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木兰诗》为例谈古诗文教学的兴趣培养

莉落

  以《木兰诗》为例谈古诗文教学的兴趣培养

  文言文学习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普遍面临课文背诵困难、文意理解困难、态度恐惧厌烦等问题,要想让学生走出这种困境,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建立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下面我们以大家熟悉的《木兰诗》为例,做以具体的讨论与探究。

  木兰从军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其事见于《木兰诗》。全诗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具有非凡气概的古代杰出的巾帼英雄的形象,赞扬了木兰不怕困难、至情至孝、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高贵品质,主要让学生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精神,培养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了解这个故事,再把内容背诵下来,并将重点字词记牢,就万事大吉。实际上,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产生很大负面影响,大部分同学记得快,忘得也快,更丧失了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研究出有效的教学方案,来帮助学生激发热情、重拾信心。

  一、通过多元化的辅助工具启发学生想学、爱学的冲动

  首先,是导语设计:千百年来,花木兰的英雄形象一直被人们所熟识,而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也流芳百世,直到今天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直接导入法为课堂教学节省了部分时间,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注意。然后是课件的运用,单凭教师的口头传授远远不够,可以先为学生提出一些与此诗有关的重点问题,然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起学生对于本节课程重点的关注,从而达到深入教学的目的。学生若对诗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学习会轻松许多。这个时候再概括引入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故事,全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明确《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的重要知识点,此时学生的热情会被完全调动起来,我们再引入教学内容,就容易多了。在课堂教学中,辅助工具的运用必不可少,它可以帮助教师增强课堂的实践性,以灵活多样的表达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相互交流,理解概括

  交流是理解文意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把学生合理的划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小组讨论。以答辩的形式来论述诗歌情节、主题思想。《木兰诗》主要塑造了花木兰这一不朽的巾帼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花黄云鬓的青春少女,又是一个铁马金戈的勇敢战士。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她能够挺身而出,驰骋沙场并立下汗马功劳。凯旋而归之后,她又辞去高官,毅然返乡,重新回到了她离开已久的家园。她对家人至情,对长者至孝,对国家至忠,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完全融合于一身。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勇敢、勤劳、善良、淳朴、刚毅的优秀品质。让学生用沟通交流的方法理解文意,总结概括出主题思想,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总结出重点难点,才有继续学下去的信心和动力。哪一组讨论的最好,教师可适时鼓励,给每个小组以评分的形式来评出名次。这样容易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熟记重点,逐层深入

  无论是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还是培养兴趣的教学方法,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学生对于古文的学习能够学好、学通。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教学方法,背诵必不可少。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怎么才能让学生背得轻松记得牢靠。以这篇诗歌为例,需要全文背诵。学生已经对全诗的情节有了很深的了解,我们只需要带着学生逐层分析,将层次段落划分清楚,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框架,这样背诵起来就会轻松很多。首先,需要学生有感情熟读诗歌,将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记牢,之后再划分段落。此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诗歌的1—3段,主要描写木兰替父从军。第二部分是诗歌的第4 段,主要描写十年征战。第三部分是诗歌的5—6段,写木兰凯旋而归。第四部分是诗歌的最后一段,结尾附文。段落层次分析结束后,学生会有一个具体的框架,这时候再背诵,他们会觉得很容易,简简单单就背诵了一篇古诗文,学生会感到古文学习也是轻松愉悦的。

  四、注重品读,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品读有助于语文学习。学生懂得品读的概念,知道如何品读,是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关键。以此诗为例,我们可以适当设定一些场景问题。比如,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的几个集市都写到了。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木兰不在同一个地方买齐所有的东西,不怕麻烦地跑遍东西南北?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的同时,心中会产生好奇感,此时教师再将答案揭晓:其实这样写只是为了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还有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先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问题产生疑问,之后再与学生一起解决疑问,这是最有效的加深记忆的方法。

  好的课堂教学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且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的设定一些场景,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将课堂氛围变得和谐活跃起来。比如,找一些同学,让他们试想一下自己就是木兰姑娘,让他们说说替父从军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还可以将场景重现,让一些同学表演木兰返乡的过程,十几年不见,木兰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木兰的家人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全面加深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与激情。

  此外,读古诗文的时候可以放音乐,开朗诵会,用一些新的方式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事实上,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新意和乐趣。兴奋的脑力劳动可以使学习过程本身升华到更高境界。这就有如一个不断奔跑的人,虽然很累,但是每跑一步都会有崭新的风景去等着他,这样他就有了继续奔跑的动力,而且乐在其中。

  教师需要想方设法使每一课都有新讲法、新创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愉悦感,古诗文的学习更是如此。“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意思是说,教育本身要有灵活性,不能过于死板。初中阶段的古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传统强制式的教学,应该用兴趣培养的模式替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再感觉学习是一种负担,积极主动且愉快地进行学习。

  附文:

  木兰诗

  朝代:南北朝

  作者:佚名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贴 通:帖;惊忙 一作:惶)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讶: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注释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惟:只。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辞:离开,辞行。

  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旦:早晨。

  但闻:只听见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愿意做。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郭:外城。

  扶:扶持。将:助词,不译。

  姊(zǐ):姐姐。

  理:梳理。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霍(huò 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 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2. “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行:读háng。

  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