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片段教学教案2021文案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数和最小数,并用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
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let’sgo!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0独立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商是循环小数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2、用计算器验证。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做一做”,你发现什么规律?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校对。
三、请学生总结,也可质疑。
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四、独立练习P317-9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片段教学教案2021文案2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露在外面的面的数量问题,并会求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
2.能做到有序、多角度去观察,并在经历中发现规律。
3.在操作与交流中,体会归纳、替换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组8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记录卡,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运用方法
1.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一组立体图形,看谁能最先看出: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有8个小正方体)
师: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吗?
2.师:看来仅有观察还是不够的,还要在观察基础上加入合理的推想,把你视线所及看不到的在脑海中想到,才会得出正确结论。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用观察和推想这两种方法来探索《露在外面的面》(板书课题)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
1.师(请看大屏幕):一个小正方体放在墙角,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哪几个?
2.师:继续看大屏幕,这有几个小正方体?
(学生可能回答:有4个小正方体)
师:它有几个面露在外面?你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露在外面的有9个面。 上面
的小正方体有3个面露在外面,前边的小正方体也露
出3个面,右边的小正方体也一样,3+3+3=9,所以一
共有9个面)
师追问:不是有四个小正方体吗?你怎么只数了三个?
(学生可能回答:有一个小正方体的面全被挡住了,
一个也没露出来,就不用看了)
师生一起按照上面、左面和右面的顺序数露在外面的面。
师:他是这么数的,谁和他的想法不一样?
(学生可能回答:我先看正面,一共有三个小正方形;
再看上面,也有三个小正方形;再看右面,也有三个小正方形。3+3+3=9,所以一共有9个面露在外面)
师:谁听清了,他是怎么数的?
(生重复方法)
师生共同按这一方法数。
可是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不看左面,也不看下面、后面?
(学生可能回答:因为那三个面都被挡住了。)
师: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方法是按小正方体的个数一个一个数的;第二种方法是从不同方向看的,先看上面,再看前面、右面)
师(边演示边总结):第一种是逐一观察每一个小正方体,把他们露出来的面的数量分别数出来,然后再相加;第二种是分别从露出来的三个方向看,正面、上面、侧面,从不同方向数出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然后相加。不论用哪种方法,只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了。
3.学生操作
师:这四个小正方体一起放在墙角,除了我们看到的这种摆法外,还可以怎么摆?想一想,与同伴交流。
师(结合板书)小结:都是用4个小正方体来摆,但由于摆的方式不同,露在外面的面数也不同;即使露在外面的面数相同了,摆法还是不同。
三、合作探索,发现规律(18分)
师:刚才我们用4个小正方体随意摆在一起,露在外面的面数有所不同。现在我们用几个小正方体,按一定的方式有规律地摆,露在外面的面数会怎样变化呢?
1.出示合作提示
①小组同学商量、选择一种方式,之后按照这种方式有规律地摆(如横着摆、竖着摆……)。
②先由一个小正方体摆起,记下露在外面的面数;再逐个增加小正方体,并依次记录露在外面的小正方形的面数。
③边记录数据边观察,并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
师:你看懂提示了吗?有几个要求?
什么是有规律地摆?
2.小组合作探索,并填写记录单
小正方体的个数 1 2 3 4 5 6 ……
露在外面的面数
我发现的规律
3.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边说边演示,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并说说你们的发现。(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相机处理。)
预设:
(展示学生记录单)
小正方体的个数 1 2 3 4 5 6 … …
露在外面的面数 3 5 7 9 11 13 ……
我发现的规律 每增加一个小正方体,就增加2个面
师:每次增加的都是这样2个面吗?你指指看。
师指着上面的面问:这个面不也在变吗?为什么它不算成是增加的面?
(学生可能回答:它虽然有变化,但是这个面没增加,原来的上面被盖住了,又露出一个上面,所以上面没变)
师:原来上面的这个面始终起到了替代的作用,它的个数始终没变,那么我们在数增加的面数时就不用考虑这个替代面了。
师(面向全班):现在,让我们一起看这个表格,如果按这种方式继续摆下去,摆8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一共有多少个?10个小正方体呢?20个呢?你发现了什么?(也可以提示学生观察小正方体的个数与露出的面数的关系)
四、练习巩固
基础:
变式:
拓展:
五、小结: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片段教学教案2021文案3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5、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二、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 × ÷ -
÷ + 1- 3+
2、笔算。
+ - - + 12×5×2 24÷8×5
(生完成后,请生汇报运算顺序。)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
2、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问题。
3、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
(请生思考: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计算的?)(分数的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还可以怎样写?)
12× ×
=4×
=3
答:航模小组有3人.
孩子们,请看下面这幅图,你能独立解答吗?
(改变题里的条件与问题,让学生读题,分析条件与问题,找出解题的方法)
第一步求:摄影小组有多少人? 第二步求:气象小组有多少人?
算式:3÷ =4(人) 算式:4÷ =12(人)
综合算式: 3÷ ÷
=3× ×3
=12(人)
答:气象小组有12人.
(引导学生小结)
(三)反馈练习
25÷ × 100× ÷ 24÷ ÷ × ÷
(生分组完成,完成后请生说出运算顺序)
生独立完成后小结。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57页的练一练1、2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片段教学教案2021文案4
1、教材地位作用
尝试与猜测这部分内容是《标准》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它从“中国古代名题”延伸到“普遍联系找规律”,其中内容广,想法深,理念新是教材的一大特色。《点阵中的规律》看起来似乎对学生很陌生,与其他知识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一节相对独立的数学活动课,其实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如:一年级的找规律填数,二年级的按规律接着画,以及四年级探索图形的规律,都是逐步将数形结合在一起,将知识进行进一步提升。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在生动的情景中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归纳概括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的意识。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数学学科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观察、寻找图形的特点,从而探索出点阵中的规律,并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2)、通过活动教学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抽象思维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增强学生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点阵中的规律。
4、教学难点: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第二部分:教法学法设计
教法安排
本节课我运用了活动教学形式,通过创设找朋友的游戏情境,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组内合作学习,以及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方式,归纳总结出中的规律,充分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学法体现
五年级学生善于动手操作、探究能力较强,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将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进行综合运用,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粘一粘等形式,体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第三部分:设计思路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针对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实际,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理性的重组:首先利用常见的五子棋、跳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点阵,再通过生动有趣的找朋友活动,为学生呈现了形似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部分点阵图,让学生发现概括点阵中的规律,从而计算出后面图形点的数量。
其次,为学生演示了点阵的划分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规律,并列出算式,让他们体会到点阵研究数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并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完成练习,最后为学生呈现了生活中的点阵。
第四部分:教学程序
(一) 课始激趣,兴趣盎然
出示学生熟悉的五子棋、跳棋,让他们直观地看到:象这样有规律排列的点子图在数学中可称之为 “点阵”,从而引出课题:点阵中的规律。(二) 课中参与,兴趣正浓
1、师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点阵图中的部分图形,将其余图形发给小组内的学生,请他们玩找朋友游戏,将手中的图形在黑板上对号入座。(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2、请小组派代表按点阵中的规律贴图,并说一说想法。
3、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通过互评将规律补充完整的同时,教师适时引导:“想计算每个点阵中有多少个点子该怎么办呢?”“如果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再多一些,该怎样快速求出点阵中点的个数呢?”
4、以正方形点阵为例,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计算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总结的规律抽象成算式。
5、请学生运用发现的这一规律说出第五个正方形点阵有多少点,试着画出图形,并说一说想法。
6、同理,请学生总结出长方形点阵的规律,并列式计算。
7、请学生继续寻找三角形点阵的规律,并写出算式。适时引入划分法,让他们说说三角形点阵有没有其它的划分方法。
8、让学生用划分法将第五个正方形点阵图进行划分,并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情况灵活的出示“折线划分法”,使学生体会到通过点阵研究数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三) 课末设疑,兴趣犹存
1、按下面的方法划分点阵中的点,并填写算式。
(请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图中的划分可以轻松列出算式。)
2、观察下列图形的规律并填空。
(此题是总复习中练习,让学生寻找规律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观察下图中已有的几个图形,按规律画出一个图形。
(为了使有困难的学生生动地理解图形变化的规律,我采用了不同颜色标出了每次的变化情况。)
第五部分:拓展应用
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设计了拓展应用,运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了点阵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它对我有什么帮助?这节课表现的怎样?”或者反思探究过程中的问题,达到思想共享的目的。
(这种开放式的总结,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感悟、自评与互评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这节课我本着“充分预设,关注生成”的态度,让学生自主的探究,解决数学问题,获取数学经验”。 在现实情境中,有意识地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归纳概括的全过程,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片段教学教案2021文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把平行四边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顺利推倒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三角板等。
学具准备:
2块平行四边形彩色纸片、三角板、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
师:出示平行四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征?生指出它的底和高。你能画出它一条底边上的高吗?(在平行四边形图片上画一画,并标出底和高。)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创设故事情境
同学们,喜欢喜羊羊的动画片吗?据说羊村的牧草越来越少,村长决定把草地分给各个羊自已管理和食用。懒羊羊分到的是一块长方形地,喜羊羊分到的是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它们认为自已的草地更少,争了起来。同学们想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你们准备怎样解决呢?
2、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口算长方形草地的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
(2)师:你能帮它们求出这块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自主探究,操作交流
1、大胆猜想
师:在学习推导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最初使用了什么的方法?(数方格)今天学习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不能也用这个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生看大屏幕,认真数方格)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都是18平方米……) (知识点)
师: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两个图形,并完成的表格。完成后想一想,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和宽有关,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
(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纸板,生看图猜测。)
生汇报猜测结果,师随机板书。
师:如果有很大很大一块草地,需要求它的面积,用数方格的方法方便吗?再则刚才数方格时,我们都是把不满一格的当半格去数,这样也不一定准确,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2、操作验证
提示:想一想,如果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过去学过的图形,就可以根据已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出它的面积了,转化成什么图形,怎样转化呢?请大家拿出手里的学具试试看。
学生动手剪拼(可以小组合作),并向周围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转化的.
(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师:你是怎样做的呢?谁愿意上来演示并说一说呢?
(学生有的拼成三角形,有的拼成梯形,有的拼成长方形,还有的拼成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各种各样的已学过的图形,你们真棒。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种图形的面积我们懂得计算呢?
生:长方形。
师:怎样剪才能拼成长方形呢?
师:请大家拿起另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动手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吧!
生再次操作。
4、发现方法
师:我们已经成功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请结合刚才的实验过程,动动脑筋想一想这些问题。小组讨论交流。
(电脑显示思考题)
小组讨论交流。
(1)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变了吗?
(2)方形后的长和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能不能根据这些关系,总结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方法呢?
实物图片展示拼剪过程同时回答上面的讨论题。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知识点)(能力点)
5、回顾公式推导过程
(1)结合课件演示各部分间的相等关系。
(2)指名说说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样推导出来的?
6、学习用字母表示公式。
师:如果平行四边形式形面积用字母S表示,底用a高用h表示,你能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吗?(指名说说,师板书:s=ah)
7、记忆公式
闭上眼睛记记公式。
如果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8、尝试运用
师:我们发现的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不是对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适用呢?请同学们用面积公式帮喜羊羊算一算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看计算结果与数方格方法求得的面积结果是不是一样?
(出示喜羊羊的草地图)(说明格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三、深化运用,加深理解
通过计算,它们两人的草地面积相等吗?(相等)它们终于消除了误会,破涕为笑,齐声说:“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原来这么简单,我们也会了。”
1、算出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考查点)
课件出示图形
(羊村长看到小羊们的进步很高兴,说:“再出几个选择题考考你们吧。”)
2、选一选。(题目见课件) (考查点、能力点)
(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底边对应的高)
你有什么结论?(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3、(羊村长说:我老了,你们能帮我算需要多少棵白菜秧苗吗?)
(考查点、能力点)
有一块地近似平行四边形,底是15米,高 是10米。这块地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种8棵白菜,这块地能种多少棵白菜?
四、解决问题,应用拓展
1、小小设计师
羊村小学教学楼前要建造一个面积是24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花坛,请你帮它们设计一下(要求它的底和高均为整米数),可以有几种方案?
2、喜羊羊准备在草地的四周围上篱笆,你能帮它算算篱笆长多少米吗?
五、总结全课,提高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是怎么来学会这些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