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散文 《猫》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去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同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到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机勃勃,天真可爱!
《猫》赏析
课文写三次养猫的故事。三只猫的外貌、性情各不相同,结局也不同,三次养猪的情趣也不同,失去之后的心情也不同。写三次养猫,疏密是递增的,第二次比第一次洋一些,第三次比第二次又详一些,感情色彩越来越浓,而且波澜起伏。第一回快乐转而酸辛,第二回更加快乐,又时时担心,最后怅然、愤恨。第三回养的猫,猫不讨人喜欢。最后受了冤枉,留下深深的悔恨。文章既有生活情趣,又含人生哲理。
看第一回养猫的情景,让我们也回忆起小猫的有趣可爱,养猫给休闲平添了多少乐趣!可爱的小猫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人对宠物有了感情,就会为它们的不幸而难过、酸辛。
看第二回养猫的情景,又唤起我们另一类回忆,有的猫活泼极了,有趣极了,可到处乱窜,又叫人提心吊胆。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结果不幸而言中了,小猫被过路人捉去了。“我”诅骂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也就是诅骂损人利己的人。三妹责怪邻居家的丫头,明晓得它是我家的,看见人捉猫,却不出来阻止。那种人,一点不仗义,事不关己,冷眼旁观。作者写猫,也写了一种世态,有的人损人利己,有的人不闻不问。后一种人为前一种人开了绿灯,这两种人的存在,给人世间造成了极不愉快的后果。
看作者所写的第三回养猫,简直是一则寓言故事了。是“我”“妄下断语”:咬死芙蓉鸟的“一定是猫”。妻子也同意我的判断,她的话很值得咀嚼:
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
全部证据就是“它常常对鸟笼望着”,似乎证据充分,却是莫须有的罪名。试看他们,一旦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对于似是而非的现象,都会作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又强化了错误的思维定势。找不到猫,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看见它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以为一定是在吃着鸟腿了。结果是挥舞大棒,这只猫就屈死在主人武力之下。
这是值得深思的。这只猫确有不少缺点,有不讨人欢喜的地方,但这是它的天性,其实它并不干坏事。而人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不讨人喜欢,就常怀厌恶之心,一旦有事,就给它定罪,结果铸成冤案。这样的教训是太多了。还是应该重证据,绝对不能搞莫须有。因为白猫常常望着鸟笼,就断定小鸟一定是白猫咬死的,这样的逻辑是荒谬的。作者把真正的罪犯写成黑猫,大有深意,就是说,“我”的武断,是颠倒黑白!
将本是“我”的忏悔。能忏悔,就算难能可贵了。忏悔出于良心的.自责。作者意在警示世人,有良心的人也可能犯错误,但是一旦发现错误,应该虚心自责。看 “我”的自责多么深切,他并没有因为“我”是人,你是猫,你本来就有缺点,当时冤枉你也是有道理的,现在给你抹掉罪名,便是“我”极大的仁慈。文过饰非,只会重犯错误。只有真诚的忏悔。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从全文看,重点在第三只猫。故事的主体是“我”,主旨在于冤案的教训。作者告诉人们,仅仅根据一点可疑的迹象就作出判断,就会颠倒黑白,伤害无辜。
《猫》写作揣摩
这篇散文,描写很生动,无论猫的各种形态还是一家人的喜怒哀乐,都跃然纸上。抒情也很真挚,三回养猫,结局不同,心情也不同,或难过酸辛,或怅然愤恨,或忏悔莫及,抒情笔墨虽有浓淡,然而心态毕现,都很有感染力。
1.抓住特点,作细节描写。
情景何以显得生动?揣摩可知,作者的写法就是抓住特点,作细节描写。写三只猫,无论篇幅长短,都有细节描写。有细节描写,就写活了。例如写第一只猫,有个细节:
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这样的细节描写,能引发读者想像,那小猫的动态乃至情态都在眼前了。它的活泼可爱就是在这样的细节上具体地显出来的。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更是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例如:
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这一个镜头,就是一幅画,那小猫的脑袋、眼睛转来转去,伺机扑捉的样子,栩栩如生。那第三只猫的忧郁性,懒相,也是用种种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
由此可见,描写一种动物,重要的是要有细节。
2.心境不同,抒情的色调浓淡也不同。
第一只猫活泼可爱,作者这样抒发自己愉悦的心情: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暧暧的照着,心上感到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对于小猫的死,作者是这样抒情的:
我心里也感到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第二只猫是被人偷走的,作者的心情是这样的:
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第三只猫的死是被自己误伤的,作者反复诉说,将自己难过、忏悔的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感情浓度,都表达得恰如其分。
由此可见,感情要抒发得好,措词要贴切,笔墨要恰当。
读这篇散文,只觉得作者妙笔生花,细看文辞,却又相当朴素。可见,朴素的语言,只要用得贴切,各得其所,就可以是鲜明的,生动的。例如“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是很朴实的语言,引发了读者的想像。
老舍《猫》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一、《新课标》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增多,语言水平自然提高。这是社会交际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认识、发展智力所必需。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都在于一个人具有深厚的语言积淀,教学反思《猫的教学反思》。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我就是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积累有关重点词语,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采用先扶后教的方法,即先引领学生通过“老实”“贪玩”这两个词来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然后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其他表现猫性格的词语,并看看作者是怎么把这些矛盾词语连起来的?从而让学生有机会自己阅读,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如果每节语文课,我们语文老师都能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做这样一件事情,相信学生日后将终身受益。
二、过去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存在烦琐的内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式。《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去读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这么读?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划出作者喜欢猫的语句仔细品读。学生们通过朗读揣摩,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有同学说:“在作者眼中,猫的脏脚印成了可爱的‘小梅花’,可见作者是多么喜欢猫呀!”有同学说:“我在‘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这句话中体会到老舍对猫的喜爱,在他眼中猫就像一位歌唱家一样棒。”还有的同学说:“我从‘蹭你的腿,要给你抓痒痒’这句话看出猫与作者之间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可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潜心研读,让学生经过充分的朗读,获得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
反思这节课,学生们学得兴趣较浓,猫的可爱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完全归功于学生能抓住文中的语言文字,通过朗读进行揣摩体会。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怎样将一个事物的特点写具体方面收获甚微。这到底该怎么办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实践与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