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否当年的板桥小镇散文随笔

黄飞

曾记否当年的板桥小镇散文随笔

  匆匆那年,懵懂的岁月里,我们还是满脸稚气的孩子,怀着梦想从不同的村庄聚集在板桥小镇,在那里留下了各自深深浅浅的足迹。于我而言,年轻时候是踉踉跄跄跑过来的,甚至还来不及回忆早已被时光卷走了的少年时光,便逐渐放弃了早年的自我天空,不再陷于简单和浅薄。在世事的沧桑和时光的消散中,将自我与变异融为一体,如今已浑然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人生的风景在云卷云舒中渐次变得风轻云淡。

  人越成长,岁月的风霜裹挟得越紧,多少风沙漫漫地旅途中,磕磕绊绊的人生经历让我们懂得了曾经相遇相知的同窗情分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我们屏住呼吸,步履蹒跚的一路走来,哪怕只是在人生路口的短暂停留顿足,内心深处依然怀念那些一起走过的岁月,千帆竞过,繁华落尽,留下的都是板桥小镇的殇。一声呼唤,儿时伙伴早已不在回来,青春的岁月离我们已经渐行渐远,曾经快乐的嬉戏就像一本不经意就翻过了的书页,淡淡的忧伤伴随着淡淡的忧愁。蓦然回首,发现人生不过是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我们都在彼此行进的路上找寻殊途同归的结局,那时的书生意气即使偶带感伤也同样弥足珍贵。

  每次回家,我都会坚持走板桥小镇去看看那里的风景,当路过风光迷人的丹霞山时,我甚至天真的以为,我与妻就是前世的古刹和青灯,在最深的红尘的相逢不过是千年的修行的结果。就像盛开的花朵明知凋落泥泞依然一往情深的独自怒放,不必留恋,该来的,会来,该去的,依然还是会去。我知道这里不属于我,我不过是一个过客,是时间里的一粒沙,漏了千百回,残留在这里的挥之不去的'依恋,回想起当年和同学们一起邀游,站在百年古塔上,举目一望不禁感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的万丈豪情,内心深处激起“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凌云壮志。如今,那山、那水、那人,早已物是人非,待我衣衫褴褛的白发归来,万里他乡还有谁?许我不尽的思念等待?尽管如此,我依然滔滔不绝的向妻子讲述当年在这里发生的趣事,充满甜蜜,略带自豪。

  顺着车窗望去,阳光明媚,青山依旧,我仿佛看见风洞河的橘子熟了,我手持书本沿着青青的河岸慢慢的步向那片橘子林,摘一个慢慢的剥开,放进嘴里,细细品尝,夹杂着泥土和稻花的香味,回味无穷,人生的滋味就在这些零星的片断中,碎了一地的光影。风洞河的两岸杨柳依依,在柳絮飘飞的季节,满脸汗水的庄稼人在梯田里忙着收割稻谷,不远处的老水牛悠闲地啃着田地里的青草,那是一幅多年以后的我梦寐以求的人间天堂。

  那时候的板桥小镇,阳光是暖暖地,风儿柔柔地,学校对面的小河清水悠悠,周末男女同学相约一起浣洗衣服,调皮的男同学会在上游筑起一个深水区,一丝不挂的跳进河里打闹、嬉戏,略带羞涩的女孩偶尔会往不远处的上游瞅上几眼,嘴里不停的骂上几句,心里却想去看个究竟。盘县第五中学是当时有名的初中,教学质量高,师资阵容强大,学生层层选拔,都是各乡镇出类拔萃的尖子生,蓝色中带着红色标志的校服一直是我们的骄傲。当然,江湖是存在的,一些喜好打架斗殴的学生将摇摇欲坠铁床上钢管拆下来作为武器在黑暗的巷道里打得哭爹喊娘,惨叫声将胆小的同学赶紧熄灭蜡烛,将被子唔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绽自己一身血,不敢继续看书。只得第二天早起,到食堂吃一个香喷喷的馒头或者一元钱一碗的面条,急忙走向橘黄的路灯下补上没有背诵完的英语单词,去晚了,路灯下看书的人太多,常常找不到有利位置,那些年五中的学生刻苦努力、不甘落后,是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因为条件艰苦,我们时常戏称食堂煮得硬硬的面条是“钢筋”,稀稀的米饭是“混泥土”,厚厚的洋芋片是“马车轱辘”。因此,每次上学头一天,家人都会提前忙活着炼油辣椒给我们带回学校,同窗们品尝各自的油辣椒成了现在值得回忆的美好片段。

  这些天,在老班长的努力寻找下,17年的老同学汇聚到微信群里面聊得火热,大家一起追忆当年的似水年华,如我一样远在他乡拼搏的老同学在电话的另一端第一句话就是“当年你的油辣子最好吃”。这句简单明了的话语把我们带入了当年的同窗情谊之中,一直漂泊在外的我,能够深切感觉油辣椒的味道,因为那是香了我一辈子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