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生活,叫做活着之上散文随笔
活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这样反问自己。却苦无答案。因为我们对生活的茫然和自我价值迷失。
常听别人说,小时候目标是读书,长大了踏入社会以赚钱为动力发奋,结婚了,无疑是更多地投入家庭条件生产,入了暮年则是为儿女积蓄买房。
普遍,这是中国人的生活目标。一代又一代的人无不秉承这一宗旨将这优秀的传统继续发扬光大。可幸运地,还是有零星的朋友会不禁在网上留言质疑,这样固定框架的生活模式真的好吗?或许他们也早已从根本上间接否定了这样枯燥的生活理念了吧。但少数改变不了整体趋势。
想来也很正常,祖辈血液里遗留下来的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说改就改的,这需要从思想,态度以及行为上的改变,就好比愚公移山,长年累月的观念积攒才可以潜移默化改变全局。
有时候很羡慕国外人的生活理念,更佩服他们自由思想之上不受传统思想束缚敢于创新挑战命运的拼搏劲。那股“想闯就闯,输了大不了重来一回”的决断狠劲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缺少的,因为受父母的影响都习惯避开风险趋于安稳。当然不排斥的确有人会敢挑战冒险,但是少数,却也很优秀。在中国,若是成功了就是教材,失败了,称为叛逆。
一般人承担不了这个风险,因为身边人带来的压力和万一失败后群众投来质疑的眼光足够杀了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因此下不了狠手。
这也源于我们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读书要刻苦,尽量考第一争重点名额,上班要稳定不支持创业,结婚门当户对,看起来脸上多有光啊。实则这样的框架早就已经把他们和下一代牢牢捆绑了,如同一个魔爪世代分秒管束着他们的思想,不敢有丝毫僭越。
这无疑是思想程度上最大的捆绑,也是生活理念最大的空虚。基于框架而活的生活,根本活不出自我。一辈子永远就挣扎于与他人成绩的角逐,给家人的交代,美其名曰是让生活变的更好,实则迷失了自己。
挺支持人家老美的生活理念,从教育上给足自由,让孩子自己去创造绝不干涉,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不捆绑双方,老了就牵手在海滩置间海景房,看海涨潮落,品人生滋味,通达乐观,有自己的追逐。你会发现他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几乎都是不可复制的.,都有自己的蓝天,不会过多羡慕别人的。
因为他们从根本上就追逐更高的幸福指数,这种幸福感不一定是高薪的工作,不见得名声远洋,哪怕只开着一家小小的咖啡店,看着街边人来人往就会很满足,这就是自我价值的认知。
我们中国很多人都会更趋于把金钱名利排于第一位,显而易见。据调查研究,以赚钱为目标常年在外奔波应酬的人到了暮年的幸福指数要比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收入却不高的明细少了30%。生活在定制的框架里总会觉得空虚,心灵得不到满足。但无疑80%的人依旧会这么做,市场竞争太激烈,虚荣心愈加膨胀,优越感诱惑着每个人。
可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人守着初心,过着平淡生活,过得比谁都要快乐。
我们从一出生就在盲目地忙碌,为家人期许忙碌,为自己前程拼搏,为小康生活奋战,一刻也不敢闲着,可到最后一切风华过后,再回头细数,除了那些金灿灿的价值标榜物还有什么是你能够发自内心自豪的?恐怕没有。
我们连自己的初心都未询问过又何曾期盼心灵之光照幸我们?只有真正深度探索自己对生命的追逐,命运才会透过内心给我们想要的答案,这个答案是充满灵性的。只有深度挖掘自己存在目标的人,才会不同于他人从灵魂根处滋生一种特殊的使命感,指引你追逐幸福生活的方向。
那便是活着之上的灵魂。只有最深探究过自己,倾听并遵循内心的呼唤才能全然领悟活着之上的宗旨。这是一种高境界的自我生活层次开发,让你在生命领悟更上一层楼,这就是幸福指数,更是自我价值实现的终极。
忙碌的时候,不妨让自己歇一会,泡壶茶,静思冥想,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自然会懂得有种生活,叫做 活着之上。
那是一种生活的高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