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婚,无爱哪有家散文
很多人知道“蜗居”,但你知道什么是“蜗婚”吗?最近,网络上开始流行“蜗婚”一词,并且受到很多80后的追捧。很显然,“蜗婚”的大肆流行在语言词汇上无疑借助了“蜗居”的巨大影响力,但深究其意,也许能窥见其流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蜗婚”大体是指夫妻“离婚不离家”的情况。在房价猛升的时代,房子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人身家几许的固定标志。特别是迈入而立之年的80后来说,房子的魔力更是不容小觑。
对于很多80后来说,大学毕业自动“下岗”,刚找到工作就碰到房价水涨船高。尤其是男生,在“丈母娘经济”的驱使下,交了女朋友并不一定意味着就能走进婚姻的殿堂。买不买得起房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恋爱是否能修成正果的砝码。如果你爸不是“李刚”,就要一步三个脚印地卖力前行。于是,做牛做马的工作几年,再死皮赖脸地蹭一点家里的老底,勉强凑足首付款,然后就是年份不等的月月还贷。买了新房,入了洞房,本以为此生大事足矣。不曾想,爱情本就不是一劳永逸的买卖,于是,聚了散了,结了离了。爱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你的也是我的,我的可以成为你的,但不爱时了,就要一拍两散,一清二白,该是你的才是你的,不该是你的说破大天也不是你的。可这种泾渭分明的情况在碰到一起供房而婚姻破灭的夫妻来讲,感情可以分离,可钢筋混凝土凝固在一起的房子中间绝对不能竖一个棍划出楚河汉界。谁都希望保留自己的城堡,是你出来还是我出去就成了难题。
其实,如果两个人一个拿钱一个住房,各取所需也就万事大吉,可就有些人偏偏看中了这唯一的一套房,争来争去,相峙不下。思来想去,达成默契,他们宁可蜗居在一处也不分道扬镳,虽然我们在感情上互不相干,但房子有你的一半也必定有我的半。在这种情况下,“蜗婚”族也应运而生。
可不管有多么难舍的房子情结,我还是不赞成“蜗婚”。试想,离婚的两人能大度成为朋友还好相处些,如果水火不容还硬要挤在一个屋檐下,哪有马杓不碰锅沿的,彼此看对方不顺眼还要硬撑下去,对身心健康有害无益,搞不好再度发生争吵,新仇旧恨老账新账一起算,闹出大乱子也不足为奇。
即使你涵养再好,遇风雨而处变不惊,也能一国两制和平共处,可旧人已去,新人必来,毕竟离婚的两人还要继续寻觅各自的感情归宿,期望再过上幸福的'小日子。当你看着曾经如胶似漆的老公或老婆,领着新欢走进你们共有的房间,你能装成瞎子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吗?看着那些曾经你们共有的爱情戏码在你所拥有的二分之一的房间里再度上演,你又有什么感受?醋意翻滚又奈何?也只能对影自饮罢了。即便你心如止水,衷心祝愿,可在新欢的眼里,也许映现不出你本质的色彩。电灯泡本就不好当,做一个照得每个角落都灯火通明的白炽灯更是碍人眼球,所以,与其“蜗”在一处自找没趣,不如还对方一个空间,给自己一个眼耳清静。
俗话说,有爱的地方才是家,爱都没有了,家在与不在又有何意义?贪图一栋房子栖身的怨偶,只会把家变成一个冷落的场所和潜意识的形态,再宽大都容不下两个离婚而不再相爱的人。
套用一句风靡的诗歌:你爱,房就在那里,不离不弃。你不爱,即使房在那里,于你又何益?你住,有爱相伴,房是实体,温暖着你。你不住,有爱相守,房在心里,要靠再寻觅。所以,离婚的夫妻们,拿到房的,等待有缘人上门,没拿房的,就提起行囊再去创造人生的奇迹,千万别因为一套形式的实体而虚耗了内心的动力。