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时间》的教学反思
《鲁迅与时间》这篇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容易理解。在课文的一开头,作者通过了一连串详实的数据向我们介绍了鲁迅先生在十八年间创作了数量丰富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最后一节,作者又再一次地强调鲁迅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在中间的两个小节中,作者紧紧扣住鲁迅对时间抓得很紧,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选取了鲁迅先生在平时工作到凌晨和在除夕仍然辛勤工作这两个材料,通过了一系列详实的数据和作品名称,写出了鲁迅先生对于时间的珍惜。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只有多读书,书读得熟练了,对课文的理解才能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所以,教学时我努力将“自主阅读”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也因此学生通过边读边思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感悟,领略文章所蕴涵的无穷魅力。课上,周瑞超同学在理解鲁迅先生的话(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篇悔恨。)不仅记住了表面的意思,更能流利地表达出它的深刻含义,他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家每天得到的时间是一样的,都是24小时,但是勤奋的`人就会用这些时间做很多事情,而且给人带来方便,最后会取得成功,而懒惰的人一点事情也不敢,就会把这些时间白白浪费掉,最后只会留下遗憾。”听他说完,我情不自禁地给这个孩子鼓起掌来,真的很了不起。在他的启发下,其他回答问题的同学也都表现得不错了。
由此,我反思多读多思是学习语文的一个有效方法。只有让学生自主阅读,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学生才会给你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