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方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教学目标:领略文中月色之美,郭靓燕老师开设校级公开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领悟作者的特殊心境,感受作者胸怀的旷达。
教学重点:学习景物描写,感受月色之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良好的个性。
一.导入同学们,古往今来,月亮在我们中国人心中一直是美好的象征,许多文人墨客也对月亮情有独钟,关于月亮,耳熟能详的诗句有很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们初一曾学过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的词、诗和散文中很多都涉及到月亮,在他作品中提到的月亮都有他自己独到的象征和意义,所以我们称苏轼作品中的月亮称为“苏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苏轼一起走进承天寺的月夜,再次感悟“苏月”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127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教师纠正字音和节奏。教师范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注释,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句子的意思。个人完成后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四.比一比学习的成果,从字词到句子。加点字抢答:请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遂至承天寺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抢答: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五.品味语言(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被称为神句,那么它神在哪里?请大家一起赏析一下。(修辞描写角度写作手法)
作者在短短的一个句子里不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还结合运用了正面侧面描写和动静描写,将那一晚的月色写得如诗如画,营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让人心驰神往,但却未出现一个月字,真是神了!苏月真是魅力无限!让我们一起朗读一遍。
板书:景美
六.走进作者的心境(境)
承天寺美妙的月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是何以看到这么一副月夜图的呢?或者说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他来到了承天寺?请用原文告诉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请说说什么意思。
在一个清冷的夜晚,苏轼原本打算睡觉,但被迷人的月色吸引,欣然起行,苏轼是爱月亮的,他怎能错过那么美好的月色,同时他又想与友人分享,于是乎找到了张怀民,似乎没有经过什么思考就想到了这个人,那么这位与苏轼共同赏月之人到底是何许人也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学反思《郭靓燕老师开设校级公开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张怀民介绍
苏轼写《记承天寺夜游》背景介绍乌台诗案
四.经历了“乌台诗案”,他不再是当时的大明星,不再是要事缠身的大官员了,他在文中自称是什么人?“闲人”那么文章当中,哪里表现了这份闲呢?
夜,解衣欲睡——生活无聊月色入户——门庭冷落
念无与乐者——交友之稀
板书人闲
五.苏轼在面对这样的人生挫折时,有着怎样的人生态度?(情)
乐观旷达洒脱热爱生活……
六.讨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愤懑不平安闲自适自我排谴豁达洒脱乐观
板书情逸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他当时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但重要的是,他在郁闷的同时能够自我安慰,自我排谴,最终能够乐观旷达地面对人生逆境,所以当我们身处逆境的时候,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如何面对?
要乐观不能悲观
要有勇气和信心面对难题
要热爱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好……
七.三读课文读出感情。
今天,我们跟随着苏轼一起欣赏了承天寺美好的月夜,从苏月的魅力中又感受了苏轼超凡洒脱的人格魅力。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今天恰巧是乙未年十月十二日,让我们一起穿越到900多年前的这天,把自己当成苏轼,有感情地朗读《记承天寺夜游》
八.作业(拓展)看一篇好文章《苏轼与月亮》
教学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散文,短短84个字,实际包含了苏轼微妙又复杂的情感,我的教学目的是品味精美的景物描写和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上这堂课我安排了两条线,
1:读。一读感知,二读解意,三读感情。
2:从景物描写分析开始,到文章的叙事部分引出作者的境遇,再从作者的境遇分析人物的情感,简而言之就是从景——境——情。上一次听了程悦生老师的《人琴俱亡》,他设计的从一篇文章了解一本书一个时代,给了我很好的启发,我也想让学生通过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从一篇文章了解苏轼这个人,继而学习苏轼这种豁达,乐观,随缘自适的洒脱的人生态度,当然,在上课的过程中,关于写景的分析还是有些生硬,不够有美感,对学生的朗读,点评还不到位,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