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最新范文

莉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最新范文1

设计意图: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的成败,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的全部劳动,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努力的方向。还有对学生的评价,包罗万象,既有对学习方法的评价,又有对学习情感的评价,也有对自己的鞭策鼓励。这样的评价,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启发,便能让学生在被他人肯定的同时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从而把主动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这节课我在设计上注重这两点,来设计和展开教学。

教学要求 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求出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思考并回答:①什么是公约数,什么是最大公约数?②什么是互质数?质数与互质数有什么区别?(回答后做练习十四的第5题)

2、求30和70的最大公约数?

3、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7和21 8和1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求这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求出下列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7和21 8和15 42和14 17和19

(2)观察结果:通过求这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9页的结论。

(4)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69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做后由学生讲评,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习十四的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看哪几组数是第一种特殊情况,哪几组数是第二种特殊情况,再解答出来。

2.做练习十四的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作出判断后再让学生讲明判断的理由。

3.做练习十四的第9题,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四的第8、10、11题。

2、有兴趣、有余力的同学可做练习十四的第13-题和思考题。

课后反思:有的数学问题比较复杂,光靠个人的学习,在短时间内达不到好的效果时,教学时,我让学生前后桌组成四人小组,小组中搭配上、中、下三类学生,由一位优等生任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讨论如下问题:(1)、一个数的约数与这个数的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2)、两个数的公约数与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我们知道“最大公约数”一课最难理解的就是其算理,我也尝试过多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无论是老师讲解还是学生看书,给学生的感觉大多是:太难懂了,算了吧!这时,何不让学生讨论讨论,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说说?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样,不仅保证了全班同学的全员参与,使每位同学都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而且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启发、讨论、总结,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想法在逐步完善着,学生个人对最大公约数算理的理解都会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学生的归纳、推理、判断等能力也在这里得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在不断增强;当自己的意见被采纳时,学生也在尽情地享受着交流成功的乐趣。如果学生能把学习当成一件“美差”去做,这不正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最新范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的例题,第2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先通过学生合作搭积木,感知不同立体图形的实物,再从这些不同的立体图形实物中区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感知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

想想做做主要通过对图形的识别和联系生活中的物体,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中第1题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连线,加深对不同形体的认识,并通过举例得到进一步巩固;第2题通过分、数不同物体的个数,进一步认识每一类形体的特征;第3题结合旧知进行练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知道各自的名称。教学难点是联系生活加深对各形体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2感知平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东方明珠电视塔、凯旋门、世贸大厦。

讲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工人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

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我们来做一回小小建筑师,造一幢你喜欢的房子,好吗[评:通过引导学生鉴赏生活中一些美丽的建筑,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动手探索,体会领悟

1、搭积木

讲述:取出你们的积木,小组合作搭一搭。注意哪些容易搭牢,哪些不容易搭牢。

小组完成后推荐一个展示作品,并说说用了怎样的积木块拼搭的。

2、分一分

讲述:我们的小设计师真棒!如果老师请你把这些积木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呢 小组合作分一分。

学生合作探索,边分边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交流。

提问:小朋友把它们分成了几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交流分的结果及想法,逐步达成共识,分成四类。

3、识形体

引导: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积木,(一起感知长方体)我们把这一类形体叫做长方体,(出示立体图形)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积木。

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名称和图形,取出相应的积木。

引导:你想给另外的几类积木分别取个名称吗。

学生大胆猜想并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讲述: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一画这四个图形。现在老师说一个名称,请你拿一个积木,行吗。

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

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评: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搭一搭、分一分、认一认、摸一摸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形体的过程,感受四种形体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欣赏了数学的美。]

4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玩了积木,你能告诉大家你从积木中得到了什么新知识吗顺着学生的回答得出课题认物体,并渗透美育。

三、巩固认识,应用拓展

1 、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南瓜博士觉得小朋友非常聪明,给我们带来了一道题,就是书上想想做做的第1题,请你帮它们找朋友,连一连。另外,南瓜博士还提了一个问题: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学生完成后再交流,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举出各种形体的实物,比比谁说得好

讲述: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都是它们的朋友呢!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有更多的发现

2 、想想做做第2题

讲述:这儿有一堆积木,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出示表格)请同桌合作,找一找、数一数分别有几个,填在书上。

同桌一起完成,交流时教师演示分类,学生一起统计验证。

3 、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看了这一排积木,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统计一下正确的人数。

4、议一议。

如果再让大家搭一幢房子,你比较愿意选择哪些形体的积木为什么呢。

学生结合形体的特征、外观等各抒己见

[评: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连线、举例、分类、统计,进一步加深对四种形体特征的认识,从而初步建立各类形体的清晰表象。同时,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四、总结评价

今天大家的设计非常棒!将来肯定会是个好建筑师。请你谈谈这节课又知道了什么新知识,增加了什么新本领,好吗学生交流懂得的知识和自己的心得

[评:让学生自己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交流可以及时反馈,同时也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

[总评]

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在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经历对简单的几何形体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最新范文3

教学内容:p27倒数的认识,练习六全部习题。

教材简析:这个内容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作准备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注意突出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具有互相依存的特点。

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用汉字作比喻引入

1、师指出:我国汉字结构优美,有上下、左右结构,如果把杏字上下一颠倒成了什么字?呆把吴字一颠倒呢?(吞)一个数也可以倒过来变为另一个数,比如3/4倒过来呢?(4/3)1/7倒过来呢?(7/1也就是7)这叫做倒数,随即板书课题。

2、提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目标研究倒数的意义、方法和用处。

二、新知探索:

1、研究倒数的意义

师:请大家看书p27第3行的结语:乘积等于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学生自学后,问:有没有疑问?

师引导学生说出: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2、学生自主举例,推敲方法:

(1)师:下面,请大家各自举例加以说明。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a、以真分数为例;如:5/8的倒数是8/5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

(b、以假分数为例;8/5的倒数是5/8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c、以带分数为例;带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d、以小数为例;分两种情况:纯小数和带小数,纯小数相当于真分数,带小数相当于假分数)

(e、以整数为例;整数相当于分母是1的假分数)

学生举例的过程同时将如何寻找倒数的方法也融入其中。

3、讨论0、1的情况: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因为1与1相乘得1,所以1的倒数是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是1,所以0没有倒数。)

4、总结方法:(除了0以外)你认为怎样可以很快求出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看看书上是这样写的吗?(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自己说的居然和书上的意思一样)

三、反馈巩固: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问:8的倒数是几?

2、练习六5(判断)

3、补充判断:

a、a是自然数,a的倒数是1/a。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最新范文4

教学目标:

1.复习大数的读写及用四舍五入法将大数按要求凑整。

2.掌握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将大数按要求凑整。

3、能根据生活实际的需求将一个数用合适的方法凑整。

教学重点:

掌握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凑整方法。

教学难点:

三种凑整方法的区别,体会四舍五入是最常见的凑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领探究

1. 复习读写和四舍五入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5次人口普查,这就是我国近五十年人口增长统计图!观察这张统计图,你能读懂相关的信息吗?

①复习大数的读写读出1953—20--年全国人口数这些数都比较大,读这些数时,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四位分级)写出1953—20--年上海人口数

②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表示上海总人口、全国总人口的数量时做不到很精确,这时就需要用凑整的方法取一个近似数,你学过哪些凑整的方法?将上海人口数凑整到整万数。

2. 揭题: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四舍五入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凑整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关于“大数与凑整”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一:去尾法

1. 出示:小胖和小胖妈妈去商店买衣服,正好赶上商场服装优惠促销,小胖发现原先的价格都变成了相邻的整十数。

自学提问

(1)用“四舍五入”法行吗?为什么?

(2)原价198元的套装优惠后的价格是多少?

(3)这种凑整的方法叫什么?(提问分星级+独立思考+求助讨论)

2. 小结:不管尾数是多少,全部舍去用“0”来占位,这样的凑整方法我们叫“去尾法”。

3.跟进练习:制定其余服装的优惠价格。

(二)探究二:进一法

1. 出示:妈妈带小胖去服装店买T-SHIRT,小胖的身高是143cm,可是商店里的T-SHIRT 只有140cm和150cm两种尺寸。

自学提问

(1)小胖应该买哪种尺寸的T-SHIRT?为什么?

(2)像这样的凑整方法叫什么?

(3)与我们刚才学的“去尾法”有什么不一样呢?

2.讨论汇报。

3. 小结:不管尾数是多少,去掉尾数向前进一位,这样的凑整方法我们叫“进一法”。

(三)探究三

1.练习:学生当场编题将按下列要求凑整。四舍五入法 去尾法 进一法

2.比较这三种凑整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结:这些都是数凑整的方法,不同的是,“四舍五入”法是需要看尾数最高位上数的大小,而另两种方法是无需看尾数的大小,直接“进一”或“去尾”的。

三、感悟探究

(一)基础练

1. 下面用哪种方法凑整更合适?

(1)小亚有480分的积分,每200分可以换一个奖品,最多能换几个奖品?

(2)某商店有85根雪糕需要装盒冷藏,每个盒子只能装10根,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3)小明体重35kg,一部电梯的载重为1000kg,这部电梯最多能乘像小明这样体重的小朋友多少人?

(4)某工地有垃圾86吨,一辆卡车每次运8吨,需要几次才能运完?

2.178025用“去尾法”凑成整万数是(),用“进一法”凑成整万数是(),它们相差()。由此可见,用“去尾法”凑整,数字总是变(),用“进一法”凑整,数字总是变()。

(二)综合练习选择

1. 按去尾法在万位上凑整得7□8078≈740000,则□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2. 74590≈75000,它是按()规则凑整成整千数的。

①四舍五入或进一法

②四舍五入或去尾法

③进一法

④去尾法

(三)即时反馈练习

1. 书P90、91页最后一题。

2. 按“进一法”在万位上凑整得8□3068≈830000,则□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3.一桶纯净水重19千克(含桶重),一辆载重2吨的小货车最多可以装多少桶纯净水?

20--÷19=105(桶)5(千克)答:最多可以装105桶纯净水。

(四)拓展练习

1.某个数,经“去尾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2999 ),最小为(72001 )。

2. 某个数,经“进一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1999 ),最小为(71000 )。

3. 某个数,经“四舍五入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2499 ),最小为(71500 )。

四、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三种不同的凑整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将数进行凑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最新范文5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观察、画图和交流等活动过程中,认识射线和直线,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及其联系。了解从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并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2.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会用符号表示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相应的读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应用所学知识描述生活现象。

教学过程

一、 感知射线从生活中引入

教师打开激光灯,光线射向教室对面的墙壁上。

提问:在墙上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光点)这个光点是从哪里发出的?

再问:如果把激光灯的发射点和墙上的光点看作两个端点,那么中间的一条光线可以看作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

提问: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根据线段的特点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评析:用学生熟悉、喜爱的激光灯射出的光线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及时将具体的生活实例上升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有机孕伏与复习了线段的特点,为射线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提问:如果把激光灯射出的红色光线射向天空,你还能找到光线尽头的那个光点吗?(不能)这条光线会怎样?(这条光线会射得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

追问:这条光线还能用线段表示吗?为什么?

讲解:对!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光线看作是射线。(板书:射线)

出示教材第16页的情景图。

提问:这幅美丽的夜景图中,那五光十色的灯光都可以看作是射线吗?为什么?

谈话:但图上只能看到这些光线的一部分,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清楚地画出这些射线呢?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

学生画出的图形可能有:

反馈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比较,明确: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提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射线的例子吗?

[评析:揭示了线段的概念后,通过光线射向天空,射得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让学生初步感受无限。同时,让学生在尝试画射线的活动中理解和体会无限延长的含义,感受并理解射线的特点。]

二、 认识直线在操作中体会

谈话:想象一下,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会得到怎样的一条线呢?你会画一画吗?

学生画出的图形可能有:

师生共同评价,并通过讨论明确: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讲解:(指学生画出的直线)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板书:直线)

提问:那你会把一条射线变成一条直线吗?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把射线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直线。

小结:直线有哪些特点?

[评析:在对射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画直线,使学生对直线的认识建立在实际操作和想象的基础上。同时,要求学生将射线变成直线,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射线与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三、 形成概念在比较中整理

谈话:我们在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又认识了射线和直线,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板书。)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

学生口答,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评析: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放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学生在归纳中有效区分三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加深了对射线和直线的认识,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

四、 知识延伸在实践中提炼

1. 画一画。

提问:如果老师要你画一条线段、射线、直线,你会画吗?(学生按要求画图)

再问:如果老师要你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射线、直线,你会画吗?为什么?

谈话:如果老师要你以一个点为端点画一条射线,你会画吗?试一试从这个端点能画几条这样的射线?(学生尝试画图)

小结:从一点起能画出无数条射线。

谈话:如果老师要你经过一点画一条直线,你会画吗?可以画几条?先想一想,再试一试。

小结: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提问:如果老师要你经过两点画一条直线,你会画吗?可以画几条?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

小结: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 说一说。

谈话:其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例子在生活中用得很多。你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评析:让学生在画线段、射线和直线的交流与实践过程中,既巧妙复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联系,又适时归纳出经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射线,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同时,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及时拓展到在现实生活中,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

3. 想一想。

出示下图,谈话:小明从学校回家有A、B、C三条路线可以走,你认为小明选择哪条路回家最近?

谈话:这只是我们凭生活经验得出的结论,如果量一量呢?请同学们动手量一量。

学生反馈测量结果。

谈话: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让学生在纸上画两个点,量出它们之间的距离。

[评析: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测量、交流,明确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从而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

五、 角的概念在自学中获取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指学生画的从一点引出多条线段的图形),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图,你能从中找到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吗?

谈话:我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角。请大家想一想,关于角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再打开课本第17页,自学例题,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对于角,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自学后,组织反馈,并通过讨论使学生弄清以下问题:什么是角?角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用怎样的符号来表示?

提问:你能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活动后,师生共同评价。

[评析:由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巧妙地引入角,形象地突出了角的两条边是射线这一关键,使学生对角的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升。]

六、 练习拓展在辨析中提升

1.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图中有几条射线,组成了几个角?它们各是什么角?

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思考,明确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七、 回顾反思在生活中延伸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藏着很多数学知识。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找一找,看一看,并将你的发现与其他同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