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自己太当回事的短文散文

马振华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的短文散文

  昨天参加了一个读书会。参加的人基本上都是30以下的年轻人,象我这样四十上下的人,没几个。谈论的主题是“如何获得内心的安定”。

  几乎每个人都作了发言,其中一位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男子,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谈了对内心安定的看法。他认为内心的安定来源于内在的信念与能力,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去把握一件事情,就会感到很安定,要选定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做自己能力能够办到的事情,那么我们的内心就会感到安定了。他讲话时,语调平缓,声音浑厚,用词很精炼,表达的意思也很有条理,表情自然大方,一下子就形成了一股气场,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他成为那个会场真正的核心。

  会上,我也作了发言,单就内容,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但是气场明显感觉没有那位仁兄强。

  一个人说话,不仅在于你讲的内容,还在于你讲话时的那种从容不迫、气定神闲的韵味,在于那种自信、大方、包容、坦诚的气息。说实在的,在这方面,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恰恰是这一点,展示了你实际的修行境地。不仅大家都看在眼里,你自己也明白自己。

  除了这位仁兄,有两位估计不到30的小伙子,说话幽默,为人开朗,常常自嘲,不时引起大家的.笑声。

  还有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士,坐在最后面,忙着为大家递茶倒水,默默地做着服务工作,低调得没有发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上面的几位,都是我从内心深处想与之交往的人,我觉得他们身上有明显的值得我学习的东西,有我想具有却还没有具有的内在品格。

  但我发觉,我还跟往常一样,在人多的场合,或者说在不是非常熟悉的人面前,就显得比较拘谨,好听点叫“矜持”,很少热情地主动地去接近别人,而是静静地等待别人来敲“门”。结果,这一天,茶话会的整个始终,没有人来敲我的“门”。尤其是,我有意识地走得迟一点,希望有人来与我搭讪。结果没人搭理我,似乎人与人之间,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纸,谁也不愿意首先捅破它。

  我成为这个茶话会中的过客。

  世界是我的一面镜子,从这个镜子里照见了我自己的模样。

  我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是一个不愿意首先向别人低头的人,我是等待别人首先向自己低头的人,我是一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

  一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他的姿态一定是高傲的。他的高傲足心拒人于千里之外。一个高傲的人的内心,只装着自己,已经没有空间去装载这个世界,事实上,也就是拒绝了这个世界。

  一个高傲的人,总是希望这个世界承认他,却想不到,自己首先得承认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很大很大,需要很大的空间才能装载。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当回事,他的内心就是空的,就是无限广大的,就可以装下整个世界。“万物皆备于我也”,孟子的内心就无限地广大。

  一个人的内心是否强大,是不是能够赢得承认,从本质上说,并不取决于他的学识、他的能力、他的财富和他的地位,也不是取决于他的容貌、他的背景,而是取决于他心灵的容量,能不能放下自己。

  当一个人放下自己,承认别人的时候,别人在同时也就承认了你。如果你真心地承认了整个世界,整个世界也就同时承认了你。

  承认世界是“德”,世界承认你则是“得”。德之用,得也,但着眼点在“德”,而不在“得”。一着眼于“得”的人,就是一个高傲的人,不愿意放下身段去承认世界,于是无德,或失德。无德者,最终也就无得。一个着眼于“德”的人,就是一个谦逊的人,能够放下身段去承认一切,于是便有得。德与得,就是这样,相近时很近,相远时很远,就看我们的这颗心是怎样的一颗心。

  一个人如果想让世界向你“低头”,首先你得向世界“低头”。如果你想“征服”这个世界,那么你首先得准备好装载这个世界的强大心灵。

  世界就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看到了我的问题。

  人生感悟:不要把自己当回事,想与人打招呼就打招呼,想交流就交流,遭到冷遇也无所谓。这才是真正自信而内心强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