰碰车13元,跳跳房9元5角,空中飞人15元5角,抬花轿7元,小朋友,如果你有20元钱,你想做哪些游戏呢?你的钱够花吗?
(学生先讨论,然后再汇报。教师注意提醒学生20元钱的限度。)
3.活动三:
(1)小朋友们,小淘气有一个新的想法想要告诉大家,你们想知道吗?
他想让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合伙开一个百货店,你们愿意吗?那么要想开百货店都需要什么呢?
请大家讨论一下,给自己的店起个什么名字?再选出一个售货员。
咱们的货物就在课桌斗里,请你们拿出来吧。
店名有了,售货员有了,货物也有了,万事俱备,咱们开张吧!请大家轮流当顾客,用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售货员和其他小朋友注意看看他付的钱对不对。
(2)小朋友,我们到兰猫专卖店去看看吧,你买了什么东西?一共花了多少钱?
课后反思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是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大家讨论,举手,都跃跃欲试,兴致勃勃,说得很激烈,特别是最后一个活动,让大家合伙开百货店的时候,大家都全身心地参与进去,起了许多很好听的店名,如:兰猫专卖店,兰精灵童装店,小星星玩具店,等等。学生买东西的时候更是高兴,他们的样子是那么认真,那么可爱!
2.这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是让大家学会简单计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3元5角加上6元7角这样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的时候我只注意了学生的活动,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能熟练掌握。如,课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个学生在算35元5角加5角一共是多少钱时候,得出40元,而且很坚定,认为自己的答案非常正确。教师指导时告诉他,5角加5角是1元,35元加1元就是36元,但是他依然很坚持自己的意见,经过再三提示,他终于明白了。他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我没有事先反复告诉大家,要让相同的单位相加,元加元,角加角。所以,必要的知识点的指导还是很重要的,今后要注意加强。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一个这样的老师》第2课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一个这样的老师》是北师大版教材第12册6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它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独具一格的老师形象。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的精神,该单元还写了袁隆平、詹天佑、诺贝尔等著名科学家的故事。而怀特生仅仅是一个老师,把这篇课文放在这个主题单元中,它突出了怀疑精神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从而也突出了怀特生老师的与众不同。
二、联系实际,说学情:
我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他们能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来说是很特别的,正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难度。另外,本班的学生质疑能力存在差异性,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大部分学生提问很肤浅。在此,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三、认真分析,说目标;
这篇课文安排两课时教学.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初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针对《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的要求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在阅读中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人物,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2.懂得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独立思考,培养科学的怀疑精神。
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
学习重点:在阅读中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人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具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四、五、自主合作,说过程: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教学目标,我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三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在三种不同角度的学习交流中丰满人物形象,达到立体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对此我展开如下教学环节。
1.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2.品词析句,深入探究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全班齐读课题课题后,我会请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抽生说说对怀特森老师总的印象。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这样设计的是让学生抓主要内容,回忆旧知。使学生初步概括出怀特森老师的特点,学生完成对怀特森老师第一次评价的同时也为他们继续深入的学习课文理解怀特森老师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接下来,我先肯定学生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然后提醒学生认识应该是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来,要善于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感悟,走进人物内心,从而进入第二个环节的学习。
(二)品词析句,深入探究。
在这个部分,我设计了两个板块的内容:一是抓住这篇文章的“眼睛” ——题目,设计了“探究天地”:“你认为怀特森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二是抓住过渡句“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来学习。
首先出示“探究天地”:
我认为怀特森老师是___________的老师。
请默读1—10自然段,用“_____”画出相关语句,批注感受,并试着说出自己的体会。(我则认真巡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并提示读书方法: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同时还应手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根据学案导学的思想,结合课文主要内容设计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探寻的期待和情感,在学生面前开启了一扇主动阅读的“窗” ]
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自由汇报。生可能会交流汇报
(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因为他不仅知道一种叫做凯蔕旺普斯的动物,而且还清楚地知道这个动物的特征。我则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怀特森老师语言的句子,读一读,并进行评价,从语言中体会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关注优中差学生举手的情况,对不爱举手的学生,老师要主动抽问,并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发言。
从同学们的神态中体会是个难点,我让学生初读相关句子,再引导学生理解“面面相觑”、“惊奇”的含义后,生再读相关句子。我会提示学生该带着怎样的表情来读。对读得好的我会说你能带着“惊奇”的神态带着大家再读一遍吗?读后我又问,他们为什么惊奇?从而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明白:原来他们的惊奇是从侧面表现怀特森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最后进行小结,这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就叫侧面描写。巧妙地将写作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接下来学生可能汇报:
(2)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戏弄学生的老师。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引导学生扮演好三个角色:“我”的心里活动:惊呆---委屈---怀疑---愤怒;比利的疑惑和气恼;与之形成对比的却是怀特生老师狡黠的目光,谈到头骨居然还笑了的神态!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更好地把自己与文中人物融合,与人物心灵产生共鸣。
接下来我继续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郑重其事”这个词语,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他“郑重其事”讲了什么?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回读1—3段内容,再次体会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
怀特森老师郑重其事说有一种叫做凯蔕旺普斯的动物。
他郑重其事拿出一件动物头骨,描绘这种动物的特征。
他还郑重其事让我们传看、记笔记、画图。
最后居然还郑重其事地考试。
通过学生的回答,把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后我再引读8自然段:
我们不明白,既然是错的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
我们不满,既然是错的,你为什么还要郑重其事考试?
我们愤怒,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引导生小结此时“我”心情的变化是怎样的。
最初的喜欢到现在的怀疑和愤怒,此时让“我“觉得怀特森是一个_____ 的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失望、不满、愤怒充分表达出来。 [本环节主要抓住怀特生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个别读,谈感受;深入读,说体会;分角色读,入情景;老师引读,产共鸣等方式,将学生的情感引向一个高潮。此时对怀特森的贬抑,实际上是与下文的褒扬形成鲜明的对比,最终是为了突出怀特森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形象。]
过渡:我采用学生提问的方式过渡。我会问:此时我们除了失望、愤怒,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我梳理学生的问题进入下一步环节。[采用学生质疑的方式过渡,一方面培养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也恰好是该课的主旨。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及时表扬。]
此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采用这种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促使我们怀疑,(3)这是一个促使我们怀疑的老师。(相机板书“与众不同”)
接下来,我根据刚才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过渡句: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让生比较有什么不同。多了一问号,那么就带着问题静静读11到14自然段。
学习11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什么是“新怀疑主义”。在充分理解新怀疑主义的语境下品味13、14自然段的两个“正视”的含义。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读“我的视角”中“冬冬”的话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让学生静静读这两段,批注。其次采用同桌合作方式扮演“老师”“我们”“邻居”,角色互换,通过再现情景,在对话中走进文本,体会“正视”的含义。然后我问道:为什么要正视?怎样正视的?是谁让我们敢于正视的?引导学生说出是怀特森老师让我们有了坚持真理的勇气,是他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是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他影响了我们一生。(相机板书)
最后我追问一句:这样的老师,你喜欢吗?请你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老师,你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
这时,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怀特森老师的敬佩之情,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在“品词析句”这个版块,通过学生们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到课文通过正面描写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和侧面描写“我”心情的变化来以及我们行为的变化来突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形象。]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白质疑精神在科学中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学生收集与质疑相关的名言,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
[这个环节,可以作为一个备用环节。时间够,可以让学生展开说;时间紧,可少说或不说。]
二是我收集了相关的故事,师读后小结:可以说,怀疑引领着科学的步伐,古今中外,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大有人在。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位与众不同的老师也影响了读这篇文章的我们。他引领着我们走向科学的殿堂。]
最后指着板书总结,怀特森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他影响了我们一生,然后和学生一起带着感激,怀着敬意,再次朗读课题《一个这样的老师》
五、结合内容,说板书:
科学的精神
一个这样的老师
博学多才
与众不同 戏弄学生 学习方式
促使怀疑 生活方式
[这样设计板书:一是用四字词语归纳了一个这样的老师的特点;二是一个这样的老师在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对“我们”的深远影响。高度概括了课文两个部分的内容,达到了一个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的目的。]
拔萝卜——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中的内容。
本课时的内容是在整十数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先提供了小兔子拔萝卜的情境,从中引出问题:“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教材中提供了四种计算方法(并非让学生全部掌握,学生还可以有别的方法)。在学了加法计算之后,让学生试着计算:“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个萝卜?”以促使学生从加法计算迁移到减法计算上去。这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的最大不同。
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知识作为基础,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已对竖式有简单的了解。对于看图编故事和从图中提出问题,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练习。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
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中,力图体现出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并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自己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从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得出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幅画,谁能用一个好听的故事把它讲给大家听?
生:森林里住着小兔一家人。有一天,兔哥哥出去玩,忽然看见一片萝卜地,这儿全是它喜欢吃的萝卜。它赶紧跑回家叫来妹妹,一起拔萝卜。兔哥哥一下拔了36个萝卜,兔妹妹拔了23个萝卜。
(师生掌声起,该生很高兴,甜甜地笑了。)
【在这个环节中,力图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讨论。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A:我知道了兔哥哥拔得多,兔妹妹拔得少。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A:为什么兔哥哥拔得多,兔妹妹拔得少?
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B:因为兔哥哥大,兔妹妹小。
生C:因为兔哥哥长得壮,比兔妹妹力气大。
师:(对生A)他们的回答,你满意吗?
生A笑着点点头。
生D:为什么兔哥哥不把自己的萝卜分给妹妹一些呢?
生E:兔哥哥长得高,吃得多;兔妹妹小,吃得少。两个人的萝卜刚够自己吃。
生F:它们两个是一家人,拿回家后一起吃。
生G:我想知道,兔哥哥和兔妹妹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生H: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个?
生I:兔妹妹比兔哥哥少拔了多少个?
(教师将生G、生H、生I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看懂图中的意思,再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同时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乐于自己解决。】
三、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提出了好多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这儿还有三个问题(指黑板),咱们来解决“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的问题。怎样列算式呢?
拔萝卜 教师说课,标签: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生:36+23=?(有的学生已报出结果。)
师:算出结果的同学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同学自己想办法计算36+23的结果,可以用小棒、算盘、练习本等。
(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帮助。)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A: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我在左边摆3捆零6根,就是36,在右边摆2捆零3根,就是23。然后数一数,一共5捆零9根,就知道36+23=59。
生B:我是拨计数器算的。我先在十位上拨了3个珠子,在个位拨6个珠子是36,再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一看是59。
生C:我是用口算得出的,6+3=9,30+20=50,50+9=59。
生D: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3=39,39+20=59。
生E: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20=56,56+3=59。
生F:我是用竖式计算的(边列竖式边说),先写一个加数36,再写第二个加数23,并把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写好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再计算:30+20=50,6+3=9,答案也是59。
师:很好。在列竖式时一定要注意,两个加数中个位的两个数上下要对齐,十位上的两个数也要对齐。然后再计算:个位上6+3=9,把9也写在个位上,和上面对齐,十位上3个10加2个10是5个10,5写在十位上,和上面对齐。
师:以上四种方法: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列竖式,你认为哪种最简单?
生A:我认为列竖式简单。
生B:我认为口算简单。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己探索计算36+23的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算法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又注意了算法的优化,使学生从比较中选择更简便的方法。学生还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处理,在口算与竖式中任选一种。】
四、探究类推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两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四个人共同去解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
小组长汇报:
组A: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个萝卜,我们的算式是36-23=13。
师:你们是怎样计算36-23的?
组A:我们用口算,6-3=3,30-20=10,10+3=13。
组B:我们列竖式(边写边说),先写第一个数36,再写第二个数23,6-3=3,3-2=1。
师:是3-2=1吗?
生:是3个10减2个10等于1个10。
组3: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算式也是36-23=13。也用口算,30-20=10,6-3=3,10+3=13。
【在学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再一次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五、总结。
师:在这节课中,你们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
生A:我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好。
师:哪一点表现得很好?
生A:老师提的问题我认真思考,还积极发言了,而且我讲的故事很好。
生B:我认为自己表现得还可以,我也积极发言了。
拔萝卜 教师说课,标签: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生C:我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好,我把36+23算错了。
师:同学们也可以评价一下别人。
学生踊跃发言,都很注意发现其他学生的长处。
师:在这节课中,有好多同学都表现得好,他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而且把小组活动组织得很好。大部分同学也都能好好地去学习,个别同学没积极思考,老师希望你下一节课有所进步。
【本环节教师将自己评、他人评,评自己、评别人和教师评、学生评结合起来,让学生对自己整节课的表现有一个回顾和反思。】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
1.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好。
本节课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再只是听,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动起来,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学生并没有刻意调整自己注意力的举动,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是课堂的中心,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2.本节课打破了学科界线,关注了学生的发展。
现在的学科理念是:学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内容,它们只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本节课中学生看图编故事、从图中提问、对于问题的回答、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课后对表现的评价,全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这已不能简单地将它仅仅划入数学学科的范畴。
3.本节课让学生自己经历、体验知识、结论形成的过程,自己去探索方法,并从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由此可以看出本节课并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同样也关注过程和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说教材
芭蕾基训在舞蹈练习者必不可少的一课,它在舞蹈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练习芭蕾基训,可以加强舞蹈特长生的身体柔韧性和体能,塑造肌肉力量和腰背的平衡。芭蕾基训以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为特点,经过“开、绷、直、立”的严格要求,逐渐让学生形成挺拔、均匀、完美的体态,在意念与感觉的延伸中,使气质得到培养。对完成舞蹈作品,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是每一个学习舞蹈的学生的必修课程。
二、学生分析
对于我们学校的舞蹈特长生来讲,她们其中很多人并没有收到过专业的舞蹈训练,简单的舞蹈也许可以完成,但是更加专业和稍高难度的舞蹈却只能让她们望而兴叹。芭蕾基训因为它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是每一个学习舞蹈的人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学科。因为它可以训练舞者们的身体肌肉及素质能力,以及一些细节,例如脚背、外开、膝盖、延伸感等训练。所以,我们的学生想要成为好的舞者,或为了自己理想的舞蹈梦想,都要认真、踏实的学习芭蕾基训这一门课程。
三、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完整的芭蕾集训课,它分为把上、把下、手位、旋转和跳跃练习。因此教师在教授每一个动作组合时,要做到亲自示范、讲解细致。在教授时,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讲清楚练习的重点和要
点,避免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拉伤韧带或受伤。还要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记忆和练习动作组合,错误的方法会让训练适得其反。
四、教学方法
在舞蹈界有这样一个说法:一个舞蹈如果音乐选的好,那它就成功了一半!在课堂上也是如此,每个舞蹈组合我都选用了旋律优美,适合这个组合动作节奏的音乐。用旋律优美动听的音乐是激发起学生学习古典舞身韵组合第一步。组合动作学习我采用的是口传身授,教师规范的动作示范,和细致和动作讲解,学生才能够由初步的模仿发展到自我表现力的延伸。
五、教学过程
1、基本功软、开度训练:基本功练习是舞蹈所有课程的基础。所以在进行芭蕾基训之前,必须让学生有基本功热身运动,主要让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动,既为后面的芭蕾基训练习打下基础,又可以减少训练受伤的可能性。
2、学习组合:组合学习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师教授的过程是将动作分解开来,直至每个动作学生都完全掌握后,再合音乐练习。组合分为把上、把下、跳跃三大部分。把上共有10个组合,分别是:1、Battement tendu ;2、Plie;3、Battement tendu;4、Battement tendu jete;5、Battement tendu jete;6、Rond de jambe par terre;
7、Battement fondu;8、Battement Frappe;9、Adagio;10、Grond battement jete。把下分为动作组合和跳跃组合,共13个组合:1、Port de bras;2、Tendu (五位)+ jete;3、Pirouette 斜线转;4、
Adagio;5、Grand battement jete + 单一 A la seconde;小跳组合6、Saut;7、Assemble;8、Jete中跳组合9、 Echappe;10、Sissonne fondu + failli assemble;11、Grand jete;12、Jete passe;13、Saute + Port de bras。
3、分组练习:在集体学会组合以后,把学生分为二组进行练习。一是可以让教师的注意范围缩小,更精确的看到每个学生所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二是可以让学生们互相观摩学习,自我完善。
4、背向练习:长期对着镜子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性,而且眼睛盯着镜子看也容易造成动作不到位、不规范的缺点。所以在课堂中设置这一环节,让学生脱离镜子,真正做到无干扰、投入用心的完成每个组合。
5、行礼下课、布置作业:总结这堂课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规范学生的课堂习惯,培养她们的舞蹈修养,提高她们学习舞蹈自信心。作业布置以督促她们课后进行自我练习,自我提高。
一、说教材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学期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课文具体描写了怀特森老师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第一天上课,怀特森老师给我们讲授“猫猬兽”这种动物,我们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竟然都得了零分,原来怀特森老师讲的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编造的,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的能力。
这篇课文的结构清晰简洁,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能力目标:自读自悟,以读促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个性化朗读、口语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解读,懂得从小就要学会质疑问难,大胆思考,科学求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三、说教学方法
凸显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努力用活教材,通过感悟朗读、拓展补白等方式,提升语文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紧扣学生的关注点,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通过质疑解难、拓展学习、读读议议、读写结合等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获得情感体验,进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创造潜能。
四、说教学流程
课前,我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入题,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将学生带进课文。
接下去是第一环节:携问会文,走近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考查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程度,要引导学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学生对怀特森先生的初步看法。
第二环节是:精读会文,走近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学生的畅意表达,灵活开展教学。设计了情境导读“看到这鲜红的零分,同学们个个都很愤怒,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学生,你会有什么反应?” 在学生忿忿然时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产生内心真实呐喊:算哪门子老师?然后及时转换角色,“得了零分,谁也不高兴,可怀特森先生其实也是用心良苦的,谁来替他说说话?” 学生进入怀特森先生的角色,义正词严却又语重心长地侃侃而谈,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间接引用的怀特森先生的一番话条理清楚地表达了出来。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进行理性分析与判断,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内化为一种学习态度。然后让学生说说听了老师的解释后怎么想的?
第三个环节是:延续话题,赞美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
以“怀特森先生用这么一种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给了学生怎样的影响呢?”这个问题导入6——7自然段的学习,力图想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堂课到每一堂课,从他的课堂到别的课堂,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带给学生的怀疑主义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
第四个环节是真情感言,情洒最好的老师。
这一环节,我请同学写写学了本文的学习感言,从而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了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活动目标:
在幼儿创编并表演儿歌的过程中,认识“炒”“炸”“烤” “爆”四个火字旁的字,了解四种做菜方法,充分体验轻松愉快的生活情趣。
活动准备:
小厨师形象图片一张,“青菜”“鸡腿”“肉串”“爆米花”图片各一张,“炒”“炸”“烤”
“爆”字卡一份(教具)、各四份(学具),布袋16个,厨师帽16只。
活动过程:
一、 探讨做菜方法,建构儿歌。
(一)激趣 。
T:“小朋友们看,谁来啦?”(出示小厨师图片)
“你从哪儿看出他是一位小厨师?”
“我们一起学学小厨师,带领幼儿边说边表演‘带上厨师帽,挂上小围裙’”
“小厨师准备要做菜了,我们一起跟小厨师学做菜吧。”
(二)探讨四种菜的不同做法。
1、T:“看看第一道学做什么菜?”(出示青菜图片)
T:“你觉得这盘青菜怎么样?”
“这样绿油油的青菜是怎么做出来的?”(幼儿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有目的引导)。
“青菜是怎么做出来的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原来这样绿油油的青菜是炒出来的呀,我们一起来炒青菜吧。”(教师带领幼儿边做炒的动作边说‘炒青菜,炒青菜,炒炒炒’)根据幼儿实际情况,练习几遍。
T:“青菜是炒出来的呀?”(教师出示字卡‘炒’)
幼儿认读:“炒”,把字卡贴到青菜的旁边,“炒青菜”、“炒青菜炒青菜,炒炒炒”
2、T:“我们来看第二道菜是什么?(鸡腿)”
T:“你们吃过这样的鸡腿吗?吃起来有什么感觉?”
T:“香香、脆脆的鸡腿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呢”
鼓励并引导幼儿调动已有经验,说说鸡腿是怎么炸出来的。
教师与幼儿边做动作边说一说:“炸鸡腿、炸鸡腿、炸炸炸”
T:“这么香脆的鸡腿是炸出来的呀”(出示字卡“炸”)
3、T:“第三道菜特别香我们看一看是什么?”(出示图片肉串)
T:“这么香的肉串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呢?”
T:“我们一起来烤两串香香的肉串吧。”师幼边做烤的动作边说“烤肉串烤肉串,烤烤烤”。
出示字卡“烤”请幼儿念一念。
4、T:“第三道菜要请小朋友猜一猜,黄色的,圆圆的,一粒一粒的,香香脆脆的,用玉米做出来的”(爆米花)
T:“玉米是怎么做出爆米花的呢?”
T:“玉米在锅里受到高温后,就开始跳舞了,跳上跳下,最后身体就‘嗙’的爆开来了,变得松松脆脆”
T:“谁来学一学爆米花是怎么跳舞的啊?”
全体幼儿学学做做爆米花。
教师出示字卡“爆”,幼儿念一念“爆米花爆米花,爆爆爆”
(三)连贯念一念,,做一做。
1、T:“今天我们学做了哪几道菜啊”(说菜名:如炒青菜)
2、T:“怎么做的我们说给小厨师听听”(说过程如:爆米花爆米花,爆爆爆)
3、师幼完整念一念,做一做。
二、拓展练习。
(一) 认识火字旁的字
T:“我们做这四道菜用了什么做菜方法”
T:““炒”“炸”“烤” “爆”这四个字宝宝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T:“为什么他们身上有一个火字旁?”
小结:生活中很多字宝宝有一个火字旁,想想他们是不是真的与火有关。
(二) 鼓励幼儿用已有经验说一说用“炒”“炸”“烤” “爆”四种做菜方法,还可以做出哪些菜。
(三) T:“现在小厨师要来考考你们,在你们椅背上的布袋里有一种做菜方法(字卡),请你拿出来看看,念一念。”
1、幼儿自主阅读汉字,可以站起来说说,做做动作,教师适当指导。
2、幼儿互换一种不同的做菜方法,再次阅读。
3、字卡与菜谱的匹配。
T:“这儿有四道菜,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呢?请拿到这种方法的小朋友放到相应的位置。”
三、完善儿歌并表演游戏。
1、给小厨师颁发厨师帽。
2、小厨师们戴上厨师帽一起做菜,在老师的带领下,给做菜的过程加上开头和结尾。
做菜前的准备:戴上厨师帽,挂上小围裙,大家快快来,一起来做菜。
结尾:小菜做好啦,味道好极啦,请你尝一尝,手艺怎么样?
3、师幼完整表演两遍,体验厨师的快乐情趣。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经久不衰的散文名篇《师说》的教学分析及其设计。高中语文的新课标强调学生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据此,我从语文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
一、教材和学情
(一)关于教材:本课出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自读篇目。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都是古代的议论性散文。本课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的力作,是唐宋散文中的名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这篇自读课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唐宋散文的风貌,更能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欣赏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
(二)关于学情: 虽然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针对以上情况,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二、教学目标
(一)根据新课标倡导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要求和高一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知识还在积累阶段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一定量的诵读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2.通过自学,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实词有“师”“传”“从”“道”、虚词有“之”“其”“而”“乎”“所以”等。能够区别古今异义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现象,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3.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情境导入—朗读吟诵—质疑—文本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从师的意义和能者为师的道理,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在当今这个社会,学生更应该养成尊师重道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标要求,我确定本文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1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语文课标指出,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
2鉴赏分析本文的说理方式和方法
难点: 本文是议论散文,文中的对比论证方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值得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借鉴,因此,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本文的既定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教法和学法上作出简单阐述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
①点拨法
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此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方法,通过比较,温故知新,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归纳法
指导学生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例如《师说》第一课时讲解重要实、虚词,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传”“师”“道”等实词义项及“之”“其”“所以”等虚词用法。
(二)学法
①诵读法
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老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来,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②圈点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清代学者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因此,我将从两方面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
③质疑法
这是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解读课文,学会向学生向老师质疑。特别是课文字词的疏通翻译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④练习法
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练”不求“多”,应求“精”,要用最得当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说教学程序
(一)总体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立了整体教学思路,通过诵读把握全文;通过质疑师生互动;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课堂练习巩固知识,强化记忆.
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师说》一文教学安排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诵读以及理清思路掌握一些难懂实词虚词和句子
第二课时主要进一步了解文章结构层次,体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第二课时则主要学习文中的正反对比论证方法以及体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导入及解题 (5分钟)
我将以展示图片的方式导入,以这种直观的方式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者,学生齐读注释1,补充作者相关事迹以及文学常识.
2.整体把握 (12分钟)
(1)教师配乐示范朗诵
(2)难读异读字读音点拨指正
(3)学生自由朗读
(4)全班齐读
(5)理清全文思路 (板书)
3.分析理解文章第一二自然段,交流评议(21分钟)
(1) 教师范读
(2) 理解并归纳涉及的古今异义词语以及词语活用.
例如, 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所以 古:用来??的 凭借 今:因果关系连词吾师道也
师,名词用作动词即“学习”
吾从而师之 师,名词用作意动词即“以??为师”
4总结 (5分钟)
总说老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择师的原则,推出“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5.布置作业 (2分钟)
抄写文中重要字词和句子
(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通过抽查背诵及检查翻译来复习上节课所学。(8分钟)
2、用第一课时一样的方法对第三四自然段进行学习(12分钟)
(1)找一名学生示范朗读,并讲解对本段的字词积累,疏通文意。
(2)由学生补充积累到的字词并质疑,教师点拔,师生互动。
(3)师生归纳重点词语、句式。
3、体会语言:整散结合 顶真手法 (13分钟)
(1)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2)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拓展延伸 (9分钟)
【问题设计】虽然文章说,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是读到这里我们还会只是这样看吗?他还是写给谁看的呢?
【点拨】这个问题可以从韩愈《师说》一文当时的现实意义及长远影响来谈,学生可以展开思维,拓展想象空间
5、作业布置 (3分钟)
让学生课外搜集名人从师的故事,当做作文素材
(四)第三课时设计
1、复习上课所学,检查作业完成情况(5分钟)
2、教师设问:(17分钟)
通过教师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正反对比论证以及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1)课文的第二段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说说这一段用了几组正反对比的事实论据,这样对比有怎样的论证作用。
——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师道之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从批判反面
现象中阐明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2)试谈论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作者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作者概括而全面地提出教师的职责。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作用。第三段阐述师道、师生关系,以能者为师,也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比较容易接受,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
3、交流评议(9分钟)
提出一个思考题让学生讨论,问题是前面学过的《劝学》和今天学习的《师说》都是和学习有关的论说文,说明古人很注重学习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学者”与“师”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大家讨论一下。设这个问题,一是让学生将所学道理运用到实际的思考中,二是促进师生间相互学习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
4、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4分钟)
总结: 文章以“古之学者必有师”为中心论点,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以娴熟的艺术技巧,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阶层的愚顽与可笑。 作业布置在精,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得到运用。因此,本课作业布置如下: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写一篇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