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集外集》杂文集:《梦》
引导语:鲁迅和中国梦的关系很大,鲁迅的所有对时弊的批判,都源自他对中国梦的追求。下文就是来自他《集外集》杂文集中的《梦》,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
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你来你来!明白的梦。
【注解】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十五日北京《新青年》月刊第四卷第五号,署名唐俟。
今天来谈鲁迅,似乎不合时宜。
鲁迅已经逐渐被人淡忘。这种淡忘,有些是因时间流逝的自然淡忘,有些是人为的强制性淡忘。比如,中学教科书中鲁迅的篇章逐年递减。或许有些人以为,不让新生代读到鲁迅的作品,鲁迅自然就被淡忘。
真的会这样吗?不尽然。好的作品,即使封存千年,它仍然会闪耀思想的光芒,就像金子,就像宝石,你可以把它们埋在土里,但你无法使它失去光芒。鲁迅也是这样。
当今的中国,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那么,中国梦是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有梦,实现中国梦,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做些什么呢?此时,我们如果品读一下鲁迅,可能会对自己理解中国梦并投身中国梦的实现,多一个层面的理解。
鲁迅以批判著称。读鲁迅的文章,可以感知到他总是生活在一种对现实的愤懑之中,“看不惯”是鲁迅文章的常态。那么,鲁迅的批判,鲁迅的看不惯,和中国梦有什么关系呢?
笔者想说,鲁迅和中国梦的关系很大,鲁迅的所有对时弊的批判,都源自他对中国梦的追求。“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他心中的中国梦,美好、坦诚、公平、正义、忠实、谦逊、发达、富足、圆满、大同,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上述的这些词汇都不是现实,而恰恰是相反。所以,鲁迅就充满了批判,就只剩下了批判,而内心中,鲁迅是中国梦的最强烈追求者,只不过他使用的方法很另类。
对于中国梦,鲁迅走的是一条最不易被人理解的路,并且也是最艰难的一条路。然而,这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正义的知识分子应该走的路。鲁迅用抨击时弊的方式,诠释他对中国梦的理解。鲁迅思想的彻底性,鲁迅批判立场的彻底性,正在于他的批判是建立在充分的自我反省基础之上的,他把他的批判首先指向自己,他不仅不能容忍整个社会的对美好的亵渎,同时也警戒自己,要做匕首和投枪,去坚持批判。
鲁迅抨击时弊,目的是消除时弊,让中国变得更好,这其实也是我们今天要做的事。鲁迅当年抨击的时弊,今天仍有存在,或者在某些方面十倍百倍地膨胀,甚至恶化,比如高官贪腐,比如道德及秩序的`迷失,如果我们不去正视这些时弊,或者不允许去抨击这些时弊,那中国梦还能实现吗?鲁迅说:“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了。”实现中国梦,需要的正是纯粹之师、精锐之师。
我们之所以今天谈起鲁迅,是因为鲁迅的文章在当下仍富有生命力。品读鲁迅,思考鲁迅梦与中国梦,不人为地淡忘鲁迅,对实现中国梦大有帮助。让我们记住鲁迅这句话:“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心中的“巨大的建筑”,就是我们今天所为之奋斗的“中国梦”。
英豪解析鲁迅作品《梦》:
这里的梦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一段社会现实与活动。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这句话非常精要,一个“黄昏”,是对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的整个的描述,“起哄”也用得妙,这把军阀混战,党派纷争的社会现象描写得入木三分。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也就是说,一个政治运动过去,又一个政治运动到来。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这里鲁迅用黑的颜色的梦作喻,指变动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去的在的仿佛都在说,‘看我真好颜色。”就如当时的各个政党都在自嘘自己一样。这是鲁迅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讽剌。后一句话就说明了这点:“颜色许好,暗里不知。”意思就是说,你们说的也许是真的吧,可是,在这昏天黑地的社会现实面前,天晓得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所有的政党都是这样的说,也不知道谁说的是真的了,所以说,“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这里暗喻黑暗的社会处境下麻木的大众。
“你来你来!明白的梦。“明白的梦,这里也是一个比喻,指光明民主的社会,鲁迅盼望着一种新社会的到来。
(英豪:看到这首小诗,写下了自己的一点理解。结合鲁迅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他的关于黑房子的描述,我想,理解这首小诗不算是太难。当然希望与朋友们一起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