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雷乐长老先生的墨宝散文
雷乐长老先生是位著名诗人,陕西省作家协会《延河》文学月刊的资深编辑、编审。研习书法是退休赋闲以后的事情。了解雷乐长老先生的生活源于他的女婿,我的同事好友陈新平。不过他在推动大众诗歌创作普及方面所做的工作,我很早就知道,当时陕西临潼县有个王老九农民诗社,闻名遐迩,让田间地头的农民都能吟诗唱和、击壤而歌,这种文化贡献的意义该用怎样的价值来衡量!这绝对不是只供少数文人欣赏的雅舍闲品可以比拟的。
有一次在杭州跟陈新平闲聊,知道他家住在省委大院,他爱人在《金秋》杂志社做编辑。说起当年结婚的情况,他很自豪,说陈忠实、平凹等不少文化名士参加了他的婚礼。这两位的名气都是如雷贯耳的,我见过他们只是在签名售书的现场。闻此我吃了一惊,知道他家也有不凡之人,一问才知他家老泰山退休前乃是《延河》文学月刊的老编辑雷乐长先生,不禁肃然起敬。原来不少后来成名的作家都是经他的手发现的。回到寓所打开电脑一搜,发现了老先生的博客《漫泉渔夫》,里面有不少文章、诗歌和书法作品。我读了《乐居铭》,还读了他的女儿雷雁写的一篇《编辑父亲》,很是感人,文里雷先生有一句话印象深刻:“编辑就是一架梯子,有人顺着爬上去,梯子的价值也就实现了。”“红花绿叶皆扶植,甘做人梯终不悔!”几十年来,他以这种精神不知扶持了多少文学新人,真正是德艺双馨。
前不久,我在职工大学政工干部培训班上讲课时,见到从杭州回来参加学习的陈新平,又谈及在他老丈人《漫泉渔夫》的博客里面看到了雷雁写的关于她父亲六十岁后练书法的故事,十分敬佩,还看到里面的一副书法作品——“久客见华发,孤棹桐庐归。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辉”,十分喜爱。陈新平说雷雁是他的爱人。忽然想起在杭州时,他曾对我说过,可以帮我求一幅字,我当时都不敢想。
他就说了他的岳父是怎样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有一次一个农民书法爱好者提了一捆油条来求字,老先生竟也欣然挥毫,这件事我在雷雁的文章里读到过。“只是你不要字太多了,有一次,一个人求他写了一副岳飞的满江红,好家伙,将近一百个字,老先生爱惜羽毛,写错了又偏偏不肯迁就自己,结果就写得十分辛苦,熬了半个晚上。丈母娘心疼老先生,就有些埋怨,说娃吔,你不要再给你爸揽这号事,看把你爸累成啥咧!”
我想给自家客厅或书房里挂一幅字,但我不喜欢“厚德载物”“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那一类的大字,不是不喜欢字的意思,是嫌满大街都是,连面馆里都是,反倒显得落得俗套了。另外那种大字多是随心所欲,说是特色却少了美感。到底要求几个字?少了不甘心,多了也怕给老先生添麻烦。但看了老先生写的“落日有余辉”十六个字,觉得意境和字的风骨都不俗,竟不能割舍。又查了一下,原来这诗乃宋朝潘阆写的。
唐、宋、元三朝在文化上最负盛名的是唐诗、宋词、元曲。唐诗读过不少,但宋诗读的并不多。原来这潘阆也算个名士,好诗也不少。这潘阆参与了朝廷政变,事发逃亡,过起了隐居生活,靠买药为生。一辈子官做得不好,诗却写得不俗。因为雷老先生的一幅字,我又读了潘阆的`诗,这也算触类旁通,通不敢说,意外发现罢。人们对许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都是这样的。每一个人站的高度和眼界都是不同的,因为站得不够高,眼界不够开阔,许多事情我们可能穷其一生也看不见、搞不清楚。研究一样东西,又触及了相关的东西,就好比在山间野游,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先行者发现远方还有一片好风光的。终于还是安奈不住,因为时不时就把那幅字的图片从电脑上翻出来看,诗都背下来了,就给陈新平发微信,看看能不能求得这样一幅。
早上陈新平给我打来电话,说他爱人回家竟把博客上发的那一幅原作给找到了,寄到了杭州,他再给我寄回西安,还送我一本雷先生的签名书,叙事诗《宝莲灯》。我乐了,绕了这样大一圈。不过细想起来这也算有缘,因为陈新平现在就在杭州钱塘江边,我得到的那幅字,诗名就是《岁暮自桐庐归钱塘晚泊渔浦》,不知这渔浦是不是现在的双浦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