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以前的九月散文

孙小飞

想起了以前的九月散文

  走进九月,时光一下子变得安然了许多。没有了酷暑的炎热,没有了夏日的喧闹。早晚的凉风,让人忘记了夏天那些难熬的日子。虽然中午的阳光还是很有威力,可是也没了夏天的那份执着。天空那么蓝,蓝得让人想入非非。云朵那么白,白得让人不忍移开目光。电线上站满了小燕子,它们聚集在一起,叽叽喳喳地吵闹着,似乎在商量南归的路线。树上偶尔飘落的黄叶,让人感觉到九月的与众不同。

  一年的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它们的特点,每个月都有说不出的感觉。九月的到来给人的感觉尤其不一样,九月是丰硕的,是丰美的,是金色的,到处都是成熟的味道。各种在春天,夏天播种的庄稼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果园里的各种果子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庄稼人的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虽然九月特别地忙碌,特别地累,可是看着漫山遍野即将收获的庄稼,果子,觉得再累,再忙都是值得的。忙过了这个季节,就不用这么忙,这么累了。

  九月是忙碌,丰收的月份。九月也是属于开学的日子,刚进入九月,孩子们就开学了。大学生,小学生,中学生,都收拾好自己的书包,离开家,回到学校,开始新学期的学习。度过了长长的暑假,身心都休息好了,也该好好用功读书了。现在的孩子多幸福,有那么长的暑假供他们玩乐。两个月的暑假整天都在家里玩游戏,看电视,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早就盼望着开学,到学校里跟自己的朋友一起学习,玩闹。那才是有意思的事。

  近几年的暑假越来越长,长的让许多不读书的人都眼馋。现在的孩子上学多幸福呵,一周只上五天课,还有那么长的寒暑假。各种节日也放假,一年才上几天学呀。说这话的大都是年纪大的人,他们上学的时候,没有这么长的假日。看着孩子们背着各种漂亮的.书包,书包里装着各种好看的文具,穿着统一的校服,那么整齐,那么亮丽,那是九月里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他们上学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书包是妈妈缝制的布书包,有的还是各种颜色的布头拼接缝制的,特别佩服妈妈的那双巧手,能把不同颜色的布头拼接成一个好看的书包,虽然不是特别漂亮,跟那些黑布,蓝布,花布,格子布的书包比起来是漂亮多了。在他们的眼里能装书,装文具就是最好的书包。有的家里条件实在不好,这样的书包也没有。每天早上把书都是夹在腋下,或者抱在怀里,到学校去上课,放学也是那样拿回家。文具就更不用说了,装铅笔,橡皮的文具盒买不起,去村里的赤脚医生那里要一个盛针药的纸盒子,那还得是跟赤脚医生关系不错的人家才能要来的,不是谁都能拥有的。谁家的孩子有一个哥哥姐姐不用的铁的文具盒,就感觉特别了不起。如果再背一个草绿色的帆布书包,书包上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红字,那可是无上的光荣啊。谁看见都会露出羡慕的目光,身后跟着一群崇拜者。背这样书包的孩子,是有亲戚在城里,书包是城里亲戚的孩子用过不用的。还有家里有当兵的人,也有这样的书包,不过那书包上印着的是一颗红五星,字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书包在当年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好的,背上它是最神气,最骄傲的。

  铅笔,橡皮本子是上学必备的。谁都用的很仔细,铅笔都是用到手握不住了,才拿着去跟父母换一根新的,橡皮也是,用得只剩下黄豆那么一点了,才能再换。不像现在的孩子,铅笔,橡皮一买就是一盒子,还没怎么用呢,就换新的。有时候用都没用,就丢了。丢了就丢了,没有谁去找,反正家里备的多着呢,回家再拿就是了。多么高级的文具盒,也能把文具弄丢了。爸爸妈妈虽然嘴上说,现在的孩子是用文具的祖宗,一年也不知道用多少铅笔,橡皮,还有削笔刀。我们小时候,一把削笔刀能用到小学毕业,文具盒能用到念大学。书包也是,破了妈妈给补补,照样用。现在倒好,一个学期一个新书包,还那么贵。几百块钱的书包一个学期下来,就不能用了。有过日子俭省的人家给孩子买几十块钱的书包,孩子就不高兴。人家的孩子能用上百块钱的书包,为什么我不能用?做父母的都不愿自己的孩子受委屈,现在条件好应该让孩子享受。那也跟着去买贵一点的书包吧,背着到底舒服。一个孩子念书念到上大学,家里往往积攒了几十个书包,成抽屉的笔,文具盒也有十几个。跟自己的父母小时候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现在孩子的父母上学的时候,用本子也都特别节约,一个买来的本子,正面写完了反面写。正反面都写完了也舍不得扔,家里的父亲用来卷旱烟抽,把孩子的笔墨一起吸到了肚子里。大多数的孩子买不起几毛钱的本子,去买些白纸,黑纸回家自己装订成本子,用来写字,做习题。需要交给老师的作业本,必须得是统一的本子。那些本子用过了,再用橡皮把上面写的字擦掉,还能用来写平常的作业。能省的地方绝对的省,一点都不含糊。不像现在的孩子,上学也不知道要用掉多少本子。

  现在上学的条件也越来越好,不管是上幼儿园,上小学,还是中学,都有校车接送。多么幸福的日子呵,不用风吹日晒,也不怕雨雪。每天早上坐着车走,傍晚再坐着车回来。回家妈妈给做可口的饭菜,他们还觉着累,说上学苦。他们的父母上学的时候,不管刮风下雨,天气再恶劣,也得走着去上学,能有辆自行车骑着就不错了。那也得跟父母软磨硬泡,父母才能让他们骑着上学,到家里有事要用自行车的时候,还是要走着去上学。大多数的人没有上过幼儿园,到了上学的年龄,就直接走进学校读书认字了。虽然没有经过幼儿园的教育,可是走进教室,都会把手放在背后,挺着胸脯,认真地听老师讲课。谁不听话,老师的教鞭就落在谁的身上。没有谁家的家长到学校去找老师,或者去上告。有的还说,不好好学习就得使劲打,不打不成才,不打不长记性。不像现在,老师是不能体罚学生的。学生受不了,家长也不答应。想想挺有感触的,以前认为是对的,现在怎么就不对了呢?

  现在的孩子有那么长的暑假生活,他们的父母小时候的暑假没有这么长。因为暑假前面有个麦假,暑假后面有个秋假,暑假相对而言就短的多了。麦假,顾名思义就是麦收的时候放的假,那假期比较短,一个星期,或是是五天。放了假的孩子,大的跟着父母去割小麦,挣上几个工分,小的就跟在大人的身后捡麦穗。虽说是放假,可是一天也不能闲着。麦收完毕,假期也就结束了。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学习。

  学习一个多月又开始放暑假了,暑假里当然也是不能闲着的,每个人都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过都是孩子,免不了在暑假里偷瓜摸桃,做些淘气的事情,让大人们无可奈何。大多数的时候男孩子放牛,女孩子打猪草食,割猪草。炎热的中午,他们把牛拴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三五成群地跳到河里洗澡。旁晚牛吃饱了,他们也在水里玩够了,牵着牛披着霞光回家。短短的暑假很快结束,回到学校上不了几天课,就到了三秋大忙的时节,学校放秋假了。秋假的假期比较长,可做的活也多。十几岁的孩子跟着大人拾花生,掰玉米。割地瓜蔓,那些年地瓜是一年里的主打食物,种的多,收获的时间也长。十几岁的孩子都是爱玩的时候,不可能规规矩矩地干活,让他们去割地瓜蔓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些孩子也有个领着他们干活的队长,那是些十六七岁不上学的,每个生产队派一个这样的孩子,领着他们干活。

  都是些不大不小的孩子,干活的空隙里,免不了贪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能吃的东西很多。他们休息的时候,在坡地的沟里挖上一个不大不小的窝,里边放上些枯树叶,干了的茅草,,里边埋上几个地瓜,几个晚熟的青玉米棒子,点上火烧着吃。黄豆,花生都可以烧着吃,还有蚂蚱,秋天里的蚂蚱,个个都大着肚子,里边满满一肚子的籽,烧着吃可香了。烧熟了,大家伙分着吃,每个人都吃得肚子饱胀,嘴乌黑,手也是乌黑的,跑到小河沟用水洗洗,才能看出本来的面目。女孩子也跟着吃,完全不顾自己的形象。女孩子还喜欢摘酸枣吃,那些红彤彤,圆溜溜的小酸枣,常常吃的牙都酸了。玉米地里不长玉米棒子的玉米秸,也是她们的最爱,拔下一棵,去掉头尾,剥去皮,咬在嘴里嚼着,甜甜的,根甘蔗有的一比。再说她们也没见过甘蔗,以为那就是最好的美味了。一个秋假,所有的人都会胖上一圈,用大人的话说,吃野食吃的。假期结束回到学校,互相交流着假期的故事,津津有味地回味着吃过的那些东西,盼望着来年的秋假早点到来,再一次领略秋的味道。那可是真正的秋天的味道,在他们的嘴里,在他们的舌尖久久不散。

  又到九月,看着开学的孩子们,想起了以前的九月,想起了那些年的九月的日子。啰哩啰嗦地写下了这么多,有回忆,有感叹。现在的孩子感受不到九月的魅力,他们领略不到九月的风味。娇生惯养的他们,跟城里的孩子有的一比,也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该是好事还是坏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