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篇第31篇肠胃

刘莉莉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31篇肠胃

  本篇《肠胃》主要内容从解剖角度介绍了古代对消化道的认识,其中以肠胃为主体,故以"肠胃"名篇。

  【原文】黄帝问于伯高日余愿闻六腑传谷者,肠胃之小大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伯高日请尽言之,谷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1],深三寸半,大容五合[2]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重十两,广一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

  小肠后附脊,左环回周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

  回运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

  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3]而下,回运环反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

  广肠傅脊[4],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

  肠胃所入至所出,长六丈四寸四分,回曲环反,三十二曲也。

  【提要】本段记述了从口唇至直肠的整个消化道的大体解剖。

  【注释】[1]会厌在气管和食管的交汇处,是覆盖气管的一个器官。

  [2]合古代容量单位,每十合为一升。

  [3]叶积就是迭积的'意思。

  [4]傅脊在脊椎附近的意思。

  【白话解】翮黄帝向伯高问道我想了解一下六腑之中消化器官的状况,关于肠胃等脏器的大小、长短及容纳饮食物的数量的多少是怎样的情况?伯高说请让我详细地给你讲一下,饮食物的出入及深浅、远近、长短的度数是这样的口唇到牙齿间的距离是九分,两口角的宽度是二寸半,从牙齿向后到会厌的距离是三寸半,整个口腔可容纳五合食物。

  舌的重量是十两,长七寸,宽二寸半,咽门的重量也是十两,宽一寸半。

  从咽门至胃的长度是一尺六寸,胃的形态是迂屈曲折的,伸直了长二尺六寸,外周长一尺五寸,直径五寸,能容纳饮食物三斗五升。

  小肠在腹腔依附于脊柱之前,向左环绕重叠,下口注于回肠,在外依附在脐的上方,小肠共计环绕重叠十六个弯曲,外周长二寸半,直径八分又三分之一分,长三丈二尺。

  回肠在脐部向左迥环,环绕重叠向下延伸,也有十六个弯曲,外周长四寸,直径一寸又三分之一寸,共长二丈一尺。

  广肠附于脊前与回肠相接,向左环绕重叠于脊椎之前由上到下逐渐宽大,最宽处周长八寸,直径二寸又三分之二寸,长二尺八寸。

  整个消化道从食物入口至代谢物排出,总长度是六丈又四寸四分,共计有三十二个弯曲。

  【按语】本篇记述了从口唇到直肠的整个消化道的大体解剖,包括了唇、齿、口、舌、会厌、咽门、胃、小肠、大肠、直肠等,分别对长度、宽度、周长、直径、重量、容量等方面作了说明。

  据近代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古代的度量衡与现代不同,仅从长度而论,消化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基本上与现代解剖学记载相符合,可见古人是很重视人体解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