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巧妙解题技巧总结

黄飞

小学数学解题技巧

一、从方法入手,掌握解题步骤

具体来说,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的步骤可以细分为以下几步:

①读题,即把握题意,准确理解题目的设置的方向以及考察的内容;

②说题,说提就是要厘清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以及所要求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将题目中的关键词进去圈注。如表示数量的“一共”、“几倍”、“平均值”等,此外也应当特别注意单位的统一。

③析题。就是要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这也是正确解答数学应用题的关键所在,这一步骤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特别高。

二、从经验入手,丰富生活体验

现在教材中的一些应用题,越来越与实际生活相符,大部分都能在生活当中找到原型。如经常会考察购物问题,若学生没有单独购物过,就对“总价=单价X数量”的关系式很难理解。在学习“千克和克”时,若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就不能够准确理解“净含量”的含义。在解答一些关于乘坐出租车的应用题中,若学生没有乘坐过出租车,就对这种问题比较难以下手。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也需要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

三、从情境入手,增强解题兴趣

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重难点之一,与其他题型相比,其解题步骤更繁琐,许多同学因此对其兴趣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能够巧妙的丰富应用题的情景,使应用题更生活化,那么同学们往往会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再解答应用题时就不会被当作是一种负担,反而可能会乐于去解答这些应用题。

使用适合学习所处阶段的考试技巧

一般的,学习处于不同阶段,例如在初级阶段,你应该采用相对固定的、适合这个学习阶段的考试技巧。对于你总结出的考试技巧,你要在考试中尽量执行,考试时不要因感到考试题目简单而冲动,也不要因感觉考试题目太难而乱了阵脚。

初级阶段者考试时碰到某道没有把握的题目,用逻辑推断、考试技巧、“直觉”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时,一般的,要以考试技巧得出的结论为正确的答案。这是因为初级阶段者往往知识掌握的不好,判断能力不行,直觉能力不够。中级阶段者考试时碰到某道没有把握的.题目时,用逻辑判断、考试技巧、“直觉”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时,往往应该以逻辑推断的结论为正确答案。而高级阶段者,可以把“直觉”作为判断标准。

小学数学的技巧

拿到试卷后是否整体浏览一下

拿到试卷之后,可以总体上浏览一下,根据以前积累的考试经验,大致估计一下试卷中每部分应该分配的时间。

安排答题顺序

关于考试时答题顺序,一种策略是按照试卷从前到后的顺序答题,另外一种策略是按照自己总结出的答题顺序。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你必须非常清楚每部分应该使用的最少和最多的答题时间。

按照自己总结的答题顺序:先做那些即使延长答题时间,也不见得会得分更多的题目,后做那些需要仔细思考和推敲的题目。例如,数学先做会做的题目,再做难题,所谓难题,就是你思考了好几分钟仍然无法做出的题目。再例如,英语和语文,你可以先把填空、选择、作文等题目做完,然后再做阅读题目。

确定每部分的答题时间

考试时能够做完的课程:对于那些每次考试能做完的课程,例如英语、历史等课程,你可以按照每部分考试分值的比例,确定每部分做题的时间。例如选择题占20%的分数,你就必须在20%的考试时间内做完选择题。然后,你再根据每次考试之后的得分情况,仔细分析是否可以在保证准确的情况下将某些部分的做题时间压缩,这样,你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做相对花时间长的部分。

不假思索、条件反射

无论你学习处于哪个学习阶段,无论你的学习能力如何,你都要通过平时考试、模拟考试、限时练习等等,把考试时的答题顺序、每部分的答题时间、各门课程的考试技巧等,训练到不假思索、条件反射的程度。

小学数学的解题技巧

一、理解问题要深刻

读题是理解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要反复读题,加深理解。但常常有这样的同学,读完题后还未完全理解题意便忙于解题,于是就出现理解不出来或解错题的情况,欲速则不达。

二、不要盲目列方程

用方程解题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用字母代替未知数,在考虑数量关系时,未知数与已知数始终处于平等地位,可以直接参加列式和计算,便于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直接地反映出来,从形式上看,它比列算术式要简便。如此说来,是不是在解题时我们就应一味地去追求列方程呢?实际并非如此。

这些题进一步说明列方程解题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通过以上几道例题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很多数学题用算术方法求解要比用代数方法求解简便得多,而且用算术的方法分析问题能很好地锻炼同学们的思维,使自己的头脑越来越灵活,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所以,在小学阶段,应尽可能使用算术方法去思考问题,而不要盲目追求列方程。

三、分析错误原因

对错误的解答,要能够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搞清楚是理解题意有误还是计算错误,是考虑问题不全面还是解题思路有问题。认真反思,吸取教训,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一)“篡改试题”

就是把题目改了再做,当然你不是故意这样的。同学们在考试时常受一些曾经似乎做过的题的影响,这个见过,那个见过,就顺着记忆做下去了,实际上由于其中一个条件或关键词的改变或数据的改变,编排顺序的改变等已使题目变得与原题大不相同了,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认真,再认真,条件是什么?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数据又是什么?与问题有怎样的联系?这些都需要思索一番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强调同学们画图、列条件、标数据、写等量关系等,把题目中提供的信息,通过自己的大脑再在草稿纸上表现出来,这样不易遗漏。当然这些都存在一个时间和效率问题,在考试时是不容你花大量的时间琢磨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题意掌握清楚,争取不受原来那些题的干扰。

当然,类似的情况太多了,你只要不受“老朋友”的影响,以为做过就轻视它。考试时,把关键落实到审题上,通过自己的努力,这些还是可以避免的。

(二)“答非所问”

这一错误的产生是由于同学们在解题时关注点不全面,想了这个忘了那个。我仔细分析,大致情况是这样:在每道题中都有一个赛点,或者说是一个难点,有些题是出现连续的几个赛点,一般同学们在突破赛点,解决难点后是非常兴奋的`,我懂了,我会了,我明白,给自己的感觉是这道题的分数唾手可得,就什么都不顾了,问乙多少答成了丙多少,问多多少答成了总数是多少,问男比女答成了女比男……有同学感叹:我怎么忘了乘以3了呢?我怎么最后没加起来呢?……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因此,同学们在做题尤其是考试时,既要有一定的兴奋来刺激大脑思维的活跃,也要以相当的冷静来分析全题的道道机关,弄清出题人的意图,它要考你什么知识点,用什么方法,赛点在哪儿。不要因为题目似乎见过,难点已经突破而忘乎所以。在考试解题时首先能做到这两点,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有大幅提高。

(三)“丢三落四”

“丢三落四”这是最常见的错误,对于考虑问题不全面不周到的例子,我在很多专题课上讲到过。而对于一题多答案的试题在各重点中学的招生考试题中十分常见。

(四)“理解有误”

较多的错误,还是开篇提到的理解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