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谈文学创作技巧
贾平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技巧以及创作中的心得。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下面一起来看看!
写作的快乐
十年前的贾平凹,用《秦腔》发出了高亢激越的吼唱。十年后,他换了另一种行腔,借唱丧歌的《老生》,穿行百年的中国,讲述国族和个人的命运。对于再次获得“年度杰出作家”的大奖,已经自称“老汉”的贾平凹觉得“既高兴,又不好意思”。
他高兴,因为他说“无论是大奖小奖,每个奖对于作家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贾平凹还用“运动场上的竞赛”作比喻,他说,运动员在场上跑,如果观众为他加油,肯定能激发他的斗志;如果观众满场咒骂,他肯定跑不好。
回想起自己开始写作的缘由,贾平凹表示,当时父亲是乡村教师,父亲成为“反革命”,自己沦为“可教子女”。自言“不帅气高大”,又没有政治依靠的贾平凹逐渐变成一个沉默的人,“有话说不得”让他开始了写作,他说“一下进入这里,我就抓住不放了”。
在写作上,贾平凹一直坚持“写现实生活,写我自己经历过的、看到的、听到的,尽量把这些东西写出来”。他认为作家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作家的品种,就像他说在他的`创作中,有自己的根据地,“一块是我老家商洛地区,另一块就是西安”。
即使已经年过六十,贾平凹仍然笔耕不辍,每天一到时间就准时写作,在正常情况下每天能保证四五小时的写作。他认为创作就像毒品一样会使人上瘾,但是创作时间长了,你会显得孤僻,长期一个人工作,也让自己不是好父亲不是好丈夫。不过,创作带给他的快乐是不言而喻的,“比起挣钱和吃好东西要强烈得多”。贾平凹说“上帝造人很奇妙,我们经常讲,叫你延续后代,这是非常繁琐的工作,但这就产生一种欲,让你快乐地延续。吃饭也是如此,让你心情快乐,让你不停地吃。写作也是如此,本来很枯燥,但是它给你特殊的快乐,让你不断地写东西。上帝对人控制得也实在是太奇妙了”。
写作无技巧
说起写作技巧,贾平凹借用巴金的话“最高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他说虽然这是巴金成名后说的话,但他认为对于写文章,包括写小说散文,尤其社会发展到现在,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写法。不过,贾平凹也表示作家和匠人一样,都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在他看来,培养孩子的创作,需要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第一是想象力,贾平凹说“思不能就事论事,要能胡思乱想,脑子要开通”。第二就是观察力,观察身边的事物。他还举出警察的例子,警察观察多了,一眼就能看出谁是小偷。在观察中,培养自己的敏感性,他说“就像花粉过敏,你一遇到花粉,他身上就冒起小疙瘩”。第三,则要培养自己最基本的把事情写明白的表达能力,“一件事,你能把它表达得有趣、准确”。
拓展:
贾平凹简介
贾平凹(wā)(1952-),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人。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有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贾平凹作品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所描写的场景是他所熟悉的农村,主要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了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在三十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痛苦而悲壮的社会转型,不仅完整地复原和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的生存本相,而且在一种原生态叙事中,深入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
部分获奖作品: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部分作品集: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已出版的作品版本达300余种。
长篇小说有《商州》、《妊娠》、《逛山》、《油月亮》、《泉》、《废都》、《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等
中短篇小说集有《山地笔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黒氏》、《美穴地》、《饺子馆》、《艺术家韩起祥》、《兵娃》《丑石》、《 制造声音》等
散文集有《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走山东》、《商州三录》、《说话》、《坐佛》、《敲门》、《做个自在人》、《走虫》等
诗集有《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太阳路》等
其他还有《丑石》《酒》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