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古诗《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

莉落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体会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

  (2)、学会寻找重点字词,分析重点字词理解诗歌的内容。

  (3)、能背诵全诗。

  2、过程和方法:

  (1)、用先独立思考,后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利用画画的方式使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诗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西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要求解决生字新词,划出疑难之处,同时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它画出来。

  教学方法:

  1、情境法(直观画面)

  2、诵读法(反复诵读)

  3、讨论法(交流体验)

  教学手段: 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联想进入诗意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提到杭州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湖(投影出示关于西湖的图片),从古到今有很多吟咏春天,吟咏杭州,吟咏西湖的诗歌。关于西湖大家能想到什么?

  学生主动陈述或者老师指名学生陈述,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学生可能联想到的诗句如“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故事如白蛇传。鼓励学生随便说,充分调动他们原有的积累。

  二、朗诵感知诗意

  1、教师配乐朗诵《钱塘湖春行》,提示学生留意诗歌的停顿和字音。

  2、学生自由诵读两遍诗歌。

  3、把这首诗歌朗诵给同桌听,发现并指出彼此的优点,假如有不足的地方别忘了给对方委婉地指出来。

  4、鼓励学生主动朗诵诗歌给大家听,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性点评。

  三、默写把握诗意

  1、为了向同桌表示感谢,请大家利用一张卡片把这首诗歌制作成书法作品,赠予给你的同桌,算是一件小小的礼物。

  提示学生在制作书法作品的同时留意思考诗歌的大体内容,可以从诗人出游的路线、出游的季节、出游的感受、观赏的景物等方面思考。教师同时在黑板上默写该诗。

  2、将学生按照座次分成两个小组,两个小组之间进行一次上下句的诗歌对答。

  3、让学生主动表述自己从诗歌当中领会到的诗歌内容或诗意,如诗人出游的路线、出游的季节、出游的感受、观赏的景物等等。(学生陈述后教师投影予以归纳)

  四、精读赏析诗意:

  1、学生一起布满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同时再领会一下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人的视线在想象中畅游。

  2、教师课件出示精读赏析的相关课题,要求学生按照座次前后四位同学进行集体讨论赏析。在进行讨论的时候,要求每个小组必须要有一个重点探究的课题。

  课题一、这首诗歌是一首七言律诗,假如我们把这首七言诗的每一句都去掉三个字,变成一首四言诗,你感觉怎么变才会不伤害这首诗歌的美。

  示例:寺北亭西,水平云低。早莺争暖,新燕啄泥。

  乱花迷眼,浅草没蹄。最爱湖东,绿杨白堤。

  课题二、结合平时积累的诗歌来分析一下古人在写景的时候,他们一般都选取哪些景物进行描绘,用什么样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在以景入诗的时候语言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我的体会:古人在写景抒情的时候,往往选取山、水、云、月、竹,花、草、星、月、风,斜阳、流水、大漠烟,孤帆、行舟、苍山远……诗人在选取了所要写的景物之后往往只用一个或几个字来凝练地形容这些景物,从而简洁正确地表达诗人自己的心情。

  学生探究讨论结束后,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小组探究讨论的结果。当学生汇报完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利用投影有侧重地进行评点、鼓励和小结。

  五、探究领悟诗意

  1、有人提议把这句改为“处处黄莺争暖树,家家飞燕啄春泥”,你们认为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