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

莉落

  沈从文的《边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件别致的艺术作品。《边城》赞美了“人性美的至美”,让人感受到美是人类的杰作,是一篇赞美人性之美的诗歌。《边城》中的人物翠翠是沈从文刻画的最成功也是最偏爱人物之一。她率真、美丽,充满活力,是沈从文心中的理想化人物,翠翠以其独特的艺术之美在小说中闪耀着不同的光芒。

  1.人物形象之美

  《边城》的开篇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的风景,那清澈见底的河流,山水间的小镇,吊脚楼,渡船。一切自然而美丽,一切如画,仿佛在一个梦里,给人以美的享受。翠翠就是在这个美丽、和平、和谐的成长环境中。因此,这也注定她温柔、诚实、率真的个性。

  翠翠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山村小姑娘,聪明可爱,温柔大方,是悬挂着的露芽,是青山下的一只白色小羊,一只令人怜爱的小猫。她来自青山翠竹之间,这使得她身上散发着山野的纯净与秀气。她人虽小却很懂事,每天都会帮助祖父去拉渡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将皮肤变得黑中泛红,显示出力学上的独特之美。

  湘西的清风秀水从小就陶冶了翠翠的情操,纯朴的民风净化她的心灵。因此,翠翠有着像水晶一样干净的性情。翠翠的成长与形象之美的塑造无法脱离边城的环境影响,更加受到了朴实的民风熏陶,同时,也受到了有着古道热肠的爷爷为人处事的启发。如小说所提,翠翠的爷爷是渡船能手,其忠厚老实,重义轻利。而书中写道“翠翠抱膝在月光下……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黄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虫声繁密如落”。这时的翠翠形象是美丽而温柔的。再加上边城的清新空气、柔和的月光、四周的景物,更是将翠翠之美推进一层,使读者沉醉在边城的氛围纯美中。

  2.人物人性之美

  在一个没有受到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冲击下的乡村世界中,收获了对自然风光、人事最基本的感知。沈从文以最纯净的形式来看待这些并保存在心底,避免受到现代文化知识、新思想和各种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因此,在沈从文描绘的'和谐、宁静、简单的湘西边地所拍风景的情节是简单、纯粹、自然的人性美。

  走进《边城》,读者肯定会被小说中的人性之美与纯朴的自然之美深深感动,由此交融成一个和谐的人性美。翠翠就是在这片灵山秀水中长大的,受到了淳朴的民风关怀。所以她是自然的化身,是沈从文理想的人物,是人性之美,是融入当地的生命的赞歌。《边城》所展现世界是简单,健康、淳朴、醇厚。小说用美丽的人性感动着读者,同样也在用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守护着翠翠的人性美。

  翠翠的爱情世界是纯洁、美丽的,超越一切世俗的利益,但同时也是隐约而朦胧的,时有时无。随着时间的推移,翠翠长大了,感受到爱情的她也会将野花戴在头上,当是新娘礼服。当看见王团总家小姐手上戴一幅麻花铰的银手镯,翠翠心中也会产生艳羡之情,然而属于她的爱情却终归是一串美丽而又漫长的梦。同样,她在爱情中的表现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翠翠人性美的重要体现。当翠翠和傩送初次相见时,她心底的爱情火花就被点亮了,但这依然是朦胧的、不清不楚、后知后觉的体会。当翠翠知道来做媒的是大佬时,他失望而错愕。她掩饰了心中的不满,而是依然期待着梦境中那份幸福的到来。翠翠的爱情为傩送而敞开,傩送一句“大鱼会吃掉你”,是二人爱情发展的隐喻。在翠翠想起傩送时,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这句误骂他的话,对她而言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在天保来求亲时,翠翠表现出了一种对爱情的绝对忠贞。说到底,翠翠对傩送的爱情是少女心中一直有的梦境状态。当傩送在月夜之中为她唱歌时,翠翠已经被歌声所俘获。

  3.人物爱情之美

  当翠翠与傩送被分离后,读书心中最不愿看到的场景就是担心翠翠会上演其母亲的悲剧。令人欣慰的是,翠翠和傩送并未像母亲和军人一樣殉情而死,同样,翠翠所爱之人也并未放弃他和翠翠的爱情。

  傩送拒绝了眼前的物质诱惑,翠翠更是表现出了一种比她母亲更加勇敢和坚强的爱情毅力。翠翠谢绝了船总让她住进家中的好意,“以为名分不定妥,到一个生人家里去不好,还是不如在碧溪岨等”。接着,她始终怀着希望和其波折的命运做着持久战争。翠翠面对各方面的磨难,等待着傩送归来,并坚定地选择去接受坎坷路上的各种挑战。毫无疑问,在爱情中,翠翠的性格展现出了对待爱情的柔中有刚的人物之美。

  综上所述,翠翠是倾注了沈从文关于“爱”与“美”理想的艺术形象。翠翠成长与大自然的纯美中,并深受湘西边城中的淳朴之美、自然之美、受到喜乐的民风民情的熏陶。固然,她有着秀水青山一般的性情,可以说,翠翠是沈从文基于自身乡恋情感所孕育出来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