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创作背景

阿林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创作于1936-1937年10月期间。1930年老舍从英国回来,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作品的格调开始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就是他那个时期的作品。 整部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艺术地概括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直到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惨一生。热情选择了祥子原来具有的善良朴实,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愤怒地揭露和声讨把祥子逼进堕落深渊的黑暗社会,小说还有力地说明了在旧社会仅凭个人奋斗发家,只不过是一种幻想。反映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旧中国个体劳动者的悲惨命运。

  内容梗概

  祥子本来生活在农村,18岁时失去了父母和二亩薄田,便跑到北平城来赚钱谋生。他既年轻又有力气,不吸烟不赌钱,认定拉车是最好挣钱的活儿。他咬牙苦干了3年,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买了一辆新车,甚至幻想将来能开车厂。

  但是他赶上了兵荒马乱,连车带人被十来个兵捉去,给大兵们于活,连车都给兵营没收了。他自食其力的理想第一次破灭了。后来大兵吃了败仗,祥子夜里趁乱混出了军营,并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3匹骆驼。他以35块大洋把3匹骆驼卖给了一个老头儿,却从此得了一个外号叫“骆驼祥子”。祥子大病一场,等病好后,重新进城,回到人和车厂。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年近70岁。只有一个女儿虎妞,37岁了。刘四爷很喜欢祥子的勤快,虎妞更喜爱这个傻大个儿的憨厚可靠。祥子把30元钱交给刘四爷保管,希望攒够钱后再买车。但此时祥子的心理已发生了变化,比如和别人抢生意、利欲心加重等。有一天,他回到车厂已是晚上11点多,被虎姐灌了几杯酒后,便和她睡在一起了。醒后的祥子感到羞愧。决定离开人和车厂,但虎妞佯装怀孕,把30元钱还他,诱迫他娶自己。

  祭灶那天晚上9点,祥子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曹先生因为宣传*言论,被人跟踪,就让祥子回家送信,没想到祥子被孙侦探(即当初抓祥子的乱兵排长)敲诈走了身上所有的钱,使祥子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第二天祥子只得重回到人和车厂。

  刘四爷害怕祥子继承他的产业,要祥子滚蛋。但虎妞不买父亲的账,并与祥子在一个大杂院里租房成亲。婚后,祥子才发现虎妞并没有真怀孕。祥子坚决要出去拉车,虎妞拗不过他。只得同意。如今“人和车厂”已变为“仁和车厂”。刘四爷把一部分车卖出去,剩下的全倒给了一家车主,自己享福去了。虎妞就用私房钱买下了邻居二强子的一辆车。

  虎妞不久真怀孕了,但她不爱活动、爱吃零食,导致胎儿过大,结果难产死去。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卖掉了车。

  邻居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愿意和祥子一起过日子,祥子也从内心喜欢小福子,但又苦于无力养活他们全家,只好狠心离开。

  祥子在雍和宫附近的夏家拉上了包月。夏太太有性病,她勾引了祥子。使祥子得了脏病,祥子由此开始堕落,抽烟、耍坏、犯懒、对车也不再爱惜。刮风下雨他就不出车,身上有点酸痛就一歇两三天。在巡警眼中,祥子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

  祥子又遇到了曹先生,曹先生答应祥子继续拉包月.而且愿意祥子把小福子也接来一起过日子。祥子觉得生命义有了希望,可是大杂院里冉也见不到小福子。他又一次心灰意冷,借烟销愁。

  祥子在街上游荡,遇到了老马,建议祥子去白房子找找小福子。祥子在白房子得知了小福子上吊自杀的消息,所有的希望都破灭,再也没有了生活的希望。不能要强就只有使劲堕落,祥子为了弄钱用了所有阴、狠、坏招,最终他卖了朋友阮明,成为一个政治上投机取巧的小人。祥子也不再拉车,什么来钱快他干什么,在祥子心里什么事都是“那么回事”,有便宜他不能不占。祥子终于混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作者简介

  人民艺术家——老舍人民艺术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1899年生于北京。正红旗人,满族。“五四”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作品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主题思想

  《骆驼祥子》的主题思想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悲苦命运是共同的。

  旧中国的军阀势力,为了抢夺利益而引发战乱,人民生活困苦,处于社会底层的祥子等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辛。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是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根本。

  《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小说刻画了许多像祥子一样的小人物形象。那些小人物中有的因战乱导致家人离散而不得不相依为命,有的不堪家庭重负,有的为养活兄弟而出卖肉体。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悲剧是整整一个时代的悲剧,身处其中的'每一分子到头来都逃脱不了祥子一样的命运,除非他们认清楚自己的现状,联合起来推翻那吃人的社会与制度。

  祥子的一生,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破产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的沉沦,因而祥子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包含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和时代因素。作者带着对民族、文化的出路的关切来剖析祥子的命运,既从传统文明中的积极因素出发批判现代畸形文明的负面效应,为传统美德的沦落而痛惜,又不满于祥子身上所积淀的民族文化的劣根性,既诅咒那个“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的社会和制度,又痛心于无知、愚昧的善良民众在病态的旧社会的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