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分享

阿林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分享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分享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帮助同学们学习课文。

  导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把握诗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

  3、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4、了解“吟”这种诗体。

  导学重点及难点:

  1、把握诗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

  2、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唐朝有许多优秀的诗人,但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却对李白情有独钟,在他的《怀李白》这首诗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先生的这几句诗充分彰显了李白诗歌的浪漫气质,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浪漫主义风格的话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二、出示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3、背诵全诗;

  三、自主学习

  1.背景资料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在公元744年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第二年,他在东鲁将南游吴越,写了这首诗歌留给东鲁的朋友。

  2.朗诵诗歌

  3.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三、赏析全诗

  (指导、自学、质疑穿插进行,据实际情况而定)

  (一 )指导:诵读并分析①段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 四字下标示双横线), 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 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 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板书:缘由)

  3.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的?

  明确:作者用夸张和想象来写天姥山的。(衬托)

  现实的天姥山当然不如五岳,而李白却说“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更高大,连著名的天台山也好象要拜倒在天姥山的山脚下。李白写的是他幻想中的天姥山,这样写使天姥山显得雄奇、高大、壮丽、奇特。

  (二)指导:诵读并分析②段

  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听老师诵读②段,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边分析边板书)[来源:学#科#网]

  月夜——剡溪清幽

  白昼——山中壮美

  傍晚——洞外恐怖

  夜晚——洞中仙乐

  2.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

  明确: “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 现了 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 心情。

  “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来源:Zxxk.Com]

  3.请男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 然后请一女生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 描绘。

  参考: 电闪雷鸣,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仙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 风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 也数不清,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啊。

  4.自由熟读“梦游天姥”部分,力求背诵。

  5.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 然地消失了,(板书:梦醒) 面对现实, 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三)指导:诵读并分析③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