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的写作背景
《望岳》写作背景:
杜甫在 25 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 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 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 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 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 也有以五言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 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式, 五字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字为二二二一式。 《春望》写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 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 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 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 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 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 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春望》写作背景:
《春望》是一首近体诗。 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 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 全诗共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
《石壕吏》 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 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 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 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 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 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 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 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 三吏: 《石壕吏》 、 《新安吏》 、 《潼关吏》 ; 三别: 《新婚别》 、 《垂老别》 、 《无家别》 。 其中, 《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