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在于勤奋现代散文
少年时代曾看过王安石的作品《伤仲永》,知道仲永从小有天资,五岁便能诗文,“邑人奇之”,于是“邑人”常请仲永的父亲去作客,并吹捧仲永,用金钱索取仲永的诗文,他父亲贪图钱财,“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由于“不使学”,仲永长大后“泯然众人矣!”最终天才不再而与普通人无异了。也看过爱因斯坦的故事,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聪明,并不是一个天才,但是他用自己的勤奋,终于成就了他著名科学家的名份。仲永和爱因斯坦的故事,让我们明确,人的知识、才能并非天生不变,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使是“天才”也要不断地学习,才能保持天才永驻,要不只能成“庸”。“聪明”与“庸”,其成在于勤与惰,仲永虽有天资,终因其父“不使学”而惰,最终而“庸”,印证了清代名臣曾国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的论述。故曰,聪明在于勤奋,“庸”“笨”是怠、惰所致。
聪明,是指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它是增加知识的重要途径。而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从本质上说,它属于认识的范畴,也就是说,知识是人类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认识的结晶,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从这一点上说,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就是对自然和社会有了认识,并总结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经验,当然有了知识就等于有了力量,如是说,知识就是力量。获取知识需要勤,人们通过勤学苦练进行探索不断追求才能获得,其形成人们的力量也是慢慢地积累而成就的,这就注定了获取知识的路途是艰难的,求取知识道路上布满荆棘,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并使之成为我们的力量,就必须勤奋搏击,要获取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经验,就别怕道路崎岖,“书山有路勤为径”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怠是就是懒惰,而惰就是怕苦怕累贪图享受,“惰”不可能成功,投机取巧也难取得成绩,唯有付出艰辛与努力,才能获得知识而构筑起轩昂知识殿宇。一位伟人说过:“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这是一句至理名言。确实,不畏艰险勤奋探索对我们来说是相当必要的,爱因斯坦和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好的证明:聪明在于勤奋,怠、惰致人“庸”“笨”。不相信有天生的笨人,也不相信怠于学习而聪明。所谓聪明,只不过是比人多勤奋,多下了些功夫多绞了些脑汁而已。虽是天才但不思进取不努力学习,很难保持“天才”的资本,也不会永远聪明,当然就难以获得进取,因而就很难获得力量。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思维能力就会突飞猛进,当然就聪明。怠于思考,不思进取,思维能力就会萎缩,当然就变“庸”,变“笨”。可见,聪明和“庸”和“笨”并非天生,而是看其主观努力与否。勤于用脑,思维就敏捷,不动脑筋,脑子当然就不灵活,最终成了“庸人”甚至“笨人”。
要摘取知识的成果,就要不畏艰难险阻努力攀登,也不要搞花架子,要让自己聪明,让脑子灵活起来,其灵丹妙药就是实实在在勤奋地学习。懒惰者因偷闲安逸,搞花架子者因无真才实学,即使机会来到身边也会遁去。不畏险阻努力攀登,方能拥有知识的领地,胜利是曾经战斗的果实,收获是因为进取不息。不管做什么事情,不下力气是不行的。只有不懈努力,勤奋艰苦,才能获得成功。书山虽有路,也须要探索,求取知识的精力不应吝惜。无限的风光就在前面,就看你是否有拼搏的勇气。做任何事情,都会碰到或多或少的困难,不向困难低头,坚持不懈,就能把事情办好,否则,万事都难以成功。所以说,聪明在于勤奋,勤奋是成功的秘籍,奋力拼搏掌握了秘籍,便能使自己在奋斗中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