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老人与海》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对于他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起了重要作用。
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3.不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它,可就是打不败它。
4.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候像山冈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现蓝色,深的简直发紫了.
5.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6.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7.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 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老人或许会和小男孩说起他的传奇事迹。
小男孩也会相信老人曾经真的一个人捕到那么大的一条鱼。
老渔夫会一点点叙述那一次‘徒劳无功’的心路历程,也会谈及那一次‘不屈不饶’所带给自己的心灵震撼,以及在这一次历练与重生之后,会如何看待自己和生活。
但是老人不会以一副过来人的口吻,满口经验之谈去阻拦小男孩的成长,因为他从来不曾轻易认输,他选择迎难而上,他明白自己有心无力背后的心平气和。
相反他会告诉小男要试着与大海搏击,哪怕明知不敌。
可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学会规避风险、要具备面对未知时生存的智慧,学会在黑夜摸索前行,在迷失中辨明回家的方向。
因为小男孩也终将会成为一个很棒的渔夫,有朝一日他也需要独自去应对风浪。
有人说:
“人生最痛苦的是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事”。
我更赞同:
“在真正尝试之前,切忌主动脑补全过程,然后轻率的放弃”。
并不是在表达坚持初心的观点,你五岁时想当宇航员挺不错,十岁时想要去改变世界也没问题,但是三十岁了还纵容自己的年少无知那不有点搞笑。
而也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能上升到‘梦想’那般神圣高贵。
仅仅只是普通生活中普通人所做的普通事情。
然而能将事情一件有一件做到位就已经很了不起,而其中开始是最关键的第一步。
可是也要明白真正能让自己变得不同的事情,无一不需要付出极大的心力。
老人与海的故事如此,我们的生活同样如此。
说出那一句“人可以被战胜,却不可以被消灭”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底气啊。
我觉得人世间最痛苦的是自己有机会也有能力去做到的事,最后是那些和你本来差不多的人做到了。
你不是羡慕嫉妒他也能行,而是顾影自怜我本可以。
一枝美丽的百合开放了,路人见了会情不自禁的去采摘它;而一颗仙人掌整日郁郁葱葱,即使有人想要去摘也会顾忌自己的手会不会被那刺所伤。所以如果你遇到坎坷,请不要畏惧,只要你勇敢地面对,失败便不敢触摸你。
在《老人与海》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有一天,老人出海远洋,起初风平浪静,可一天夜晚却突然刮起了大风,船不定的飘摇着,老人身上穿的很单薄,即使他的手已经冻红了,他也没有丝毫的后悔之意。无奈天公不作美,这晚不仅仅下了大暴雨,老人还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险境中。由于老人的船上有许多前些天捕捉的`鱼虾,一些大鲨鱼便闻着这诱人的腥味一直追赶着老人的船,整整追了两天两夜。老人起初以为扔些小鱼小虾喂他们,等他们饱了便自然会离去,怎奈大鲨鱼不肯罢休,吃掉了老人大半的鱼虾却还不肯撤离。于是老人便开始下定决定心要甩掉它们。
一路上,老人甩掉了许多鲨鱼,唯有一条大鲨鱼仍不罢休。老人不甘被一条鲨鱼欺负,更担心鲨鱼生气了会将自己吃掉,于是便利用船上仅有一把刀决心先下手为强把鲨鱼杀死。老人与鲨鱼拼得你死我活,老人身上的伤口越来越多了,鲜红的血不停地往外流着,可老人仍不放弃,咬着牙强忍着疼痛继续与鲨鱼进行殊死搏斗。庆幸的是老人最终将强悍的鲨鱼杀死了,并拖到船上带回去。这长达五天五夜的战斗终于结束了。
合上书本,细细的品味着这其中的奥妙,其实老人与鲨鱼殊死搏斗的精神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吗?许多人一遇到坎坷便会退缩,而他们越是退缩,失败便越是爱触摸他们。而《老人与海》中的那位勇敢的老人,他毅然地选择了与“坎坷”作斗争,最终胜利被他所感动,热情地拥抱了他。
所以,请你不要做百合,做一颗坚强的仙人掌吧,让失败不敢触摸你!
有些人生来是要改变世界,大多数人生来则只是在改善生活。
不过改变一个人和改变一个世界本质上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只是使力的方向和着重点不一样。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自己可以尝试做一点事情。
当一个人有了由内至外真实的变化之后,他所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也会变得不一样。
就像老渔夫本可以什么都不做,然后心平气和的躺在床上。
可是与在危机四伏的大海中孤军奋战之后换来的心平气和的躺在床上,不会是同一种心态。
如果大海就是我们所处的外部世界,我们行驶自己的小船探索更多的可能,周遭未知的漩涡风暴让我们战战兢兢,接二连三游来的鲨鱼让我们感受到处境的严峻和艰难。
还有与我们携手同行需要去守护的“伴侣”。
它可以是某一个人、某一样品质或者某个物件,反正于自己而言意义非常的所在,她是你的软肋,她也是你坚实的盔甲。
我们寄身于一叶扁舟深刻地体会到何谓沧海一粟、所拥有的一隅之所是何等的渺小。
我们感慨自身力量的微弱,可是这一切并不影响我们依然引亢高歌、 依旧仰望星空。
生活不会总是如己所愿,更多的时候都是事与愿违,可是始终要去相信一点什么,更有一些什么总值得去捍卫守护。
虽说人生有很多事情都可能徒劳无功,但绝不会一无所获。
‘求不得’是生命中的一种常态,如果想要什么只要努力争取了就能得到,那生活未免太过容易。
要承认很多人就是会一事无成,很多时候的努力不总是有回报。
不过我们的所做所为不是追求那虚无缥缈的人生意义,也没想着能留得身前身后名,可是却可以让自己生命中添上几分颜色,让自己活得愈发闪亮。
我们也可以让自己那一方小天地也活色生香起来不是吗?
我们对抗不了整个世界,可人只能跟自己比不是吗?
我们对抗的并不是那片海,我们对抗的是自己。
他的才华从来都不是在于他做了什么,而永远是在于他能够做什么。现在不是想你什么东西没带来的时候。想一想用你现有的东西可以做的事儿吧。——《老人与海》(海明威)节选
老人在海上漂泊了84天,终于钓到一条大马林鱼。此时,所有的付出和等待似乎都是值得的,而故事的高潮也由此展开。
老人耗尽了所有与大海搏斗,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就好像我们很努力的做一件事,最后却没有得偿所愿。
事件的起点是老人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就像我们得到了某一样的东西,轻易地不肯放手。
因为目标驱动,我们愿意为之豁出一切。
然而真的有什么事物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吗?
每个人想必都有自己的答案。
倘若在钓上大鱼的那一刻,老人就剪断钓线,是不是不再有那么多风波?
可一开始谁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明明已经唾手可得,谁还会轻易放弃。
况且钓到大马林鱼那一刻,老渔夫就剪断钓线,那么故事不就此打止了吗?
不过早早的剪断钓线才是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那些乘风破浪向着地平线逐梦的背影,更多的已经成了传说或早已换了模样。
很多人生命中所不可或缺的答案就是爱情——“我没法想象没有ta的生活”。
是啊,如果那条大鱼是爱情呢?
我们会轻易的就放手吗?
也许很多人不以为然,呵呵一笑。
可如果那条大鱼是前程、是机会、是成就感、是你生命中不可替代的存在呢?
有些人确实可以什么都不要,有些人也可以什么都不在乎,他们一心只为避开丛林厮杀,或者丧失了与风浪搏击的决心。
于是悄然退场,选择离开那片大海。
适当情况下放手无疑是智慧的彰显。我们不也常说:“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可是总有一些什么值得你相信,并且会坚持到底、持续去做,直到结果到来的那一刻。
从来没有坚持过一件什么事,是因为从来没有试着去坚持,或是因为没有能力去坚持,又或者压根就没有一件事可以去坚持。
想想其实挺可悲。
有人会心想最终还不是怏怏而归,什么也没得到,还是要本本分分的过日子,那又何苦再做些无谓的“挣扎”。
然而那些人看不到老渔夫是如何在绝境中奋起搏击,更无从去理解老人惊魂动魄的心路历程。
他们最终看到的是在大海中迷失方向,捕不到鱼的老人心力交瘁的躺在床上,致以同情,深表惋惜。亦或者感慨英雄迟暮,美人白头。
于是一个人就在自我聊慰之中过完了理所当然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