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向着平凡而明亮的那方散文
周五,清晨,天朗气清,送孩子上学,快到学校门口时,大女儿一直在问:爸爸那是什么?爸爸那是什么?我匆匆往她指的方向看了一眼,没什么奇怪事物。而她又一次问,爸爸快看那是什么?我还是没看到有什么特别的。
生活中常常有很多惯性的思路或者无形的关注点笼盖着成人的意识,而成人往往并不会觉察到自己的心思又在漂游。这也就是在上学路上经常见到成人脸上往往带着无穷的凝重的原因吧?这也是孩子们对我们成年人呼喊了很多次,而我们常常没有注意到的原因吧?
女儿再次指着白杨树的枝头。我这才突然发现,白杨树枝头的“毛毛虫”已经开始发芽抽穗了。女儿就是为了这个而惊奇啊。瞬间,我儿时的那些早春情境在心底深处荡漾开来。我们忽略了已久的童年心境真是一种美妙的感受啊!
儿时的乡村,路边的杨树上,在春天里会掉下许许多多的“毛毛虫”,我常常捡起来,细细的瞧上半天,有时候还会蹭蹭蹭地爬上高高杨树,坐在大枝杈上,远眺迷雾朦胧的原野,那些“毛毛虫”就在脸边柔柔的划过,一丝丝白杨花的特殊清香还能依稀可闻……
今日,女儿再一次点亮我记忆深处那已经远去的水灵灵的童年,那时候,看到很多身边的小事物、小草、野菜、小花、小飞虫……而内心里会惊喜许久,甜美许久。童年看到的一切都是亮晶晶的,尤其记得童年的桃花是充满了最惬意、最温馨、最甜美的情感的,甚至童年时的`水龙头里喷洒而出的自来水都是充满了光亮和沁凉滋味的。我突然意识到,童年时,我们是打开所有的感知能力去迎接那些细小事物的。所以孩子们能够用眼睛看到味道,用耳朵能够听到颜色,用觉知去品味小物件的一切属性。
一天时间匆匆而过,大女儿又去大学宿舍找大姐姐玩了。晚上,就在那里跟大姐姐们一起睡。而我在家里跟三岁半的二女儿妮妮玩了好久的木吉他。快睡觉时,我把妻子白天洗好晒干的被套装上被子,拉锁还没拉上,妮妮看到后就邀我一起钻进被套里玩。我们钻进被套,拉上拉锁,顿时感觉很隐秘,很开心。妮妮突然又拉开、钻出去,然后把绘本故事拿进来,我们一起躲在隐秘中抑扬顿挫地讲起《宝莲灯》。
很多人都在用尽策略和心机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人际交往力,培养孩子快乐能力……其实,孩子的独立意识往往比我们成人要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往往比我们成人要自然,孩子的快乐能力往往比我们成人要朴素……那些本不用刻意去训练的功课,就让孩子自己去自然打开,我们也可以有更多的心思去品尝我们已经丢失很久的纯真与爽朗。
成年后,满世界里去寻找幸福时,绞尽脑汁去创造幸福时,匆匆忙忙去传播幸福时,我们似乎真的有必要,时而停下来,反闻一下春光,看一看我们早已落在身后很远很远的初情与真心。迷朦了感知幸福的心,又向哪里去寻觅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