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印象散文
随着通讯工具的日益发达与完善,短信、彩信、微信、E-mail、QQ、Skype等网络通讯已逐渐取代了传统而古老的书信往来,书信已逐渐成为了我们的一种记忆。现在偶尔如能收到一封来自远方亲朋好友的书信,反而多了一份惊喜与亲切。惊喜于当下还有人保持着这样一种传统的往来,亲切于那“见信如晤”的真实与诚意。
书信对于我们这一群“80后”而言,并非陌生。在上世界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特别是在农村,如哪家有一辆“凤凰”牌自行车,那是很风光的一件事了,更别说什么楼房、电视、冰箱、电话了。记忆中,儿时的我们,家境贫寒,父母为了生活,多半外出务工干活,父亲外出干活,母亲在家务农,相隔两地,也许这就是“打工”的雏形。此时的书信成了父母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工具。
每当身着绿色制服的邮差,骑着那辆绿色的自行车,“丁铃铃”“丁铃铃”的朝家门走来时,母亲就很激动,当邮差从那绿色的邮包拿出一封来自远方父亲的来信或者汇款单时,母亲的眼神总是充满了一种喜悦与期待,当母亲拆开信封,总有一口气要读完的冲动,当得知父亲在外一切安好的信息后,总有如释重负之感,特别是面对儿时的我们,母亲总归笑眯眯地对我们说,你爸爸又在问你们长高了没,饭量增大了没,或者就说年底回来给你们一人买一件衣服,带一些吃的回来之类的话语,每当听到这些,我们都很开心,就盼望着过年赶快到来,这样父亲就会回来,给我们带好吃的,给我们买新衣服,这样的期待就是通过一封封的书信发出去,邮回来。
对于儿时的我们,最开心莫过于母亲在回信中提起我们,每次母亲在回复父亲来信之时,总会希望父亲在外多保重身体,干活别太累,注意休息及饮食,特别会提到孩子们在家都好,请勿挂念,而那时候,我们就会争着和母亲说,希望母亲在回信里告诉父亲我又长高多少,我又帮母亲做了多少家务农活等等,那是一种炫耀,也是一种期待,炫耀是为了得到父亲更多的奖励,期待的是父亲早日归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增长,而我们也由儿时慢慢转进了中学,高中乃至大学,农村的生活此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楼上楼下,电视电话也走进了千家万户,此时的父亲也已回到了家乡,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也能将整个家庭支撑起来。当我们离家求学,也是偶然一个电话,报个平安,家书已慢慢变成了一种回忆。但由于当时的通讯还没现今这么发达,同学之间的交流多半还是靠着书信维系着,特别是刚上大学那会,由于我们都是贫困生,自然没有更多的资金花费于电话聊天中,和高中同学间的联系还是靠着最基本的书信。每当夜深人静,当自己在新的环境遇到新的问题,或者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就想赶快告诉远方的发小或伙伴,就会拿起信纸,轻轻展开,开头永远是那么的传统:XXX您好,见信如晤……如同真的面对发小或伙伴,倾诉着内心的喜怒哀乐。每当将信封塞进那绿色的邮筒时,总是多了一份期待与思念,而那种期待在信笺发出后一至两个星期最强烈,每当路过学校门卫那边,总要翻一翻那一叠信件,看有没有我收的,如有,那种兴奋,喜上眉梢;如无,那种失落,一落千丈,也许这就是传统书信的魔力,让人“喜怒无常”。
社会一天天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天天在提高,而我们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走上了富裕之路。手机、电脑已成为我们的必需品时,书信似乎也就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了,有事情打个电话,发个邮件,传个短信,QQ留言,也许也就解决了,电讯的发达逐渐替代了传统而古老的邮差,这貌似社会的进步,却又多少让人感觉少了些什么。
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到了大学一位历史学教授,他自称为一介书生,以甘做冷板凳之精神,钻研史学,出版了一本又一本著作,而我与他的相识纯属偶然,也就是这次的相识,让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亦师亦友,受益匪浅,而他日常生活中就有坚持书信往来之习惯,用先生话说,那是一种精神家园的坚守,那是一种文字馨香的坚守,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坚守。偶尔收到先生来信,总是激动万分,来信中不但有先生日常的问候与关切,更有对后辈的殷切鼓励与关怀,每次读到先生来信,如同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让我备受感动。据悉,先生与他在外求学的爱女一直保持着传统书信的往来,在他们的对话中包含了对学术,对人生,对社会,对生命的思考,而这样的对话往往又是一种学人的讨论,在思想上产生更多的共鸣与碰撞。有很多次,在先生的书房里,翻阅当代文坛、学界前辈与先生间的书信往来,在泛黄的信笺纸上,那优雅的文字,行云流水之潇洒一展无余,看似一封普通的书信,却包含了一种文化气息,甚是一种历史沉淀之载体,那种书信带来之平静与馨香,让人陶醉,让人感动。
也许是受先生的影响,我也尝试着再次以书信之方式与远方的亲朋好友交流,虽然他们不理解,甚有笑话者,但在这样的方式中,我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踏实、真诚,每当夜深人静,翻开信笺,想了很久的话语流露于笔端,行云流水般的书写下来,内心总是充满了一种满足,一种欣喜,那种久违的感觉仿佛把我带回到了儿时时代,带回到了母亲油灯之下回复父亲信的`情景,甚是温暖。
今天,当我们如果再次以书信的往来去和别人交流,我相信有很多人会嘲笑或讥讽我们,说故作清高,其实那不是清高,那只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坚守。当然了,今非昔比,以改革的眼光看问题,传统的邮政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下快节奏人们的生活,但如何让传统的邮政在新世纪更好的发展下去,在下以为唯有持之以恒,坚守本色,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有所改进与拓宽,传统而古老的传承方有机会改变。比如邮政开通了EMS的快递业务,也就拓宽业务渠道,使得绿色的制服永不褪色,发挥其更大更强更快之效用。
今天,我国的邮政业务已取得不错的收益,如何在国家调整的转型期间,把握机遇,当物流产业迅猛发达的今天,普通邮政也不断改革与创新,比如邮政大网传统上的三流合一,三流是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充分适应时代发展之需要,形成更加强大的传输网络,方便千家万户。当然,在这些眼花缭乱之快递服务业务中,我还是钟情于那普通的书信,虽如片片飞雪,却承载着万千的情感传播远方,让相隔远方的情侣,感受到了甜言蜜语;让远在异乡的游子,承载着对故乡及父母的遥望;让异国他乡的朋友,倾诉着彼此的关切。这也许就是那片片书信带给人们生活永远无法改变的快乐与寄托,而这样的快乐与寄托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再坚持与传承呢?
书信印象,心中所想,展开那久违的信纸,拿起那久违的钢笔,真诚的书写下那再普通不过的开头:XXX您好,见信如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