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三篇

秦风学

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3篇

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

  浮世

  宋代 陆游

  浮世如流水,滔滔日夜东。

  百年均梦寐,万古一虚空。

  青鸟来云外,铜驼卧棘中。

  相逢惟痛饮,令我忆无功。

  译文

  人世间就好比流水,滔滔不绝,日日夜夜往东方流去,人的一生就像一场大梦,万古以来同在一片天空之下,

  回想往日,金兵南掠,忽然听到飞报,都城沦陷,宋室南渡,如今我们在纷乱的岁月里相逢,只是尽情地喝酒,令我回忆到自己毫无功绩!

  注释

  浮世:人间。旧时认为人世间是浮沉聚散不定的,故称。

  百年:指人的一生。梦寐:谓睡梦。

  万古:形容经历的年代久远。虚空:天空。

  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

  云外:比喻仙境。

  铜驼:铜铸的骆驼,古时设置在宫门的外面。铜驼被荆棘遮蔽。形容亡国后的凄凉、残破景象。西晋人索靖晚年时,因见朝政混乱,预知天下必将大乱,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叹息道“将来我会在荆棘之中见到你的。”不久,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外族入侵,西晋灭亡。

  创作背景

  此诗应作于陆游晚年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期间。

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2

  文章

  宋代陆游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译文

  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

  纯白没有瑕疵,并不需要人力去刻意追求。

  你看古代的彝器(青铜祭器),精巧、笨拙都不能改变。

  汉代离先秦最近了,但文章的深厚、浅薄已有了很大的差异。

  胡人的音乐是怎样的?就是一些管弦与丝竹。

  后夔(传说是舜的乐官)不再写音乐了,千年以来,谁又能跟他相比拟呢?

  注释

  粹然:纯粹的样子。瑕疵:本谓玉病,这里指文章的'毛病。

  人为:人力所为,与“天成”相对。

  彝器:也称“尊彝”,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

  无施:没有施加人力的影响,意谓是“天成”的。

  汉:汉代。先秦:指秦代以前的历史时期。

  固:本来。淳纯:质朴敦厚。漓:浇薄。这两句说:汉代与先秦紧接,可是在淳厚和浇薄上,表现得已经很不同了。言外是说,汉代较薄,先秦淳厚。

  胡部:唐代掌管胡乐的机构,亦指胡乐。胡乐从西凉一带传入,当时称“胡部新声”。

  豪竹:竹制的乐器。哀丝:弦乐器。

  后夔:人名,相传为舜的乐官。

  期:约会。这两句说:后夔已成为历史人物,不可能再写乐曲了,千年以来,还有谁会创作出他那样“纯粹无瑕疵”的乐曲来?

  简析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在提出问题以后,举了正反两方面的例证,最后发出不能复见后夔的感概。其实作者所说的“天成”,并不就是大自然的恩赐,而是基于长期积累起来的感性印象和深入的思考,由于偶然出发而捕捉到灵感。只要能做到“纯粹无瑕疵”和“巧拙两无施”,便是好文章。清人刘熙载说:“西江名家好处,在锻炼而归于自然。放翁本学西江者,其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平昔锻炼之功,可于言外想见。”

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3

  东湖新竹

  宋代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译文

  竹初种时,用棘条编成篱笆,小心谨慎保护好新竹,新竹长成,碧绿浓荫,倒映在水之涟漪中。

  夏日的清风吹过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当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热。

  笋壳脱落时,听到簌簌悉悉的声音,竹子拔节时,初现疏疏落落的倩影。

  退归闲暇的时候,我经常来这里,来的时候仍然随身带着枕头和竹席,好随地安眠。

  注释

  东湖:在今浙江绍兴市城郊。

  插棘编篱:即用荆棘编成篱笆。指开始种竹时的情况。棘,有刺的草木。

  寒碧:苍翠。寒,清冷,竹叶给人有清凉之感,故称寒碧。涟漪:细小的水波。

  掠地:卷地;从地上刮来。秋:清凉。

  赤日:夏天的太阳。午:中午。

  箨(tuò):竹类躯干上生出的叶,俗称“笋壳。”竹竿生长过程中逐步脱落,称为“解箨”。簌簌:象声词,此形容笋壳脱落时的声音。

  放梢:竹梢生长伸展。梢,枝头末端。离离:茂盛的样子。此指枝繁叶茂。

  簟(diàn):一种轻便细巧的竹席。

  浅评

  诗的形象性很重要,咏物诗更是如此。一株树,一竿竹,一朵花,看起来是静止的东西,比较平常,但有才华的诗人,通过艺术的语言,从各个侧面,以恰当的描画把它形象地表达出来,就会把景物写活,从而“静止”的东西也会变得栩栩如生。陆游这首咏竹诗,正是以“多侧面”的形象性描写,赋予“东湖新竹”以生命。诗的开头一句,写出种竹时的情景,接下来一连五句,都是从不同角度,对新竹进行形象化的描绘。第二句“寒碧映涟漪”,通过水来反映它的疏影。这里竹的“寒碧”和水的“涟漪”,互相呼应,都有“冷”、“凉”的含意。第三句“清风掠地秋先到”,通过“风”来反映竹梢的敏感和迎风摇曳的情景,“秋先到”三字,十分准确,生动,把“新竹”纤枝因风而动的特点,形象地烘托出来。第四句“赤日行天午不知”,通过“光”来反映它的绿荫萋萋、一片苍翠的景象。五六两句中“声簌簌”、“叶离离”,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画出新竹成长过程中的特点,读后使人如见如闻。最后两句抒情,写作者对竹林的爱慕和想望,希望“官闲”是经常到此“枕簟”。而这竹篾制成的“簟”,又呼应试题的“竹”字。这首诗由于在形象性方面着意求工,诗意也就更加清新传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