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与《湖心亭看雪》的比较
导语:《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文言写景散文。《江雪》是一首仅有二十字的小诗。两篇文章都描写了雪景,也都写到了人的活动。但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柳宗元《江雪》张岱《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诗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江雪原文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湖心亭看雪原文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江雪》和《湖心亭看雪》尽管是一诗一文,但它们还是有不少共同点,请作一概括。
2.请比较《江雪》和《湖心亭看雪》的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3.从《江雪》 “独钓寒江雪” 中和《湖心亭看雪》“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两位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参考答案:
1.都是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
2.表达的情感差异《江雪》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之情。
3.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湖心亭看雪》是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写景散文。《江雪》则是安排在本课后的一个阅读题,是一首仅有二十字的小诗。两篇文章都描写了雪景,也都写到了人的活动。但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在描写手法上
《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了白描手法,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如“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中“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括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江雪》则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以“千”字形容山,说明山之多;“鸟飞绝”写不见鸟影,表示天之寒冷。以“万”字形容“径”,说明路之多;“人踪灭”三字展现不见人影。为什么?其中暗藏了一个“雪”字!即满山遍野,处处是雪,雪野茫茫。这是写雪景,也是铺垫,为引出下两句蓄势。
柳宗元的江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一个“钓雪”翁。一个“独”字写出了“钓雪”渔翁不怕雪大,不怕天冷,忘掉一切专注的形象;张岱笔下则是“人鸟无声”,但这无声却正是人的听觉感受,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因而无声中仍有人在。柳宗元《江雪》诗仅有二十字,最后才点出一个“雪”字,可谓即果溯因;张岱则先写“大雪三日”而致“人鸟声俱绝”,可谓由因见其果。
二、在表达的情感上
《湖心亭看雪》一文作者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作品,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西湖经历几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而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这天晚上,作者划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作者那种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溢于言外。
《江雪》这是柳宗元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时作,既是咏雪景,又是寄寓自己的感情。“独钓寒江雪”与“独”互映,这个渔翁形象正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即是说,在那如奇寒的政治环境的迫害下,诗人如渔翁一样,无视一切,独钓寒江,这种孤高清傲、凛然不屈的形象是多么令人敬仰啊!
总之,两文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处,又有标新立异之姿,不愧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瑰丽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