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荀子劝学篇的体会
《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读荀子劝学篇的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劝学》第一句话就说:“学不可以已”这就是告诉我们,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也只有通过不断地学,才能青出于蓝。
不断向学,能增广见识,远离愚昧无知;坚持向学,能完善自身,远离低俗平庸,诚敬向学,能明辨是非,远离随波逐流。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向学之人身上,言辞语气,举手投足之间都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如素雅之幽兰,散发沁人的清香。孜孜求学,潜心钻研的人,他们不一定是伟人,但绝对是一个有修养,有内涵的人,一定是一个真诚谦虚的人,也会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如果将他们与市井之人的低俗,贪恋名利之人的势力,庸俗之人的麻木相比,更加突出他们那一种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令人赞叹的气质。
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生下来就天赋异禀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普通人,然后,在芸芸众生之中,每个人的智力与学识,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不相同。很大部分原因是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他们掌握知识的丰富度不同。即使天资聪慧,如果怠惰于学,也会一事无成。相反即使天生愚钝,如果肯刻苦学习,他也可以取得成就。我们要热衷学习,更要善于学习,切忌墨守成规,东施效颦,每个人应该常常反思,总结经验,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成效的,不求甚解,一知半解是不可取的,急躁冒进是不行的。学,需要耐心,静心,潜心;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克服一切阻碍,一定要锲而不舍,脚踏实地。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登不了天。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笃心向学,勤奋向学就是方法。所以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日积月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学习难在精。有目可识字,有口可读书,有耳可听教。然而,同一个老师授教,读同一本书,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领悟。每个人都想精益求精,但这并非一件易事。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读不失为一个办法,不过这不是说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就可以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也启示我们,有时宁可将一本书读百遍,而不去读一百本书。在《劝学》里有句话:“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以持养之。”这也告诉我们,学习要不断追求完美,要讲究方法,要学思结合。多读多思多问,才有助于更深入地学习。
专心致志,埋头苦学固然很重要,但学习也需多与他人交流,讨论。我们不能读死书,更不能死读书。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都有值得自身学习之处。多与学识丰富的人讨论,多与博学多才的人交流,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会使我们不断进步。《劝学》中有道:“学莫便乎近其人”,这便是鼓励我们多接触有德有才之人。而且,“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向这些人靠近,与这些人交流,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收获的还有美德。
学无止境,对于知识的追求,对于学问的探讨,是一条漫漫长路,没有人知道路的尽头。我们应该永不停下求学的脚步。
作为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非常重视学习教育,并留下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学教思想,其中含有许多积极的、合理的成分,具有超越时空界域的永恒性价值。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我重读荀子《劝学篇》,仔细推敲揣摩,在读书学习,修身处事上颇有收获,带给大家分享。
一、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要深刻、全面、到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两句话讲的是一个人要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人与人之间的资质本性并没有差别,只不过在于后天学习与否,用功与否。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知明而行”与“善假于物”,“明”不学何知?物不学焉能“善假”?这就需要在学习上下文章,换言之,学习即是为人、修身、处事的基础与凭借。
二、学习的态度要谦虚、端正、严肃认真。
首先,学习态度要谦虚,虚怀若谷。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这句话说的是一个人如果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至于先王遗言,*的今天我们理解为先哲的至理名言更为恰当一些。“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说的`也是这么个道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自身的修养有不足与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盲目自大。
其次,学习态度要端正、沉稳,摒弃浮华。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
学习浮躁,动辄沾沾自喜,是学习大敌。荀子讲到: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罗嗦;浮躁罗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再次,学习要严肃认真,要严格要求。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真正的学者。我们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更要高要求,绝对不能敷衍了事,走走过场,要拿出实实在在的绩效出来才行。
三、学无止境,因此学习的方法就要便捷高效,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这段话说的是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言简意赅,发人深省。《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诗经》、《尚书》古朴但不切近现实;《春秋》隐微但不够周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要特别重视向身边的人学习,“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缀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当中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平凡,要秉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胸襟与魄力,才能领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学习境界。
四、学习的最终归宿是造福人民,服务大众。
荀子看来,读书的最高境界为:“其致好之也,如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权利不能倾,群众不能移,天下不能荡”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等达到完全醉心于学习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声,嘴好五味那样,心里贪图拥有天下一样。如果做到了这般地步,那么,在权利私欲面前就不会有邪念,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的,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信念。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机关干部,再也不能浮浅的认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放松了学习,思想落后于形势,就会丧失先进性,试精神世界陷于低级趣味,就难以抵挡利欲的诱惑。胡xx同志也曾讲到:“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对于我们今天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具有不可低估的借鉴价值。
君子曰:学不可以乎。
的确,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知识是无止境的。只有坚持不懈努力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习就是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的一种方式。学习是一种弥补自己缺陷的一种途径。通过学习,你才可能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取得新进步。
学习贵在你有一份端正的态度。在端正了学习态度后,你会在学习中更好的把握学习方法技巧。学习,贵在你能够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并努力把它实现。
坚持就是胜利,多坚持一刻就会有更多的收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而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的很远。这就是坚持的结果,学习贵在坚持。
知道“洒”与“酒”的区别吗?不知道是祖先的先知,先觉还是后人聪明的创意,认字“洒”与“酒”的区别只在于一横。相传很久以前,有两个人酿酒,只需等待那个时候的到来。可是其中一人忍不住那一刻的等待而打开酒坛。里面的水和醋一样又黑又酸,酒未酿成,他失望的把酒洒在地上。另一个人虽然也迫不急待地想要打开,但他还是忍住了。最后他品尝到了甘甜清澈的美酒。只因为他多坚持一刻而已。从此就有了“洒”与“酒”的那看似非常普通而简单的一横。
学习也是一样的,只要多坚持一刻,你就会多一份收获。
这就是我从《劝学》中所学习到的,我从中受益匪浅,这种难得可贵的坚持精神不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吗?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