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简单概括

张东东

木兰诗简单概括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木兰诗原文

  【南北朝 乐府诗集】民歌

  1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2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3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4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5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6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7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8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9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10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1 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12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13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14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5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6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7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8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19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0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21 愿借明驼千里足(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2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23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24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5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26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27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8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29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30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31 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概括】

  这首古代叙事长诗,叙述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诗名又叫《木兰辞》。

  全诗以叙事的内容及时间来划分,可分为6段:

  第一段(1-8行)说的是木兰得知征兵消息后权衡再三,只能由己替父从军;

  从木兰停机叹息引出母女对话,表明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从中看出木兰深明大义,既体贴父亲年老无力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于是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第二段(9-14行)说的是木兰备得行装且已赴征途,并渲染着即将来临的战场之险恶;

  木兰从准备出征到奔赴前线。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一方面以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细针密线地刻画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

  第三段(15-17行)越过了战场征杀的场面描写和叙述,以万里关山、十年生死简笔概括了木兰的身经百战、得胜而归;

  第15行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她身跨战马,随着出征大军穿过一道道关口,飞越一座座高山,万里迢迢向前线进发。

  第16行描写边塞夜景。凛冽的北风传送着刁斗的更声,将士军中宿营;冷森森的月光映照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星夜巡逻。这星夜哨兵正是为战场上的木兰所做的一幅剪影。

  第17行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在有幸生存归来的将士中,英勇善战的木兰就是一个。

  这一部分总共三行六句,以极其凝练和谐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木兰从离家出征直至凯旋回朝的全过程。由于诗的重点不在于讴歌主人公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她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所以对战场和战争只用六句做了最高程度的概括。

  第四段(18-21行)说得是木兰不喜官禄、不受官禄,坚决辞归故里;

  用夸张的语言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由此再说到辞官不就,才更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木兰依然眷恋着家园的耕织生活,依然是她爹娘的纯真的女儿。

  第五段(22-29行)描写的是木兰归家时爹娘姊弟欣喜忙碌的情态和还归女儿装后自身的惬意、战友的惊讶;

  先是通过父母姊弟各自符合性别、年龄、身份特征的举止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然后通过木兰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她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最后作为高潮和结局,是恢复女郎装束的木兰来见伙伴的喜剧性场面。

  第六段,也是最后一段仅四句,即30-31行:“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是一段附文,是对木兰的赞词。以妙趣横生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做了讴歌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