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的教学反思

孙小飞

《短歌行》的教学反思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

  《短歌行》的教学反思篇一:

  由于本次录课我所讲述的便是《短歌行》一课,所以对于这一课我准备的异常充分,但事实上,从课堂的反应来看,本节课讲述的效果并不明显。

  由于古今有着千百年的时空距离,古代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均与现代汉语存在着明显差异;再加上对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情况缺乏了解,对文章中涉及的典故、制度、名物等不大熟悉,这些都会使我们的学生感到阅读文言文要比阅读现代文难一些,甚至因畏难望而却步。而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又强调“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再加上我们语文老师“保姆式”的教学思想——生怕学生读不懂,采用“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教法,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就这样被“肢解”成一堆“古汉语知识材料”,我们的学生则深陷字、词、句的泥沼中,以致“生气全无”,更谈不上去思考、去感悟了。在这个问题的处理方面,我做的一直都有很多的欠缺,这节课也是一样。另外,由于在讲课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时间分配的均匀问题,所以导致这一节课在最后结尾的时候比较仓促,这也是这一节课最大的败笔。除此之外,我对于课件的把握不是很好,并且在白板的操作与应用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我在教学曹操《短歌行》这首诗时,先让学生了解曹操的生平,历史、文学方面的贡献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首先知人论世。接着,让学生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前曹操举酒酾江横槊赋诗的视频,大气磅礴的音乐和画面把学生引入赤壁鏖战的氛围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然后自由诵读,体会这首诗的情感。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到作者的情感:既有一种海纳百川磅礴的大气,又有一种岁月流逝的伤感包含其中。这可以说是在内容上对诗的初步理解。然后,强调字音,疏通疑难字词。在诗歌鉴赏环节,我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来解读诗词。例如:“诵读诗歌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请找出诗中流露忧愁之情的诗句,思考他忧的是什么?根据课文注释,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诗意,思考诗歌的内容层次”等等。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

  《短歌行》的教学反思篇二:

  具体到我的这一节课,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现在把自己的想法梳理一下,和大家共享。尤其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教。

  这一单元是高中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第一个阶段,虽然之前已经学过《诗经》、《离骚》、《孔雀东南飞》, 但是高一学生在鉴赏诗歌方面仍然缺乏整体鉴赏思维,尤其当学生拿到一首诗时,不知道一首诗应从哪里入手去鉴赏,也就是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能力需要训练和提高。因此我想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让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为学生以后鉴赏诗歌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鉴赏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形成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这是一个整体的考虑。

  那么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题目入手,挖掘重要信息;可以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也还可以从意象入手,抓住意象特点,揣摩诗歌情感…..到底哪种方法结合本课更好呢?我认真的钻研文本,参阅大量资料,梳理思路,在反复诵读中我发现其实本诗抓住“忧”这个关键字,就可以理出一个思路: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忧之根源——归心解忧。于是我想到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通过点拨法,设置问题,当然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也体现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掌握这种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吧。于是这节课在学生基本鉴赏能力的培养上,希望能达到这个目标。这是一个思路。

  另一方面,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题,尤其对于古诗更是这样。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不断充实精神世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因此应加强吟诵,在反复吟咏中体会诗中感情,让学生吸取诗歌的积极的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但是课堂上在这一块的处理上,我显得有些仓促,因为要顾及到后面诗歌鉴赏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所以花的时间不够充分。这也显示出在课堂教学的节奏上把握的不是很好。以后需要注意。

  开头导入部分使用多媒体播放《短歌行》吟唱片段,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能让学生尽快地走入我为本篇课文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为诗歌鉴赏作好情感铺垫。

  结尾部分的“学以致用”是对学生本节课掌握鉴赏方法能力的检测,因为《诗三首》本为自渎课文,通过本课所学到的方法,迁移到其他两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当堂训练,效果还算不错。

  由于这次的课准备的'很仓促,从构思到完成只用了一星期时间(因为之前忙于一些事情),再加上自己作公开课还是第一次,所以经验寥寥,在课堂上老师临场的从容与镇定不够,课堂驾驭应变能力也要提高,正如刑老师所说的,对基础知识的处理比较草率,学生诵读没有充分落实,这些方面都是以后要注意的。

  通过这次作课、听课,尤其听评课,受益匪浅。作公开课可以让人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让我更加知道了应该努力的方向,只有更深刻的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快的成长起来,所以我喜欢作公开课。

  《短歌行》的教学反思篇三:

  应该说问题设计相对比较合理,但每个小组只讨论一个问题,这种做法值得商榷。当某个小组选定其中一个问题进行研讨时,其它问题就只能听其它小组同学或教师的解释,自己并无认真研究、体验、探讨,这样可能导致这一组学生直接接受同学或老师的结论,直接对问题与文本的理解还处在浅层次上的;其次,第1个环节与前面有些重复,也没有很好地落实。感情基调前面已经明确,再无探究必要,把诵读体会感情基调设计在“问题探究”环节也不尽合理;也不知何种原因,朗读始终没有进行;在探讨艺术手法时,对修辞的讨论不到位,教师也没有深入引导学生探讨,学生到最后只明确几个修辞名词,如比喻、借代、用典等,并未弄清其作用及表达效果,这应该才是修辞最主要的部分,这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注重认知而非语言运用,也反映了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偏差。

  凡课堂上所讨论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全员参与,然后进行课堂交流展示,这样学生对文本理解更全面,更透彻;该适时诵读就进行诵读,这是诗歌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更是诗歌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品味修辞语言,一定要学生体味出修辞的效果,而不是让学生掌握几个抽象的术语,那样,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永远不可能得到提高。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流程与课堂结构不够合理;二是对诗歌的感情基调把握欠准确;三是教学内容选择失误,诵读缺失,学生没有把握这首诗的节奏以及押韵、换韵等特点;学生未能很好地理解有关修辞手法;四是小组合作探究形式问题,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