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难遇一杜甫随笔

莉落

世间难遇一杜甫随笔

  韩愈有诗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在人才辈出的盛唐诗坛中,有两个人如北极星和启明星一般永恒地照耀着中华大地,他们就是李白和杜甫。

  李白和杜甫两人虽是莫逆之交,但诗的风格却迥然不同。

  李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他的诗中虽然也有反映人民疾苦的,但是到底只有少数,且不够深刻。他的诗浪漫奇谲,堪比好莱坞大片。相比较而言,杜甫则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与李白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不同,杜甫将更多地眼光放在国家和国民身上,他的诗是唐朝由盛转衰的真实纪录片。杜甫以最纪实的手法表现这世间的悲喜,表达他对国家的忧与爱。

  与李白充满传奇色彩的身世血脉不同,杜甫出身书香门第,是忠诚的儒家弟子,他接受的教育是家国天下、君臣父子,所以他没有李白超然的仙气,他真实地活在大唐的土地上,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杜甫的诗,就像昂贵而冰冷的镜头,总是如实地记录着社会百态。

  杜甫眼极冷,他总是毫不留情的透过人们伤痕累累的皮囊触及最柔软的内心,他最真地描述着发生在社会底层小人物身上的事;杜甫的心却极热,从他的诗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对百姓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谴责控诉。

  《石壕吏》是杜诗中的名篇,当时杜甫正在流亡途中,自己餐风饮露,却仍以脉脉温情关注着人民。一个年迈的老妪,两个儿子都战死沙场,还有一个杳无音讯,老伴为躲避被抓壮丁的.命运也逃走了,原本幸福的一家只剩下嗷嗷待哺的孙子以及无法见人的儿媳。等到天亮,老妪也将被抓进军队做饭,等待她的又是什么呢?杜甫没有说,或许,他只是在扮演一个记录者的身份,纵使心中有万千思绪,却始终保持着冷静,完成这似乎命定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