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情的优美散文

马振华

关于乡情的优美散文

  乡情是一支清远的笛,悠扬而深远,乡情是一个古老的童话,美丽而动人;乡情是一坛陈年老酒,清香而醇厚。

  乡情

  美丽的故乡哟,常在我梦中。

  故乡地处皖西丘陵地带,有清澈碧绿的小河,有一溜黛青色起伏着的山岭,有青翠茂盛的树林,有一条舒展自如伸向远方的柏油马路,还有浓厚纯朴的乡音乡情,安谧温馨的氛围,总让我流连忘返,魂牵梦绕,情有独钟。每回去一次,都能感受到一次变化,获得一点收获,拥有一份好心情。我也不知是什么情由催我不知疲倦地一次又一次地返回故里。

  日日月月似水流年,转眼间勤苦能干的父母脸上皱纹深了,头上白发多了,一年老似一年,行动大不同往年,作为儿子怎不牵肠挂肚。每每回到老家,看见年迈的父母脸上堆满笑意,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慰藉和欢喜。短暂的相聚,说说笑笑,让父母享受到了天伦之乐,算是儿子尽的一点孝心。一段时间不见,他们的身影总是晃动在我的眼前,出现在我的梦中,让我思念难抑;月之故乡亲人是否安康,是远在一隅儿子最大的牵挂。

  每当我在工作上或生活上遇到挫折或失意时,只要回到故乡,那熟悉的面容,亲切的问候,美丽的景致便荡去我心头的苦闷和忧伤,变得清新亮丽起来。踏着酥软的青草,闻着阵阵飘来的幽香,真是轻松清爽极了!徜徉其间,心灵上的尘埃轻轻涤去,浮躁的心绪得到调理,拥有一份幽静一份淡泊一份解脱。虽然我在外奔波多年,书剑未成,锦衣未就,但故乡并不嫌弃我,而是热情地拥我入怀,给我温暖与安慰。

  夜晚,趁着皎洁的月光,徒步走上一段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寻我儿时记忆的散珠碎玉,那感受恰如慈母的轻抚,柔柔的,又如恋人的亲吻,蜜蜜的。四周静悄悄,没有喧嚣纷扰,任思绪任想象任各种各样的情感自由驰骋,漫无边际。累了,听听唧唧的虫叫和潺潺的流水;寂寞时,邀来同村的伙伴举杯共饮,叙儿时的往事,笑人世间的纷争。人生的烦恼和悲苦抛之九霄云外,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和净化。

  或许是世态的炎凉,仕途的遭遇,磨去了我的棱角,心变得冷漠、干枯,是一次又一次故乡亲人们的话语,田野里绿色的景物使我得到溶化和妙语,一股绿的力量在我的胸中滋长、蔓延,觉得自己暂时的窘境和羞愧只是人生的一个侧面,不值得计较,犹如故乡大槐树上青了又黄的叶儿似的。一年四季亲人们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碌的身影,不正是我汲取的精神营养吗?像加了油的汽车,充了电的剃须刀,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迈开稳健有力的双腿,坦然地面对眼前这个世界,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一份突破的契机。

  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亲是故乡人。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写下对故乡思念的诗句:“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无一不洋溢着深深的怀念和向往之情。难怪《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一出来就唱遍大街小巷;一曲《望乡》道尽游子满腹的心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故乡情结如诗如歌,如痴如醉。

  窗外秋雨绵绵,愁丝不断,又一次勾起我思乡之情,天晴了,一定回故乡!

  浓浓的乡情

  当春节来临,很多人家不再酿酒做煎堆而是从商店里直接购买的时候,当很多人迁居在外忘了老家方向的时候,当舞龙舞狮成了难得一见的节目的时候,当很多孩子怀揣各式玩具而对散落在地上的爆竹置之不理的时候,当搓麻将打扑克代替了邻里之间嘘寒问暖的时候,我心中珍藏的儿时过年年,是多么欢乐呀!可惜,时光不会倒流,唯有穿越时空,让我回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儿时过年浓浓的乡情味道……

  腊月一到,年的味道就悠悠飘来。这时候,陆陆续续便有人家开始了火炙酿酒。老远,便能看到村前的空地上,燃起了一个个以稻草、谷壳和木屑为主要燃料的火堆,火堆里,一坛坛客家娘酒被煮的翻滚沸腾,浓浓的酒香开始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蔓延。那时候,村里人情好,谁家要是炙好了酒,都会送一两碗给左邻右舍品尝。邻舍欣喜接过老酒,喝下,嘴里泛起娘酒独有的醇香,心头涌上浓浓的乡情。

  客家娘酒的香气还没有散去,煎堆的香味又从每家每户的厨房飘出来。时刻也来到了大年二十五,年的脚步更近了,家家户户开始做煎堆,我家也不例外,全家分工协作:和粉、搓团、煎炸,会忙整整一个下午。看着金黄的煎堆从油锅里捞起,年幼的我垂涎三尺,但奶奶却不让吃,怕我上火。母亲看着心疼,就冲好了一碗糖水,对我说:“孩子,吃几个吧,就着糖水,不碍事的。”于是,我品尝到了“新鲜出炉”的香脆可口的煎堆,那时候觉得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了。

  令人期盼的大年三十最之后临了。将近两百年历史的“莲香围”祖屋,早已贴上春联,张灯结彩,以温暖的怀抱迎接宗亲们前来祭祀。通常在下午三四点,全家人穿戴一新。父母会带上香烛鞭炮,领着我和妹妹,往祖屋的方向进发。在祖屋古朴干净的院落里和雕龙画凤的厅堂上,祭祖的宗亲们人流如织。动情的话

  大伙儿见面,脸上洋溢着新年的喜悦之情,互道一声“新年好”。在祖屋的上厅,立着祖宗的牌位,庄严肃穆,香炉里已经插了十几柱香。母亲拿出香烛,点燃,持在手上,对着祖宗的'牌位,拜了三拜,口中念念有词,祈求祖宗保佑全家。然后母亲还会给我和妹妹分发一根,要我们也学着她的样貌行礼。每家每户祭拜完了,还要进行群众祭拜。成年男子按照辈分,站成几排,每人手持一根香,对着祖宗牌位,恭恭敬敬行礼,场面甚为壮观。

  祭祀完了,照例是放几串鞭炮。突然听到外面锣鼓喧天,原来是邻村一支舞龙队前来拜年了。按照规矩,舞龙队先是参拜了祖屋的古井和上厅,然之后到院子,摆开了舞龙的阵型,看,龙头硕大而威严,龙须飘动,目光如炬。精彩的舞龙便在鞭炮声中开始了,引得宗亲们纷纷驻足观看。

  身穿黄色对襟衣、灯笼裤,腰扎红色绸带的舞龙队员高举舞龙杆,兴高采烈地舞动着,看哪,一颗龙珠上下舞动,龙头跟着龙珠,时上时下,时左时右,时前时后,有时扑,有时跳,有时冲高,有时卧倒,第一个舞龙人跟着龙珠跑,后面舞龙人举着龙身缠绕舞动,龙尾随着龙身摆动。舞到精彩初,引来宗亲们阵阵喝彩,声声叫好,然后放一串鞭炮以示赞赏。搞笑的qq签名

  舞龙表演结束,时针指向了下午五点三十分,这是祖屋约定俗成的统一燃放鞭炮的时刻。看鞭炮的燃放,是我们这些孩子最为期盼的一个节目。一串串鞭炮早已挂在院子的围墙上。鞭炮点燃,声音此起彼伏,霎时,导火线变成了一条条前进的火龙,浓烟开始散发直冲天空。爆竹的纸屑或高或低在院子上空飞舞,像无数朵红梅在竞相绽放。

  尽管浓烟呛鼻,尽管响声震耳,可站在屋檐下方观看的人们,谁也不肯离开,谁都在感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喜悦气氛呢,谁的脸上都挂着阳光般的笑容呢。鞭炮燃放完了,整个院子铺上了厚厚的红妆。这时候,我和其他孩子却再也按耐不住,从台阶上一跃,跳进院子里,从口袋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塑料袋,开始在密密细细的爆竹纸屑中,寻找散落在地上的没有被点燃的小爆竹。在那里,孩子们边捡爆竹边挥舞着纸屑,整个院子成了欢乐的海洋。

  黄昏很快来临,我和小伙伴们都带着满满一袋塑料袋的“战利品”回家了。鞭炮声中,年夜饭开始了。但我的心思并不在饭上,而牵挂着那些“战利品”。

  晚饭后,外面的夜空早已是流光溢彩,四面八方的爆竹声震耳欲聋,东南西北的烟花光焰万丈。我便急不可待把“战利品”拿出来,掏出几个放在院子里,找来一根香,点燃,然后手持香的一端,借着灯笼照在院子里的光,俯下身子,用香燃烧的那一端,对准小爆竹的导火线,留意翼翼地点燃,然后快速走开,“啪”,爆竹在身后炸开了。

  一声声清脆的响声,便是一份份新年的祝福和属于我们孩童特有的快乐呀。这时候,妹妹也跑过来,手里拿着一捆烟花,我们俗称它们为“魔术弹”。这是前几天爸爸买的,好不容易等到年三十。我和妹妹每人手持一根,点燃,对准天空,那一朵朵艳丽的焰火射向天空,引起我们阵阵欢呼。

  在放烟花的当儿,我和妹妹也会被家人叫回屋子,奶奶、父亲和母亲每人都会从口袋里拿出两个红包,分别递给我们兄妹。红包不大,只有两三块钱,而且是用小块红纸包的,那个年代印刷的利是袋还很少见。他们还会说一些诸如“新岁平安,大一岁了要更加懂事”之类的话,这些话语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循循教导和亲切祝福,就应是我一辈子也难于忘怀的。

  我怀念儿时过年浓浓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