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沁园春·长沙》的炼字艺术

黄飞

简析《沁园春·长沙》的炼字艺术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市场打过交道吧,《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经典之作,那么这首词有哪些炼字艺术值得我们学习呢?欢迎大家阅读下文。

  如果说文学是语言艺术,那么诗歌便是语言艺术中的极品。诗歌的语言不仅是凝练,而且要准确、生动、形象,具有艺术的美感。为此,历代大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练字”的佳话。如“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一代诗圣杜甫炼字的终极追求;“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苦吟诗人卢延让呕心沥血锤炼语言的真实写照;“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推敲”语言的至诚肺语;“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更是欧阳修“咬文嚼字”的无悔的执着……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这首词里,同样给我们树立了“练字”的经典范例。

  诗歌鉴赏的原则,前人已给我们总结出八字秘诀:“因文识象,由象悟道”。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语言──意象──意境──情感。常言说“诗言志,词言情”。“练字”当以“志”“情”为中心,营造特定的意境,读者由此领悟作者的“志趣”和“情趣”。

  为了便于理解《沁园春长沙》的练字艺术及练字原则,我们有必要先知人论世。《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于1925年秋,即在毛泽东8月28日离开韶山去长沙至9月上旬由长沙动身赴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之间。这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派兵逮捕毛泽东,面对当时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怀着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重游当年读书时常去的橘子洲,写下了这首作品。《沁园春长沙》是诗人毛泽东的开卷之作,也是诗人改造旧世界的`宣言书。

  下面我们来分析诗人是怎样“练字”的。

  一、“独立”传神。这是一个全景缩放后的特写镜头:天地之间一尊伟岸的身躯,高瞻远瞩,表情深邃,浓眉深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杜甫《独立》诗云:“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金圣叹《杜诗解》云:“操危虑深,故云‘独立’”。在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眼里,担大任者当独立于天地之间,天机在即,否者,何以发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易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孔颖达疏:“君子于哀难之时,不有畏惧。”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天道永恒,人生苦短。危难之际,能挽狂澜者,当挺身而出。想当年诸葛孔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是何等气魄?“独立”显现出诗人卓尔不群,激流永进,器宇轩昂,顶天立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与那些“端坐独钓”洁身自好的隐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想,要是辛弃疾再世的话,他该会发出“生子当如毛泽东”的感叹吧?

  既突出形象又境界高远,非“独立”莫属。

  二、“万”“百”凸显豪放诗风。这首词的数词,富于力学美感,具有包罗万物,大气磅礴的气势。“万山”极言视野之广阔,胸襟之豪迈,宇宙之大尽收眼底;“万类”突出大自然的物种繁多,色彩纷呈;“万户侯”突出诗人傲视蝇营狗苟的军阀,以天下为己任的凌云壮志。“百舸争流”突出景象之壮观、竞争之激烈;“百侣”突出同学少年的人数之多,气势之大。“万”“百”突出了多、壮、豪等力学上的崇高美感,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彰显诗人豁达的胸襟。在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中,用万、千、百等数词营造一种豪放、开阔的氛围,已成为他的风格。例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埃”《和郭沫若同志》“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念奴娇井冈山》

  三、精选动词,形象入化。从全词看,“立”“去”“看”“染”“争”“击”“翔”“竞”“问”“携”“指点”“激扬”“粪土”“遏”等等动词的使用,无疑使词的意象鲜明而灵动。“立”,挺立,凸显诗人伟岸的身躯,大有天塌下来我来挡的气魄;“去”字耐人寻味,表面上看是写水流由高到低的运动规律,暗指旧世界将一去不复返,革命的洪流将浩浩荡荡,荡涤一切污泥浊秽;“看”字领起下文,使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尽收眼底,一眼洞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染”字写出“层林”在秋天颜色由浅入深的动态变化过程,化静为动,更加突出色彩的艳丽;“争”字,给碧绿透明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击”“翔”则运用“移就”手法,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雄鹰展翅的矫健和在直视无碍的江水中鱼游的自由畅快,如果把“击”“翔”换作“飞”“游”,就表达不出雄鹰展翅飞翔时矫健有力的姿态,也表达不出鱼游水中那轻快自在的情趣。“竟”字,则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崇高赞美之情。“问”有力发千钧之势,是屈原笔下的“天问”,一问贯古今,天理,人理,天人合一,意在告诉我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携”有“带领”的意思,彰显王者之风,领导本色,若是换了“随”或“跟”,则让我们感到作者“寂寂如众人矣”!“指点”再现王者之风,与后文“激扬”“粪土”一气贯通,表现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痛陈时弊,规划将来,蔑视当时一心抢地盘,不顾人民死活的军阀权奸;“遏”字尽显诗人带领的这批风华正茂的青年力量之大,气魄之雄!

  除此之外,这首词的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也准确到位。“寒秋”之“寒”,写出了季节之凄清、冷瑟;“万山红遍”之“红”写出了景色之热烈、奔放;“透”字力显江水之清澈,与长天一色;“苍茫”则写出了大地之广袤无垠,也写出了世界之广阔,宇宙之浩瀚,情势之复杂,心事之重重。“尽”“遍”“漫”等副词,则写出了景色之深,范围之广。

  清代诗人沈德潜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由此我们便知“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练意则为了显志。从前文所引用的成功的炼字来看,他们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知识拓展]

  词牌·沁园春介绍

  沁园春

  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韵;下片十二句,五平韵。一韵到底,前半阕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后半阕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对仗。四个五字句,都是上一下四句法。此调的作法是:起首三句均四字,上两句句法相同,俱为仄仄平平。(孤字可仄)第三句起平韵,重在第三字,必须用仄,是为拗句。第一、二字平仄可不拘。第四、五为四字对句,而加一字豆,第二、四字与第一、三字各可平可仄。第六句与第五句同。第七句四字协韵,平仄恰相反;然第一字亦可平。第八、九句又为四字对句,与﹝过秦楼﹞起二句同。第十句七字,第一字不拘,下三字务用平仄平,亦拗句也。第十一句三字,应作平平仄,是乃定格。第十二、第十三,实为上五下四之九字句,亦即两句四字对偶尔加一字豆;惟平仄不若第四、五句之可移易耳。后阕起首二字协韵,俱平声。次句四字,同前阕次句。第三句八字,上一下七,盖即前阕第十句而加一字豆也。第四句以下全与前阕同。前阕后九句与后阕后九句字数与平仄相同。此调常用对仗句。又名念离群、东仙、洞庭春色、寿星明、千春词、大圣乐。

  词牌格律

  格律对照词:陆游《沁园春·孤鹤归飞》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平平(增韵)中仄平平(韵),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交亲零落如云,又岂料如今馀此身。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另,平仄转换、平仄错叶格以不同颜色区分韵部。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