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抓饭,吃货的春天散文
二十八年前,“手抓饭”三个字,就像一阵微风轻轻吹过我的海洋,却没有激起我太多的欲望。而今,经过岁月的磨磋,又如一盘艳丽的海珊,偶然被一阵潮水卷起,涌现在我的前方……
突然发狂的喜欢上并迫切地想吃一顿手抓饭,是因为同学群里的一个人。我其实不是很记得她的名字和她上学时的模样。所以在她突然出现在群里的时候,悄悄去她的朋友圈看了看。在她的相册里,吸引我并让我不能自拔的是一段视频。那是一段苍翠间绽放着绚烂色彩的视频,确切的说是一桌可供十多个人一起享用的手抓饭。不,应该说那是餐桌上的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翠绿的芭蕉叶在转盘上打底,裙状生菜叶儿打围。各种香酥,麻辣和清爽的菜肴对称摆放得格外整齐。还有两个为了增加口味而对称摆放的蘸料碗。什么“豆豉香菜(一种带有特殊香味的野生菜)、凉拌黄瓜条、嫩藕脆脆块,麻麻辣辣土豆块,酸辣可口泡辣凤爪萝卜片,还有傣味溢香的柠檬鸡……”所有的菜就像百花争艳般一一相伴着一些酥脆浓香的肉类品,有干酥的油炸小鱼,有香草捆炸的红烧肉,有酥脆十足的牛干巴,有秘方烤制的精瘦肉和烤鸭等等。赤橙黄绿青蓝紫无一不具。
各种口味的米饭围在菜的中央,层次分明却又环环相抱。最外圈是原味白米饭,就那样沿着菜肴而围,即不失它的色体单一,也不失总体的大气。一份地道的麻辣豆酱饭,沿着白米饭套围一圈,那抹火红,像一轮正午的太阳。一块块切开的咸鸭蛋,按一定的角度摆放在红米饭上,白里透红。鸭蛋的中间,是一块块切成三角形的土豆丝饼。金灿灿的色泽,犹如太阳的光芒火辣辣的照着四方。视频里的整盘手抓饭就那样在我眼前悠悠地转动,让人仿佛感觉到远远的飘来一股浓郁的酱香。火腿香肠腊味饭放在最中央,那可是正宗的云南火腿和香肠丁,星星点点的落红洋溢着浓浓的乡土味道,就那样相依相伴地映衬着青豆的一抹玉绿,独特的风味和色彩参杂在晶莹剔透的炒饭里,让人感觉转盘中央简直就是一盘诱人心动的翡翠。
视频里的手抓饭,除了有外围诱人的五彩“花瓣”,也有它最引诱人心的“花蕊”。无论是红得滴水的西瓜、还是黄得闪亮的鲜橙,无论是紫得透着妩媚的火龙果还是香得让人难以抑制口水的菠萝,以及多种营养丰富的水果都能做成整盘手抓饭的核心。就那么隔屏一看,仿佛鼻前就已泛起阵阵清香。这一大桌手抓饭,不仅仅用盛开的姿态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一个舌尖下的故乡。
我突然想起十九岁时在家乡遇到的那个男生,他曾经有过一个请我吃手抓饭的许诺。也许是因为我远嫁后常年居住在北方,习惯了遵循着北方人常说的那句“好受的莫过于倒着,好吃的莫过于饺子”的俗语。也习惯了在雪花飞舞的季节里做一碗热腾腾的饺子,一锅烂呼呼的炖菜,或者是一碗暖暖的切面汤。所以让许多家乡的美味成了心灵深处的奢想。也就不经意间把那个男生的承诺遗忘在了拐角的地方。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在同学空间里偶遇云南手抓饭。对于一个不常回家乡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迟到的春天。
也不知是经不起手抓饭的诱惑,还是想起了那份遗落的承诺。我添加上了那位叫“杨建华”的同学。但好多错误的思维,常常会给我带来误导,比如说把“杨建华”这个名字看成是一个男生。说起来有些汗颜,由于我当时没好意思说出记不起同学的事,而是开门见山对她的手抓饭做了毫无掩饰的表白。让我欣喜的是,她说喜欢同学聚会的视频里我做的那些菜,共同的爱好拉近了一些距离。但同学很内向,没说几句沉默了。
第二天,我发现自己被删除。本以为对方是男生,定有不便之处,心里劝慰自己别再做过多的打扰。可是那五彩斑斓的手抓饭还是不停的在脑海转个不停,真让我有点不甘心。吃货就是吃货,我再次申请添加了好友,同学解释说是孩子玩手机不经意删除了我,而且用她自己的照片证明了这个手抓饭做的特棒的“杨建华”其实是个美女同学……当心里有了一份释然,关于手抓饭的话题也就扩张了许多。
今年暑假,我回保山看望爹娘,如愿地吃上了手抓饭。
同学的手抓饭,是在一家傣族餐馆学习来的。关键就是选择一些汁儿少或者干脆是无汁儿的菜肴。是一些通过“腌制、烧烤、舂捣、凉拌、揉搓、和煮炸”的多种工序而做成的种种菜肴。荤素得体搭配,营养也非常均衡。酸、甜、麻、辣、鲜、香等多样化的口味,吃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让人产生油腻感。其实手抓饭它不光有主食,还配备一些地方小饮品,比如凉凉爽爽的冰粉水,甜甜糯糯的麦芽茶和滑滑嫩嫩的小凉虾等等,无论是色还是味,在餐桌上都是一道民族特色巨强的靓丽的风景。
手抓饭,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用手抓起来吃,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用一句逗笑俗话说就是“眼盯住,手别慌,吃完这方吃那方”。转到眼前抓起就可以直接吃。吃手抓饭,着重是“抓”的气氛,大家可以不拘小节。当满满的一桌饭菜在眼前转动起来,我们就成了赏春者,当一桌人齐刷刷的都把手伸出来时,我甚至有一种“采花”的感觉。抓一份自己喜欢的菜饭,慢慢地咀嚼、品味、缓缓咽下。几分酸香、几分麻辣、几分脆感,不停地在喉咙里打转……吃饱后的感觉更为微妙,仿佛春天里所有的美都被吸纳在了心灵最深的底层。那份随心所欲的惬意,掩饰了一份端好饭碗,握好筷子的约束。漫过了西餐厅里唯恐造声的拘谨。当满满一桌饭菜被大家一扫而光的时候,我觉得,那才是对厨师最好的认可和最高的赞赏。面对这么霸气十足的美味,大家都无所顾忌的放纵自己用手抓饭的色彩狠狠地渲染了自己的胃。
手抓饭,可以按吃饭人员把饭菜的量次第增减;可以做成特大桌、大桌、中桌和小桌。其实,手抓饭原是西双版纳和德宏州一带的傣族、景颇族和傈僳族的饮食习俗。他们通常会在款待贵宾的时候,拿出自己家的看家本领,煎炒烹炸加烧烤,做出各种最美的地方风味,用丰富多彩的花样摆在一个竹制的圆簸箕里,让客人相围而坐,惬意的享用他们独特的美味。手抓饭的色彩,都是采用一些有利于健康的原生态菜类。调料也极其简单,保留了一些菜肴的原始味道。而且厨师们也会拓展自己的思维,充分的利用本地最优质的白米、黄米、紫米、菜肉类和水果搭配起来,把手抓饭做成形形色色的花样。可以是团团圆圆的象征,可以是孔雀开屏的喜庆图案,也可以是百花争艳的迹象。那多样化的造型既彰显了一个民族的淳朴、团结、丰收与吉祥的寓意,又弘扬了一个个民族舌尖下饮食文化的高尚。
据有关媒体报道,瑞丽市勐卯宴餐厅厨师长唐永东,就是用手抓饭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厨师节上获得了“中华金厨奖”。让“手抓饭”这一佳肴走出了西南边境;让更多的朋友感受到了德宏人民舌尖上的美味佳肴。我的家乡,不愧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地方。家乡的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宛若雨后春笋,处处都是繁荣景象,连饮食文化都是如此的可歌可赞。如今的傣族手抓饭,早已布满大街小巷,随处飘香。
我很敬重那位会做手抓饭的同学,敬重她对手抓饭的执着和热爱,更敬重那些把云南的美味推向外界的厨师们。祝愿他们每天快乐的在餐桌上为家乡守候一片洁净的天空,祝愿他们能更好的引领出更多热爱饮食文化的朋友,做出更多健康又营养的云南美味挑逗舌尖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