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的花活儿散文
在陕西省周至县西哑柏镇一带,人们把刺绣品称为“花活儿”。
所谓的刺绣品,并非只是观赏性的东西,而是极具实用性的一种布制的工艺品,譬如:带有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的门帘、窗帘、枕头套、床罩、电风扇罩、洗衣机套、电视机套、被套、床围子、墙围子等。布的颜色不同,图案新颖美观千变万化,又很有实用性,因而很受人们喜爱。
周至的刺绣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明清时期,就已极富盛名。最初的刺绣都是手工制作,也仅仅限于大姑娘小媳妇,很少做为商品出售,大多用于馈赠亲朋好友,或是青年男女订亲迎娶。时至今日,周至的刺绣品技术已经非常现代化了,很多专门从事这一行业者,都已用上了电动缝纫机和专用的现代化设备,而且新增加了“烫花”、“贴花”两个品种,看起来更有时代感,新奇美观。
可以这么说,没有刺绣,就没有周至哑柏一带的经济繁荣,是小小的刺绣品产业改变了这里人们的命运,一步步迈向小康富裕的新生活。
打记事起,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就都搞起了刺绣。那时,一般都是用脚踏缝纫机绣花,半用半卖。后来,就有人做起了刺绣生意,将五颜六色的棉布按要求裁剪好,走村入户,分发给心灵手巧擅长刺绣的大姑娘小媳妇们,让她们精心刺绣,工钱相当可观,利润丰厚。如此一来,村村户户男女老幼都干起了刺绣,缝纫机一台不够,就多买几台,除了农忙时节外,一刻不闲,且昼夜不分,绣花声此起彼服,蜜蜂儿歌唱似的,十分热闹有趣,成为当地一大奇观,外人赞口不绝。这并不难理解,人们穷怕了,又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谁不想放开手脚大干一番,多挣点钱,早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呢!
由于刺绣带给人们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一时间,在陕西周至大地迅速刮起了一股“刺绣风”。有资本的,当起了小老板,带上刺绣品走南闯北,在这些人当中,有些竟然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妇女————这就不得不令人瞠目结舌惊奇感叹一番了。家里底子薄没有资本的,则心甘情愿为别人打工,从集市上买回缝纫机、五色丝线、竹圈、蜡纸油墨、图案样本等,专心致志的搞起了刺绣加工。家里女孩多的人家自然就占优势,三五台缝纫机昼夜不息,钱也越挣越多,春风满面,笑容可掬;而那些家里缺少女孩或没有女孩的人家,则纷纷开动脑筋,想出一条生财之道————让男孩子学起刺绣来。这的却有些“赶鸭子上架”,然而,一切都是为了生活。因此,这一时期,在周至县西哑柏镇一带,青年男女老人小孩都忙里偷闲干着刺绣的活儿。当然,靠此发家者也是预料中的事情,譬如:供孩子上学、盖房娶媳妇、做生意等。在乡下,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童谣:白杨树,结疙瘩,对面住了两邻家。你家男娃会写字,我家女娃会绣花。大姐绣个牡丹花,二姐绣个喇叭花,剩下三姐不会绣,看你长大咋办呀!刺绣真的带给人们无限生机与美好向往,埋藏在心底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
外地人看得眼热,纷纷前来学习,于是,一个个“家庭刺绣班”应时而生,老师自然是当地心灵手巧的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们,学生则是来自四面八方想靠刺绣发家致富的乡村女子们。山里女孩子学刺绣的也不少,有些学成之后白手起家办起了刺绣厂,当上了女老板,很是风光;也有的在外面成了家,从此与封闭落后的山区生活说拜拜。刺绣不光能让人们发家致富,还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的嫂子心灵手巧,精明能干,绣花更是当第一绝,因而,前来学习的人很多。那时,我正在上小学,食宿在家,每天下午放学,家里院子里都站满了人,有前来学习刺绣技术的;有联系刺绣加工的;有帮着裁布整线的;有借刺绣工具的;有好奇围观的。。。。。。嫂子热心善良直爽,人缘很好,有求必应,这样一来,我们家就成了自由市场,人来人往,热闹异常。后来,嫂子手里有了钱,就和哥一起做起了卖刺绣品的生意,曾先后到过郑州、大连、银川、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地,既挣了钱,又开阔了眼界,真好。我家里的第一台黄河大彩电就是哥用卖刺绣品挣来的钱买回来的。那时公交车很少,大哥心情激动,在县城百货商店买了大彩电后,竟然用麻绳捆绑着背回了家。晚上电视机一打开,家里便围了个水泄不通,站的蹲的'抱娃的抽烟的端碗吃饭的嗑瓜子的吃糖果的,什么样的人都有,只可惜看电视不能收费,如其不然,一定饱赚。看电视时,又无法安静,乡邻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有时竟然为了某个电视剧的情节或人物争论的不可开交,脸红脖子粗,难分胜负。散场后,家里像电影院似的,地上什么都有,必须下大力气好好清扫一阵子才行。不光是晚上,白天要是有好电视剧的话,家里照样围个水泄不通,说笑声不绝于耳。尤其是当时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射雕英雄传》、《上海滩》、《封神榜》等,人多的简直就像赶集似的,那叫一个热火朝天啊!
生活富裕起来的人们,不再靠单一的刺绣品挣钱,而是不断寻找更多的致富门路与机遇,有的买车跑起了运输;有的搞养殖种植;有的贩运树苗、水果、牲口。。。。。。手上有了资本,又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怎能不大干一场红红火火起来呢!哥嫂第一个在村子里盖起了漂亮的小楼房,随后更多的人盖起了小楼房,买彩电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的人也越来越多,乡村道路不断优化,平坦笔直光滑宽阔,与城里一模一样。然而,曾经带给人们希望幸福的周至刺绣,却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退入低谷,从此一蹶不振,很难再现昔日的迷人风采与繁华景象。老式脚踏缝纫机渐渐被人们冷落,在很多村民家里竟然成了一种毫无意义的摆设。随着棉布丝线的不断涨价而工钱又不再增加,很多从事刺绣品生产的专业户纷纷改行,干起了别的更有发展前景的事情。这是一种抉择,现实的有些凄凉无可奈何,可一切都已成定势,谁也无力挽回,只能顺从,边走边看。
不管怎样,应该感谢周至的“花活儿”,她曾经多么辉煌,在历史的天空,灿若星辰,照亮人们的心扉,点燃希望与幸福的火花,带领勤劳善良淳朴厚道昂扬奋进的周至人,意气风发勇往直前走进生命的第二个春天,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激活了人们的思维,眼界大开,为后来的开创拼搏发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