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

张东东

2021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1

教材解读:

“分数墙”是分数线型模型的一种发展,利用“分数墙”可以直观地将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和同分子)和分数的加减计算(同分母)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复习,在接触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的第一节课比大小,已帮助学生建立了简单的分数知识框架,在这,再次帮助学生建立起分数比 较和计算的统一模型,也作本单元的一个总结。

学生解读: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比较和计算的形式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直观具体的模型对于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帮助,“分数墙”可以看作是分数的线型模型的推广,可以为学生进一 步将分数进行抽象,将分数表示在数射 线上做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进行整理。

2.以“分数墙”为依托, 发现和列举大小相等的分数。

过程能力和方法:

1.通过对“分数墙”的观察、探 究,直观建立起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计算的统一模型。

2.能够简洁、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分数大小比较、加减计算在具体情境中的实用性。

教学重点、难点:

在分数墙上比较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放式导入

1.认识“分数墙”

仔细观察

交流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受

二、核心过程推进

1.运用分数墙解决比大小问题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利用分数墙比一比7/16与11/16的大小

(2)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

比较5/6与5/7的大小

2.小结:分母相同、分子相同的分数在分数墙中也可以通过找到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3.练一练(P36)

11/16○15/ 16,

1/9○1/6

4/7○4/9

4.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计算

加法

(1)试一试:4/9+5/9

(2)你怎么想的?

减法

(1)7/10-4/10

(2)交流:类似于在数射线 上做分数加减法。

5.练一练(p37)

2/7+4/7

4/12+7/12

9/16-4/16

6.相等的分数 你能不能在“分数墙”上找一找,哪些分数是相等的?

(1)记录

(2)你是怎么找的?推出方法:画一条竖线

设计意图:

利用“分数墙”来比较相同分母的分数,可直观找到这两个分数进行比较。

利用“分数墙来比较”来比较相 同分子的分数,可直观找到这两个分数进行比较。

相同分母的 分数的加减法也可以在“分数墙”上直观地予以解决。

三、拓展式延伸

1.填入合适的数

3/20+□=15/20

□-5/13=5/13

15/21-□=8/21

2.补充练习

独立 思考后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

变式练习

拓展学生思路

反思与重建

2021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练习三3—6题。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

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练习:

第3题:

分一分,说一说

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梨,动手分一分,

然后说说分的过程,

最后填空:一共有( )个梨。平均放进3个盘里,

每盘放( )个。

第4题:

圈一圈,说一说

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

提出问题: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空,集体订正。

说说是怎样圈的,圈的结果怎样。

问:除了圈一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想乘法

(4)、除法初步认识(一)

2021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3

一、设计说明

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不仅在生活中运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l、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各项教学内容全部贯穿于活动当中,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关注合作,促进交流: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运用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把积极思考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组织活动,引发思考: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体,我组织了许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所独有的特点——数学思考。

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114页。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中重、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有趣的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小红的衣柜里放着五件衣服(出示图片),她可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活动策略:①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

②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

③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介绍连线法。

(三)、课堂实践,巩固新知。

l、破密破。(课件出示课件密码门)

(1)学生用数字抽拉卡拉一拉,并记下结果。

(2)学生汇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课件展示密码)

(3)生生相互。

2、早餐搭配。(课件出示情境图)

(l)老师提出要求: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2)学生独立练习,在书上连一连。

(3)学生汇报早餐搭配。

3、路线选择。降件展示游玩景点图)

(l)师引导观察:从儿童乐园到百鸟园有几条路线?从百鸟园去猴山有几条路线?

(2)学生独立思索后小组交流

(3)全班同学互相交流

4、评选小小节目主持人活动。

师提出要求:主持人要求一名男同学与一名女同学搭配,每小组根据男、女生人数设计搭配,由组长作好活动记录。

(1)小组活动,老师参与小组活动

(2)各小组展示记录

(3)师生共同

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021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4

教学内容:

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抽取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1、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实验活动。

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3、发现规律。

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做一做

1、第1题。

独立思考,判断正误。

同学交流,说明理由。

2、第2题。

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呢?

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1、3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第21练习。

2021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5

四年级(下册)教材教学了折线统计图,本单元继续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发展统计意识。

复式统计图里一般同时表达两组数据,它们有共同的主题,各反映一个内容,分别画成两条折线,便于人们根据折线的形态以及两条折线的位置关系,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获得需要的信息。例题和习题选择宽广的题材,让学生充分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它的应用价值。

1、巧妙地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凸现特点。

例题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青岛、昆明两个城市3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提出的问题是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两幅统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逐月计算两个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数,才能找到答案。在学生感觉这种方法非常麻烦的时候,教材把两幅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巧妙地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三个问题,逐步教学复式统计图的知识。

第一个问题是识别复式统计图中表示两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折线,引导学生看懂复式统计图里的内容。在一幅统计图里,用两条折线表示两组数据,为了便于区分,例题把一条折线画成实线,另一条折线画成虚线,用图例说明两条折线各表示哪组数据。教材没有把这些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让他们带着“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一条折线”这个问题看统计图,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这些知识,理解把两条折线画成不同形式的线的原因以及图例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是比较两个城市的月降水量,找到降水量最接近的月份与相差最多的月份。在复式统计图上比较这些内容,不需要计算,只要观察表示同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距离最接近,降水量最接近;距离最远,降水量相差最大。显然,在复式统计图上进行比较比在两幅单式图上比较方便得多。这是复式统计图的优点,也是例题的教学重点。教材让学生在活动和思考中获得这些体验,明白人们为什么制作复式统计图的道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三个问题是开放的,继续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描述现象,提出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重视发展统计观念。

练习十三配合例题,看重进行三个方面的练习。

(1) 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1题和第6题都是画图练习,要根据统计表里的数据,在图上描点、连线。在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时,已经进行过这样的练习。制作复式统计图要注意两点: 一是两组数据要一组一组地在图上画出来。如第1题,先依次描出表示七天最高气温的点,并连成折线,再画出表示最低气温的折线。如果两组数据同时画,容易发生错误。二是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要严格遵照图例的规定画,不能弄错,更不允许别出心裁。如果第1题把表示最高气温的折线画成虚线,最低气温的折线画成实线,对照图例,就闹出一天里的最高气温低于最低气温的笑话。如果随心所欲,把一条折线画成红色,另一条折线描成蓝色,那么别人对照图例,就无法分辨两条折线各表示的数据。

(2) 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

统计活动不能停留在数据的获得和呈现上,其价值更体现在对数据的利用上。关于这一点,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相当重视。本单元一如既往,第2、3题都是看图回答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在统计图里收集信息,比较数据,分析状态,作出判断。这两道题紧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一是比较同一时间的两个数据的大小,如1999年我国固定电话的用户比移动电话的用户多,3年移动电话的用户比固定电话的用户多;二是从两条折线的形态分析两个事件在发展态势上的差异。如表示移动电话用户的折线明显比固定电话用户的折线陡,反映出1999年到3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比固定电话快。明园小学五年级一班学生家庭拥有电话机和计算机情况统计图里,表示电话机数量的折线从1年起保持水平状态,反映出从这一年起各个家庭里都有电话机;表示计算机数量的折线从1年起逐渐变陡,反映从这一年起拥有计算机的家庭快速增多。

(3) 联系课外活动应用统计知识,培养统计观念。

小学生的统计观念是初步的,表现为对统计活动有兴趣,能应用习得的统计知识开展统计活动,能通过收集、分析数据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简单现象。第4、5题为此而设计。第4题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记录水仙花球20天里根和芽的生长变化情况。不仅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还鼓励学生做一做这样的实验。综合数学和自然两门学科里的知识与活动,感受数学是人类活动的工具,是人们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语言。第5题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记录的两架模型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其中有每架飞机的飞行高度从逐渐上升到保持平稳,再到逐渐下降的过程信息,可以对这两架模型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时间、各个时刻的飞行高度进行比较,从而对它们的飞行情况进行。让学生又一次感受统计能描述客观世界里的一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