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阿林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月亮意象在李白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体现了作者张扬个性、伸张主体意志的精神。

  一、李白诗中月亮意象的精神内核

  “意象”是一种以语词为载体的修辞艺术的基本符号,它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文化情感的郁结,是作者经过审美经验的筛选,融入特定的“情感和意味”,用语言媒介呈现出来的并能够引起读者的心理画面和“文化”回忆的某种物象。“月”这一意象经过无数文人长期锤炼,使其意蕴深厚,情感丰富,表现力极强。唐代诗人李白可谓写月的圣手,在其近千首诗作中,涉及咏月的达300多首,在这些诗歌中诗人携月同行,揽月寄兴,在他笔下,“月”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别开生面。李白诗中出现的千变万化的月亮,给人的不再是抽象的知觉,而是一种审美意象,借此传达出幅幅生动的画面和种种真挚的情感。李白与明月之间,可谓无隔;也只有像李白这样写明月,才是真正的不隔。中国文化思想中向来缺少一种张扬自我个性,伸张主体意志的精神,即使在偏重于表现人的精神和自由的文学界,也还是弥漫着浓厚的伦理色彩和功利主义倾向。在这种只重视“大我”而忽略“小我”的传统中,李白意象中所体现出的这一精神就更加珍贵。

  二、以明月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皎洁的月儿往往象征着诗人理想的境界,寄托着诗人的雄心与壮志,这恰是诗人所处的时代精神在他身上的典型流露。如明月、素月、皓月等都暗示着诗人的人生追求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李白一生钦慕鲁仲连、张良、范蠡这样的英雄侠士,希望能像他们一样,为拯世济难而出,建不世之功,然后舍弃荣华富贵,拂衣栖隐山泉。在“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的壮观景色中,带着半轮峨眉山月,诗人仗剑去国,远游家乡。在《古风》五十九首中,他发出了“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的呼声,完成了自身理想的升华。“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言壮语,像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的霞光,让我们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这是何等的洒脱。诚然,这也反映了诗人想“一鸣惊人”的人生理想,尤其是他的'不肯“催眉折腰事权贵”的张狂的个性,使他在过了短暂的京城词客生涯后,便被赐金放还了。但诗人坚信“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江上吟》追求理想的脚步并未因此而停歇,“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正是最好的写照。

  三、以明月象征友情、亲情、乡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之时圆时缺,象征着人之聚散离合。诗人长期漂泊异乡,望月最容易勾起对故乡与远方的亲人的思念之情。因为月亮既照着羁旅中的诗人,也照着故乡与天各一方的亲朋好友。于是,诗人的乡情、亲情与友情便乘着月光飞翔,抵达思念的所在。

  远离家乡、多年漂泊在外,故乡是游子心头一个难舍的梦。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易触动旅思情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在流放途中,闻听好友王昌龄左迁龙标的不幸遭遇后,李白深夜忧思远谪的老友,无以传递情思,忽发奇想,且托明月传愁心。“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唯愿明月将愁心寄与,分照两地,使自己和朋友都能看到。明月成了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李白的伟大还在于他把个人的私情推而广之,表现天下人共同的情思。“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丁都户歌》在炎热的季节里,为了生计,劳动人民拖船的痛苦情状,引起了诗人无限的关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长安城中的思妇借着月色赶制寒衣,寄送给在边地征戍的丈夫。她们渴望早日结束战争以便与亲人团聚,诗人抒发的正是人民大众希望恢复和平的心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则抒写了边关征守的士兵因长期离家戍边而引起的思归之苦。“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豫章行》安史之乱中,目睹吴地的人民应征入伍、奔赴前线,诗人一方面为他们的遭遇担心,另一方面又鼓舞他们克服困难、努力杀敌、为国立功。

  四、以明月表现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

  诗人面对仕途的失意,前途茫茫不知何处才是归依。“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长相思》面对那一轮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诗人想起了什么呢?是建功立业的理想吗?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追求理想却不能实现的苦闷跃然纸上。怀才不遇,蹉跎不得志,使他产生了出世之想,但经世之志未泯,对未来依然充满幻想,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引起了他心中极大的痛苦。“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放浪形骸、纵酒行乐,成了诗人挥斥幽愤的手段。“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梁园吟》诗人与杜甫、高适一起畅游梁地,当年何等繁华的大梁城,而今只剩下荒城残壁,空有一轮明月。只有那古木参天,绕着苍梧飘来的白云。人生无常,功名富贵不能常在,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劳劳亭歌》虽然诗人自认为文才不减袁宏,但无奈没有谢尚那样的人赏识,只能独宿空帘,空有一番报国之志。面对小人的诋毁,诗人奋起反击“鱼目亦笑我,谓与日月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对生活中的丑恶现象予以猛烈的抨击。落脚牛渚山,望月而怀古“登高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夜泊牛渚怀古》空有满腔才情,却无伯乐来赏识,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诗人只得远离尘世的污浊,躲到月夜的宁静中,自得其乐于其中。面对月光世界,李白,只有醉了。醉中的李白与月对望,“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的月亮阅尽了千古风流,可是她,就那么淡淡地超然地挂在天上,人间的一切似乎全在眼里,又似乎全不在眼里。这样的月亮融进李白的酒杯,怎不使醉中的李白凡心顿释,俗念全消。月在酒里,酒在诗中,一个飘飘然然的诗仙在千年的月下独酌。“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真的不解饮吗?此时此刻,只有月方解其情,只有月方会其意。所以,不是月不解饮,而是只有月才解饮的浪漫的忧伤,只有影来随身的诗意的寂寞,充溢在李白的心头。李白醉了,醉在这如诗的月中。“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有明月相伴,李白,愿长醉在千年的诗酒风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