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留别对象的特殊性

刘莉莉

  特殊的送别,异样的情怀——浅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留别对象的特殊性

  高三复习回归课本时,我让学生将《唐诗宋词选读》上的诗歌按照题材进行归类,学生提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好归类,不知道归在哪一类诗歌中。

  我的回答是:这首诗应该归在送别诗。

  只是学生不信服:判定诗歌的类型,我们可以参考诗歌的题目,送别诗的特点往往题目上有“送”、“别”等字样,如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李白的《送友人》等均在标题上有“送”、“别”字样,本诗题目中有“留别”字样,似可据此初步判定为送别诗。但是从题材和情怀的角度来分析,似乎又经不起推敲——送别诗主要是三种类别:最常见的类别是抒发离别的忧伤、怅惘,依依惜别的深情,比如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送别诗的第二种情怀是对友人的安慰、劝勉、鼓励。如高适《别董大》。送别诗的第三种情怀是综合型,既有离别之情、又有诗人自己身世命运之感、抑或对朋友的劝慰、期盼之情。比如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

  《梦游天姥吟留别》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又算是哪一类的送别诗呢?从内容上来看,其大部分表达的都是对天姥山仙境的瑰丽想象及对其的无限神往,更像是一首山水游记诗。

  学生们的分析似乎不无道理。那么,他们何以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这应该和此诗的内容及写作背景有关,他们没有注意到此诗中“送别”的特殊性——“送别”对象的特殊和表达情怀的特别——这决定了本诗是抒发情怀比较特别的送别诗。

  纵观李白的诗歌风格,大抵是积极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范例,诗人往往出于对现实生活的深切感受,表现出对于现实的强烈批判,并在此情感基础上抒写对心目中理想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对于寄情山水、云游天下的李白来说,他的送别诗当然也概莫能外,他诗歌中的“送别”,自有特殊的内涵和与众不同的情怀,因而自会产生非同凡响的震撼——《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其中最具说服力的一首。

  送别之诗,有送有别。《梦游天姥吟留别》应该是侧重于“别”——既是对即将分别的友人之别,更是对悖离于他的理想追求的惨痛现实之别。送别诗一般都弥漫依依不舍、缠绵凄恻的伤感情绪,但本诗情感却与一般的`送别诗大相径庭,表现出的是无所牵挂的义然决然——这显然不是因为对友人的寡意绝情,而是对现实的深深失望甚至绝望,是豪情旷达外衣包裹下的悲壮诀别,是不愿苟且宁愿浪迹天涯的壮士宣言——这里送别的,乃是曾经寄寓他宏大理想的世俗社会。

  那么,我们又如何理解“梦游天姥”和“留别”的关系?此诗表面上看起来像是一篇游记,但实际上是借梦游之名,表告别现实之实。根据情感发展和内容变化,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开篇先从梦前海客谈瀛洲的难求起笔,以瀛洲的虚无缥缈陪衬天姥的实际可求,给天姥山蒙上神秘色彩,又用以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这更引发了作者对天姥的仰慕之情,为神游天姥做好准备,这是梦游天姥的原因。这里所涉及的瀛洲,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是诗人曾经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示自身才华、实现自己理想的人生大舞台,只是在冷酷惨痛的现实面前显得虚无缥缈,于是才不得不仗剑远游,寄情天姥山这样的山水仙境——对天姥山的神往之情,正是几经挣扎之后的对“烟涛微茫信难求”的现实世界的无奈、苦涩的离别。

  诗歌的第二个阶段写梦中月夜飞度镜湖,来到天姥山,神游天姥山,欣赏着美丽的天姥山山景,即使在“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天气骤变的情况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一个光辉灿烂、壮丽非凡、美丽光明的神仙世界出现了。比之现实之中理想、抱负的始终难以实现,在梦境之中却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天姥山这样的仙境是如此轻易地可以到达,这里的情景是如此地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全然没有尘世间的污浊与灰暗——这样的仙境,与其说是梦中的魔幻想象,不如说是诗人理想的寄托和折射,是他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的诗意呈现——可以说,这里的世界越是美妙迷离,越是反衬出诗人对现实尘世的失望与不屑,这里的世界越是清澈纯净,他对现实尘世的的离别也越坚定。

  在诗歌的最后阶段,诗人“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梦醒后不得不回到现实,面对如此巨大的反差,这时的作者再也做不到含蓄隐忍,于是终于勃发出这样的呼号:“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的呼号中,既有诗人对人生的失望、感伤和逃避现实的消极态度,也有对命运的不甘屈服、不愿阿谀奉承同流合污的孤傲清高,更有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是对一切世俗的无所留恋的告别。

  由此可见,本诗通过记梦游仙,描绘了天姥山的奇景,赞美了仙界的光明美好,正是从侧面表现了诗人鄙弃黑暗现实、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理想。这样一篇记游抒慨的文章,标题却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其实是诗人借“留别”来表示自己不事权贵、挥别尘世的人生态度。在这首特殊的留别诗中,他想告诉朋友的是,他南下吴越,为的是不事权贵,远离权贵;他梦游天姥,为的是彻底远离令他神伤、痛苦的现实。他无所顾忌地倾诉自己的理想,好让朋友们理解自己的心愿。这实际上是送别诗中的一种类型:借送别向别人表达自己的志向,而对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并不浓墨重彩书写。这个异样的情怀,是由特别的“送别”对象和背景决定的。

  当然,相似类型的送别诗,不仅李白诗歌中独有,在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也同样体现。这首诗前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借景抒情,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后两句诗意思是如若家乡的亲朋好友问起我,就说我虽然为官,却没有被官场污染,依然冰清玉洁。这首诗在内容的取舍上显然是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而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是借送别之机向友人表达自己的节操追求的送别诗。

  附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 一作:一万)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度 通:渡)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注释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确实,实在。

  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明灭:忽明忽暗。

  向天横:直插天空。横,直插。

  ”势拔“句: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和下文的“天台(tāi)”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部。

  一万八千丈:一作“四万八千丈”。

  ”对此“句: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倒向它的东南一样。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显得低多了。

  因:依据。之:指代前边越人的话。

  镜湖:又名鉴湖,在浙江绍兴南面。

  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shèng)州南面。

  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游天姥山时,他曾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

  渌(lù):清。

  清:这里是凄清的意思。

  谢公屐(jī):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

  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半壁见海日: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树叫桃都,树枝绵延三千里,树上栖有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照到这棵树上,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都跟着它叫。

  ”迷花“句:迷恋着花,依靠着石,不觉天色已经很晚了。暝(míng),日落,天黑。

  ”熊咆“句: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殷岩泉”即“岩泉殷”。殷,这里用作动词,震响。

  ”栗深林“句: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栗、惊,使动用法。

  青青:黑沉沉的。

  澹澹:波浪起伏的样子。

  列缺:指闪电。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扉,门扇。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青冥浩荡:青冥,指天空。浩荡,广阔远大的样子。

  金银台:金银铸成的宫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鸾回车:鸾鸟驾着车。鸾,传说中的如凤凰一类的神鸟。回,旋转,运转。

  恍:恍然,猛然。

  觉时:醒时。

  失向来之烟霞: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向来,原来。烟霞,指前面所写的仙境。

  东流水: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且放“二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白鹿,传说神仙或隐士多骑白鹿。须,等待。

  摧眉折腰:低头弯腰。摧眉,即低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