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到了,是那个什么‘一枝红杏出墙来’那首诗吗?”一个急切的声音说道。
“不是!不是!”一个得意的声音反驳道。
今天,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叫做“猜唐诗”。游戏规则是:1.双方各选一首诗。2.小组商定绘画的内容、顺序,每队5人,每人都得画一部分诗的内容;3.游戏过程中,如果猜出对方诗名加两分,再猜出整首诗及作者和朝代,还能加三分。游戏开始啦——我们继承了莫奈和马奈的画画方法,叫做“印象派”。我们的死对头“写实派”正和我们一样在选诗,到底是什么诗,待会揭晓这个谜团。双方选诗完毕,开始画示意图。我们队首先上场的是吴尚泽,他很随意地在白板上画了几笔,雨点就被画出来了,不愧是印象派的队员。不过多人认为它是鸟蛋......第二个是李昱晨,他画了一个正在酣睡的火柴人,真像一根鱼刺呀!本队最后一个是我,我画了一个凋谢的花朵。正在此时,对方最后一名队员也画好了,几乎是神同步啊!
我方猜不出对方是在画什么,因为对方画了一个疑似雪人的未知生命物体,后来我们猛翻书才猜了出来,是《大林寺桃花》。因为我们记不全诗歌偷看了书,又被水老师无情地扣了五分,只能得-3分。对方得了两分。我方输得好惨啊!
下次我一定要多背唐诗,多练习绘画,以期取得胜利。
星期天,我和妈妈乘公交车去陆埠。
在我身旁的座位上坐着一位阿姨和他的宝宝,小男孩手里拿着一块面包,一边吃一边听妈妈教他背古诗。阿姨念道:“锄禾日当午……”每当阿姨念完一句,小男孩也摇头晃脑,奶声奶气地跟着念:“锄禾日当午……”看到小男孩这么小就会念唐诗,还念得像模像样,旁边的乘客都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汽车一路往前开,小男孩手中的面包还没吃完,大概是吃饱了吧。他攥着面包随着汽车的晃动,一些面包屑掉在他的衣服上。阿姨看了看,皱着眉头说:“吃饱了吗?不想吃了就扔掉。看,衣服都被你弄脏了。”说着,顺手拿过小男孩手里的面包,扔进了车上的垃圾桶里。接着,她又叫小男孩背唐诗给她听,小男孩嘟着嘴,结结巴巴地说:“锄禾……日当午,汗滴……汗滴……”看来他是想不起来了,小脸儿涨得通红,可怜巴巴的望着妈妈。阿姨带着指责的`口气说:“是汗滴禾下土,告诉我们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汗水都滴下来了。现在记住了没有?”小男孩懂事的点点头。于是接着背道:“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粒粒……”正当“大功告成”时,又卡壳了。这下,阿姨可真生气了,点着小男孩的头说:“怎么老记不住?粒粒皆辛苦。就是告诉我们粮食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你脑袋里装什么东西,怎么就是记不进去?”小男孩委屈的哭了起来。车上一阵骚动,大家都投去异样的目光。
也许这位阿姨感到气氛不对,在躲闪中,无意间瞥见垃圾桶里的面包,顿时羞得满脸通红。除了小男孩偶尔的抽泣声,阿姨的安慰声,垃圾桶的碰撞声,车厢里安静极了。
人的一生中总会看很多书。看过之后,也总会有许多不同的感受和思考,我也一样。多年来,我始终反复阅读、思考着一本书,它的名字是《唐诗三百首》。所以,我对唐诗有了一些“体验”。有人如此评价唐诗:唐以前的诗歌,是稚气未脱的黄毛丫头,唐以后的词文,是容颜不再的半老徐娘,只有唐诗,是既有青春气息,又有成熟魅力的红粉佳人。这种评价也许过于主观,但也说明了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重要。
首先,唐诗有着或幽远凄清或明艳秀丽的意境。“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信手拈来这两首小诗,别管什么写作目的、中心思想,但看这短短二十余字,就仿佛进入了画中一般。多看唐诗,能够丰富自己的词汇,得到美的享受。
其次,唐诗中总含有大量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感情的思考,它们或轻松,或豪迈,或诡奇,使后人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老杜看国破家亡,所以发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叹;王之涣对统治者冷落边疆战士心怀不满,因而放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崇敬老将之勇猛,更是盛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因此,多看唐诗,能使我们对社会、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
何谓唐诗? 它是南国豆、西窗烛、原上草、云中楼,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位浣纱女,是茫茫雪原上的两行马蹄痕,它说悲欢离合,讲人生百态,道千秋之未道,歌万代之未歌。所以,它能流传千古。
唐诗?思绪又回到了那本精美的淡绿色图书上,那一段被尘封已久的记忆,再次被打开了。回家,锁上房间的门,被窗帘掩盖着的角落,有一本《唐诗500首》。
把它放在桌面上,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彩色的山水画。山上正下着濛濛细雨,远处山头上有一座房子,旁边有一面旗子迎风飘扬,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酒”字,在空白的地方,写着一首古诗。翻开下一页,里面有这首诗的翻译,作者介绍,关联的小故事等。
这是一首《清明》。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浮现了,我可以缩写它吧。
几分钟后,就有了成果:
清明,
时雨。
行人,
断魂。
酒家?
杏村。
我真是个天才!我的心里忍不住沾沾自喜。不经意地望瞭望时钟,天哪,已经过了半个小时了,我要快点写作业,赶紧打开书包。这人段时间是我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唐诗使我放松,帮我平复这一天中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紧张心情,可是……
现在,我再也没有时间去重复阅读一首诗。随着年级的增高,我不得不应付那小山一般的作业,更加珍惜那不多的休息时间。每天放学回家,吃过点心马上到书桌前,爸爸妈妈回来后,开始检查作业,然后吃晚饭,饭后做课外作业,写完了差不多该睡觉了。而唐诗,早就被丢在一边了。
我真想对自己说,留点时间给唐诗。
秋天来了,洛阳城里,诗人张籍像往常一样正坐在家中的书房里看书。这时,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张籍不禁打了个冷战,他站起来,慢慢走到窗前,轻轻掀开窗帘,望了望窗外,桔黄的树叶随着风纷纷落下来,院子里的那几株花早已经露出了光秃秃的枝丫,那小草正在风中瑟瑟发抖,一片荒凉萧条的景象。
此时此刻,张籍的情绪似乎很低落,因为那样的情景构起了他对家乡的回忆。他低下头,一边摸着妻子给他绣的荷包,一边想:已经好多年没回去了,不知道父母的身体怎么样了,孩子有没有好好学习……
忽然,一个想法油然而生:他想要写一封家书给自己的亲人。想罢,便铺开信纸,一边磨着墨,一边自言自语:“这里的事情那么多,要先写哪一件呢?”
张籍准备好一切,慢慢坐下,右手握着毛笔,左手提着袖子,闭起眼睛,陷入了沉思当中。许久,他睁开眼睛,快速地写了一句话,觉得不满意,就将纸揉成一团,扔向一边,然后喘了一口气,摸着额头,摇起头来。但他还是冷静地想了想,继续写起来。
不知不觉的,已经到了夜晚,信也终于写好了,张籍又不放心地看了一遍,修改了几个字,就小心翼翼地把信装进信封,然后才吹灭了油灯,开始休息。躺在床上的时候,张籍还在回忆着,想想哪里还漏写了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捎信人便敲开了张籍家的门。张籍突然想起了什么,赶忙拆开已经封好的信封,把信取出来,又添上了一句话后,才慢慢叠起,装入信封,递给捎信人时,还要千叮咛,万嘱咐,说一定要把信成功送到,捎信人连连答应。
捎信人骑上马,渐渐消失在张籍的视线中。张籍望着捎信人消失的背影,想到,再过一个月,家人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来信,不禁欣慰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