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秦观闲适诗
秦观存诗四百三十余首,“闲适诗110首、准闲适诗8首”。闲适诗为古诗注重精神愉悦和心灵超越的一种流派。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
前人对秦观诗的评价是“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诗似小词”;“小石调”;“女郎诗”;“过岭后诗,严重高古,与旧作不同”;“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这都是针对秦观整体诗风的评价。而就其闲适诗的研究却不多。孙斯提硕士论文首次辑录秦观闲适诗及准闲适诗,从题材、意蕴、艺术手法、风格、继承、影响诸方面,讨论了秦观闲适诗。本文仅对秦观诗歌艺术风格加以讨论。
一、秦少游作品的题材意蕴
秦少游青年时代曾怀有“回幽夏之故墟、吊唐晋之遗人”的报国志向,终其一生却 “官不过正字,年不登下寿。间关忧患,横得骂诟。窜身瘴海,卒仆荒陋。”入仕前,乡居期间有很多书写耕读漫游诗作,如《喜雨得城字》、《睡足轩二首》(其二)、《抱瓮》、《读列子》、《汤泉赋》、《游汤泉记》、《马上口占二首》、《落日马上》、《同子瞻参寥游惠山三首》、《和孙莘老游龙洞》等。大致是一种“吟玩”、是消磨时光的一种方式,一边抒发对闲适生活的渴望,一边苦苦追求着科举功名。第二类作品是咏物诗,这是闲适诗较常见的一类题材。如《蒙顶茶》、《茶臼》、《茶》、《盆池钓翁》、《饮酒诗四首》等。这类咏物遣兴诗,或写对闲适状态的追求,或写得闲之乐。第三类作品是写斋居与病处生活,如描写斋居的《四绝》、病中乐趣的《病中》等。第四类是唱和与释道诗,以《次韵酬周开祖宣义》、《游仙二首》为其代表,抒发了寄情山林的归隐之心和归心释道的情怀。
从少游一生来看,其诗歌经历着求闲与得闲的过程――读书漫游时追求仕途,却受到闲适思想的羁绊;官场得意时却发出了“令人却忆鸱夷子,散发五湖狂醉中”。的慨叹;被贬谪岭南,才灵魂得以超脱,写下了求闲而得闲诗作。
二、秦少游闲适诗艺术魅力
秦观的诗歌风格上具有语言浅近,冲淡自然、清新妩丽、诗词融通,专主情致几大特点。创作手法上利用反问句式,刻意增强语势;重复书写归隐情结,申诉心音;意于平中出奇的语言特色,更是状物传神。
反问句式,增强语势:“我亦愿为方外友,风流何必并时生?”“几人堪此乐?逢客莫轻论。”“文昌但愿花前老,张翰何须身后名!”“何日一筇江海上,与君徐步看生潮。”“太平谁谓全无象,寓在群仙把酒时。”“何日同归去?重飞九转砂。”“何时并筑邗沟上,引水浇花半亩宫?”“何人共禅悦?居士有浮休。”
重复书写归隐情节,使用古代隐士相关典故,有陶渊明、茶仙陆羽、王羲之、李白、竹林七贤、张衡、范蠡等。
语言风格意于平中见奇,如《春日五首》(其一)、《秋词二首》、《盆池钓翁》、《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其二)、《西城宴集元v七年三月上已日诏赐馆阁官花酒以中浣日游金明池琼林苑又会于国夫人园会者二十有六人二首》等,都是典型代表作品。
语言浅近,冲淡自然承袭了白居易;清新妩丽承袭了鲍照和谢灵运;诗词融通师于老师苏轼。而专主情致则是他独具特有的风格。
三、秦少游闲适诗的继承与接受
秦观闲适诗对庄子、陶渊明、白居易、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王维、韩愈都有所继承,又受同时代“二晏”、苏轼、柳永等影响,兼容并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秦观之后,南宋诗人陆游深受其影响,用其名为字,字为名;取名陆游,字务观。野史云陆母为秦观粉丝,此不做赘述。陆游的诸多诗作,如《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即化用了秦观《秋日三首》的“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间笑语声”。
胡应麟评价陆游:“宋人语如‘雪消池馆初晴后,人倚阑干欲暮时’,‘寒食园林三日近,落花风雨五更寒’,‘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之类,时咸脍炙,不知已落诗余矣”。陆游“已落诗余矣”的特点正是秦观“诗词似小词”之风格。
秦观,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熙宁十一年(1078年)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年)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他后来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于绍圣元年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秦观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其散文“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其词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终究气格纤弱。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南宋张炎之《词源》:“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文苑传》。著有《淮海集》40卷,以及《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等作品。。其所编撰的《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极善书法,小楷学钟王,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行楷学颜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后世称之为“淮海公”。
未仕期
秦观在未仕期间,大多在故乡高邮居家耕读,为科举做准备。然而亦时常游历于江淮吴楚之间,徜徉于山光水色之中。 在这段期间秦观的主要出游地有二:一为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秦观同孙莘老、参寥子游访漳南老人于历阳惠济院,浴汤泉,游龙洞山。又往乌江拜谒项羽墓,极尽山水名胜。此次出游共赋得诗词三十余首,并作《汤泉赋》一篇,以记途踪。二为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秦观前往越州省亲,适逢苏轼自徐州徙往湖州,于是便乘苏轼官船一同南下。途经无锡,与苏轼同游惠山,又经吴兴,泊西观音院,同访诸寺。端午过后,遂别苏轼赴越,中秋时,与参寥子、辩才法师同游龙井,其后又与郡守程公辟游玩鉴湖、拜谒禹庙,相得甚欢。直至岁末年关家书催归,秦观始依依不舍的乘船北上。写下著名的《满庭芳》(山抹微云)来描述离别情意,透露出对此段漫游岁月美好的缱绻不舍。
“学而优则仕”是天下读书人的梦想,秦观亦不例外,然而秦观的科举征途却屡遭挫折。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秦观第一次参加科举应试,却是抱着满满的期望换来落第的命运,于是他便马上“杜门却扫,日以诗书自娱” ,可见这一失败,对他而言,是精神上的打击。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秦观再次应试,却依旧名落孙山。科举的'接连失利,使得秦观心境更加忧愁悲郁,认清了“风俗莫荣於儒,材能咸耻乎未仕” 的社会现实。因此只好改变态度,学习时文并向时人投献诗文,望获举荐。“功夫终不负有心人”,秦观在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参加第三次科举考试,终于成功考取进士,踏上其同样屡遭挫折的十年仕宦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