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师说课稿

秦风学

《记承天寺夜游》教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人”之“闲情”的散文小品,全文仅84字,却蕴涵深厚。起笔交代夜游承天寺的缘由,中间写所见美景,收尾抒内心感慨。本文以独到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作为“闲人”独有的思想感情。文中的“闲”,决非不理政事,而是作者对贬谪后担任闲职之身份的自嘲。对于一个胸怀大志却遭受打击的“闲人”来说,其抑郁和忧愤是不言而喻的。但作者并未因此而委靡,而是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挫折,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闲情”,因而才能在“月色人户”之时“欣然起行”,并找到志同道合的“为乐者”张怀民一同赏月。而也只有在这样的心境之中,看到的月景才能那样迷人。“空明”二字既是对如水的月光的描绘,也是这种“闲情”的写照。也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发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感叹。作者将这种超脱的情感融人记叙、描写之中,看似无情,却处处用情,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阅读此文,眼前犹如展开一幅笔墨淡雅的画卷。虽无雄阔的气势,却给人以清新、恬适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与阅读能力,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很容易接受这篇短文,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理解、背诵、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文章个别词语的含义,理解文章内容。

  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采用小组合作探讨法了解文章主旨及作品内涵。

  采用创设情境法感受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品味出文章的意境

  难点:体会作者豁达乐观的心态。

  五、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谈话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学法

  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七、课前预习

  搜集关于月亮的名句;初读课文提出最想问的问题。

  八、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配乐图片欣赏(含月亮的美图)

  请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交流有关月亮的名句。

  师: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那就让我们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板书课题、作者。)

  (这样的导入自然流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过渡到新课。)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一)多种方式读课文

  1. 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揣摩作者情感;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揣摩把握作者情感;

  3. 指名读课文,学生按朗读要求评价;

  4. 学生齐读课文。

  (通过多种方式去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小组合作译文章

  1. 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圈划出疑难字词;

  2. 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3. 班级交流疑难问题;

  4. 考查合作学习情况。

  (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去学习,探究问题,并让他们在合作中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有了充分发挥的空间,带动了整体的进步。最后再通过考查的方式巩固学生的自学成果。)

  三、合作探究,理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